中国是旅游活动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记载的旅游活动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的古籍《山海经》。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著名的旅行家,如司马迁、李白(701~762)、徐霞客(1586~1641)等,并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游记等珍贵史料。20世纪20年代,中国有组织的旅游业有了发展,在上海出现了旅行社。1949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现代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大体上分为4个时期:1954年以前,当时的旅游机构主要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服务。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后,开始接待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自费旅游者。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中国的旅游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来自西方国家的旅游者逐年增加。1979年以后,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阶段。以1984年为例,这一年来中国大陆旅游的总人数已达到1285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6.1倍;其中外国旅游者达113.4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了3.9倍,旅游外汇收入11亿多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倍。在国内,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人数已达2亿人次以上。二、旅游行业特点
旅游事业不仅作为一项经济事业,而且成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的桥梁。在发展旅游事业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不同游客的兴趣和爱好,向他们提供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如古运河旅行、中国烹调艺术交流、学习汉语、中国民俗旅游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在旅游饭店、旅游风景区和参观游览点的建设上,力求注意体现中国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在发展国际旅游的同时逐步发展国内旅游,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旅游行业发展规划
中国在第七个五年计画中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到1990年,争取接待国外旅游者500万人。并要求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建设﹔加快培养旅游人才,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业也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四、中国旅游发展目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业的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管理上较为混乱。
中国国家旅游局及其下属的各省市区旅游事业局具有国家政府机制的性质。旅游部门属于事业管理部门,对从事旅游经营的各企业、单位具有行业规范性质。目前由于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划分形式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度假区等名头。这些名头的评审却面对的不是统一的管理局。风景名胜区归建设部,自然保护区归环保局,森林公园归林业局等。正因此,旅游局在形式对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管理上产生很大的问题。对于目前大部分旅游区形成的风景管理委员会,本奥是一个兼企业行为和政府管理行为的部门。这些风景管理委员的建设和管理通常只直接上报它们上面的部门,如森林公园上报林业局;而旅游局常被排除在外。所以上下的机制不对位,造成旅游事业管理局在管理上的混乱,同时带来了政企部分的形式。
2.旅游的多样化与独特化之间的矛盾.中国地势复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就凭借中国的世界遗产方面来说,呈现的自然、文化景观是多样性的;且目前,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加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景区。从这个层次上来说,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是多样化和独特化的。拥有这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景点在中国是相当的多,但是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有这样的高水平和高起点。其原因不在旅游资源的本身,而是对于利用这些资源的方式和程度上存在严重的错误。表现在:1)旅游主题与旅游地形象的评价、开发和建设品位严重歪曲了资源本易的社会价值,造成原本丰富多样的资源成为单一或低级。一方面,地方的开发主体没有充分把握资源的品位和地位,使得出现了建设上的脱节。另一方面,存在旅游规划上定位方卖弄的错位,这不是说规划者的设计能力。主要是指规划者在没有充分了解当地自然-文化情况时出现的设计差错。如世界旅游组织对山东省的形象定位为"一鹰一老头",明显背离山东齐鲁文化;如国内某单位在制定平遥古城旅游规划时,将"满清十大酷刑"运用于主题活动。这一点说明,对于旅游发展规划的专业人员或小组,必须具备兼经济、地理、历史、文学及地质科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才能准确的把握旅游地的主题和形象。2)只注重某一重要景点的开发,而忽略了对整个景区的建设和保护。虽然采取高品质、高水平的景点优先建设的思路,但是忽视了别的景点的存在。这种行为只注重了景点的独特性,而没有考虑到它的多样性。因为就中国的山水文化背景,任何一个景点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命脉的。所以通常的开发单一景点的模式的结果往往是"杀鸡取卵"。3)文化景点的复制与价值败坏。这一点从量上说,或者从一种"硬质文
化"的传播上来说是有利于景点的多样化发展的。但是从资源的价值,或者从原有资源的独特性来说,却是极大的降低了原有资源的价值和观赏性。原因是复制的诸如微缩景观、主题公园等人口景观,在规模和建造工艺上远远达不到原有水平,并且失去了原有景观所依存的社会-历史风貌。对于这一点,我们只限于对传统的、历史上的出现过的资源,通过现代经济开发复原的行为表示反对。而对于现实性的经济社会活动,我们有权有必要制定现代性的主体公园:如高新技术科技园区或者岛、工业博览馆、影视基地、茶园、商业中心等可以作为现代性的表现而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3.对申报世界遗产和旅游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
1)最重要的矛盾是遗产价值保存同旅游开发目的的冲突。首先,是申报道产的目的就与遗产价值相抵触。由于世界遗产的头衔很高,使其产生的旅游产业链的价值相应的升高,那么申报成功了一项世界遗产,就等于报了一个"金娃娃"。这种思想是最严重的错误,这将使得通产的价值成为一纸空文。最近,国内某项世界遗产收到联合国的黄牌警告,其本奥就表明了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不管怎样,要申报世界遗产,就应该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原则,将最好的供与全人类拥有,且供与最高的保护地位。2)遗产地经营主体对遗产地价值的威胁。由于对遗产地的管理和建设,作为其权利代表的政府没有资金和技术对遗产地进行保护,那么引进公司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是当前的主流。对于公司的行为模式,其实就是金钱第一模式,所以其本奥对管理和保护遗产地是有相当大威胁的。目前国内某遗产地出现了公司管理,背离其进入的初衷: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卫措施的目的的事件。使得公司完全按照自身的赚钱模式进行建设,出现了对基础设施和环卫投入过低和严重滞后的现象。3)是全人类共有价值与本地居民之间生存、生活行为之间的矛盾。由于作为具有全人类价值的遗产地,本身的保护和管理具有从严倾向。这条法规就会使得本地较为贫困的居民自身的发展收到限制,从道德上来说这是不公平的;但是情况恰恰相反,带来的不公平将是全人类的。
五、中国加入WTO后的旅游行业发展
当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世界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统计,中国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还不到5,而全球旅游业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超过10。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入世贸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开发旅游产业的经济规律,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旅游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开发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是我国旅游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现代市场运作。要让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出最大效用,就必须重视对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主题,形成特色。应该从本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走势,确定若干旅游主题。围绕主题慎重选择开发项目,分批次、多层次进行开发建设,以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如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可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的情况、特点,开发诸如沙漠、戈壁、绿洲、冰川等神奇的自然景观游览区,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与风俗习惯游览区等等。
2.注重对文化内涵的发掘。一个旅游景区对游客吸引力的大小,往往与它的文化内涵的多少紧密相关。为增加景区文化的"厚重感",对一些古迹进行修建是必要的,但不能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大型景点的建设上,更不能把十分有限的资金用来搞那些假古董。要让游人"品"出景区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就应该加强对原始文化形态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具有民族特点、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风俗民情的整理与开发,以形成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使游人通过游览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这也有利于加强民间的文化交流。
3.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增长见识不是旅游的唯一目的,休闲、体会自然美等也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现代旅游开发不应仅仅注重景点建设,还应注重旅游景点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将旅游规模扩张与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旅游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多渠道融资,搞规模经济。可以鼓励外国资本、私有资本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促使旅游经济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竞争发展的领格局;推动旅游景区按照不同的旅游主题和特色实行或紧密或松散的联合,推动各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综合开发,形成充满活力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规模景点、规模宣传、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