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引入另一公司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引入逻辑学知识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引入逻辑学知识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引入逻辑学知识的必要性 本文主要介绍历史学教育和逻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侧重说明如何将逻辑 学知识引入历史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很多教师在听到“逻辑学”一词时,想到的往往是数学、理科。这种想 法恰恰反映了我国多年以来忽视逻辑学教育的不足,本文将尝试阐述把历史教学 与逻辑学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这一新的方法。

一、逻辑学的概念及逻辑教育的重要性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学习逻辑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 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思维习惯。历史教学离不开概念判断、推 理,同样,历史教学也离不开系统的逻辑学知识。

在我国,逻辑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小学教育中,除20世纪 80年代曾有几年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逻辑知识的介绍外,到目前为止,中小 学教学内容没有专门的逻辑学知识的传授,也很少有面对学生的逻辑训练活动。

在国外,逻辑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欧美一些国家 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在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都十分重视逻辑素质教育,认 为逻辑教育和逻辑训练,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思维素质、文化素质、 思想素质等,都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二、历史教学与逻辑学知识结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如何向学生介绍逻辑学知识。在教学中,如果把逻辑学作为知识系 统向学生介绍,会加重学生的记忆和学习负担,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学生未必 欢迎,而且这样做容易喧宾夺主,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将一些重要的逻辑学知识渗 透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

2.注意概念的运用。逻辑学上,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 形式,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与总结,包含着特定的历史含义。在教 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准确介绍学习的历史事件的概念。如果概念不明,必定会导 致判断错误。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常有学生将张謇及大生纱厂误认为是洋务运动 内容。如果学生掌握了洋务运动的概念,知道大生纱厂是张謇私人创办的企业, 便不会犯这种错误了。还有一些类似的比较重要的概念,都需要教师向学生明确讲授,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垄断、封建社会等。

3.注意对历史时间的记忆。历史时间是历史的基本线索,也是学生解 决问题的线索,虽然当前考试中几乎没有直接提问历史时间的试题,但很多试题 的解答还是依靠历史时间,因为时间是理清历史事件内在逻辑关系的基本线索, 知道了历史时间,才能知道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知道了事件的先后顺序就能进 一步判断事件之间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历史事件,时间接近,那么时间在前的事 件往往是后一个事件的原因或背景,而时间在后的事件,往往是受前一个事件的 影响而产生的。如甲午战争(1894~1895)和戊戌变法(1898),甲午战争后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开始了维新变 法。甲午战争在前,是因,戊戌变法在后,可看作是果。另外,如果两个历史事 件基本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两者常常互相影响。如西方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 同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种情况在中国史和世 界史发生交叉时表现得较为明显,很多学生在思考时思路不够开阔,如果教师能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并强化由时间关系凸显出来的历史事件 的内在联系,相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会更加广阔。

4.有意识地运用逻辑学的基本理论。三段论是逻辑学中著名的论证形 式,这种论证形式在历史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资产 阶级革命或改革都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讲授戊戌变法后,可以向学生 提问戊戌变法有何影响,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学生说明因为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 级改革的范畴,所以戊戌变法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的方法也 适用于分析战争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等问题,而且通过经常性的练习, 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5.加强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遵守逻辑的规律,必 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要求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楚、概念准确、 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语句层次结构明晰、语句通顺连贯循序渐近。要加强教学 语言的逻辑性,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采用的语言应 具有条理性、科学性。(2)教师的语言应个性化。(3)不同类型的语言各具特点, 组织类语言简单扼要,问题类语言清晰明了启发引导,阐述类语言要准确全面, 画龙点睛。

三、提高教师的逻辑学素质教师应主动学习逻辑学,掌握逻辑学基本规律,这样才能自如地运用 逻辑学知识进行教学。

有意识地把历史教学与逻辑学知识相结合是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欲戴 王冠,必承其重,在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虽偶有茫然,但另辟蹊径,乐在其中。

作者:倪娜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