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及途径|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及途径

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及途径 摘要利用网络优势,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是拓宽中小学 德育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实际,探 讨利用网络加强德育工作的优势,提出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 工作的内容及方法,阐述实现途径。

关键词德育;
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 已成为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生活工具。笔者对淄 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学校1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拥 有网络的家庭达96%,学生可以随意上网的人数达75%,表面 上用于学习和游戏的学生占91%,而实际上用于单纯学习的 学生几乎为零。由于网络本身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 再加上这种无约束性,滋生出一种自由散漫的土壤和环境, 使好奇心较强而自制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建设 出现多种问题。如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中学生在网吧连续 上网而迷不思归”“中学生沉迷网吧成精神病”“女中学生 迷恋网上交友而被犯罪团伙诱骗轮奸杀害”等问题,使许多 教师和家长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由于缺乏正确的对策,往 往事与愿违。在这种背景下,加强网络德育研究,提高德育 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成为广大教师责 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2网络环境下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指南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 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相互融合 的过程,是统一而不能分割的,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 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 部分,如何开展网络德育,就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 的一个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 高德育实效。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理论新课改标准非常重视信 息化教育教学,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理想的情境中 对知识进行感知和理解,提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党在新时期的教育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4〕8号)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紧迫而又长 远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了“立德树人”的 教育根本任务。

3基于网络的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探索以网络为辅助工具的德育工作方法,总结网络 德育经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2)加强对学生进 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网络 道德自律能力。3)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4)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网站,更 新网络德育内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断接受道德情操的陶冶和熏陶。5) 提高学生的网络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陷阱预防意 识,帮助学生通过网络交际,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4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法 对家庭和社会网络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类整理,找出具有共性和比较突出的问题;
分析问题 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

观察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参与及转化状况, 通过网络交流,积极鼓励,研究学生的个性与发展情况。个 案研究法对上网学生个体进行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调查分 析,寻求网络道德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5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利用网络提高教师的网络技能为了提高德育的效率,教 师首先要利用网络的优势,熟练地掌握网络技能。只有通过 熟练地运用网络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和交流,才能有针对性 地对学生进行指导。1)利用网络,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 养。教师应该主动了解网络,学习网络专业知识,不断提高 自己的网络素质,使自己具有对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和选择的 能力。同时,努力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能够帮助学生树 立网络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2)利用网络,积累管理 经验。网络上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知识和德育经验介绍,一 方面,教师可通过浏览和下载,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 经验;
另一方面,利用QQ或博客,积极与同行交流,取长补短,进行反思,为以后的德育工作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网络渗透德育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正确把握 渗透时间和时机进行渗透,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主动接 受,从而把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树立起正确的道德 观和价值观,提高德育的实效。例如:在数学“垂直”一课 的教学中,可以播放奥运会上我国跳水运动员的比赛视频, 让学生既加深对垂直概念的理解,又树立起对我国运动水平 提高的自豪感,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语文《中国 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课文时,通过让学生欣赏有关视频, 使学生加深理解,了解到祖国建筑艺术的成就;
在历史课上 教学抗日战争有关内容时,可播放歌曲《保卫黄河》《松花 江上》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体育课的武术教 学中,可播放《中国功夫》等流行音乐;
在教学信息技术课 “信息的控制作用”时,可通过播放网络谣言的有关视频, 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文明上网意义的理解。利用网络, 加强法规制度宣传上网的关键是文明上网、遵纪守法,这就 需要对学生加强法律宣传。通过建立“校园网”,利用多媒 体技术,把有关法律法规,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网 络安全管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等,制作成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动画网页,向学生介 绍和宣传,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度措 施,了解到色情、暴力等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性,从而自 觉树立起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及遵纪守法的意识。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之所以迷恋网络,原因之一就 是这一时期的成长给他们带来许多的烦恼,但羞于启口,不 好意思向别人说,只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倾诉。针对这一 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利用网络,把一些敏感的问题或不便在 公开场合宣讲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消 除心理疾患。如建立班级QQ群,让学生匿名加入,通过向学 生介绍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正确了解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学生以匿名的身份出现,因而能够坦诚地讲出内心的苦 闷,毫不掩示地说出自己的隐私,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对 症下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建立主题网站,丰富 学生的网上生活学生热衷于上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网络的 趣味性。为了转移学生的兴趣,通过建立主题网站,丰富学 生的网上生活。主题网站的内容以家乡文化为主,以利于引 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学校所在的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 除了拥有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英雄人物与事迹以外,还有很 多的特产闻名天下。为此,建立周村文化、周村名人、周村 特产等网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产生自豪感,树立建 设家乡的远大志向。如“周村特产”网站里,重点介绍周村 烧饼、周村丝绸、萌山湖白莲藕、王村黄酒、王村陈醋等特 产。如驰名中外的周村烧饼,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考究,采 用优质面粉、脱皮芝麻、精盐、食糖、水精制而成,外型圆 薄,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以香、酥、薄、脆而驰 名,荣获1981―1990年中国食品工业新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奖、199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1年世界旅游日 山东省旅游产品优秀奖、1993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等 荣誉称号。又如周村丝绸,自明代中叶开始兴起,到20世纪 30年代初,已成为山东丝绸工业的中心,现在品种更多,质 量更优,所产丝绸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这些闻名天下的 特产,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 育的良好素材。由于学生耳熟能详,可有效地唤起他们的家 乡情结,进而衍生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而既能 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的理解和探究。利用网络, 营造德育氛围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适合中小 学生的网站并不是很多,83%的学生认为比较少,61%的学生 认为非常少。为此,为满足学生文明上网的要求,一方面通 过搜索,整理出一个网站收藏夹,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如 新闻类、学习类、心理咨询类及娱乐类等,然后向学生推荐, 积极引导学生上“健康网”,让学生逐步养成上网查询学习 资料、自主上网学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德育的实效,关 键是德育的内容不是硬给学生灌输,而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 趣和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为此大力表彰学生身边的优秀 学生,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如每周都在校园网上介绍本周的好人好事,然后让学生通过 网络投上自己的一票,最后综合广大师生的意见,评选出本 周的“进步之星”等。这样,被选中的优秀学生更加积极努 力,其他学生也激发了参与评选的积极性,激发了赶超的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氛围。

6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存在的问题在开展网络德育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教 师的监管下能够“规范”上网、文明上网,但教师稍一放松, 他们就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意愿上网娱乐,上网的目的还不够 正确,德育教育还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驱力。此外,网上的 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对学生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解决 的主要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 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明上网的重要性。2)在学生的集体活动 中多加策划和设计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使德育工作更 有前瞻性。3)多考虑学生的兴趣,增加德育内容的趣味性, 使学生体验到网络学习和生活的乐趣。4)加强与家长的联 系和沟通,发挥教育的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晓平.信息技术价值观与网络道德养成的相关性 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