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教育,医学;心理学,教育;儿科学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各年龄时期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二 级学科.由于儿童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生理、解剖、免疫、病理在疾病发 生发展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等均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而初次 接触临床医学的学生往往把它等同于其他临床学科,开始时不够重视,甚至对儿 科学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到后续课程.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科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 学原理和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 1 明确学习目的与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是人从事活动的内驱力和诱因,是人积极的源泉,而中国大学生意识 到的基本需要依次为求知、友情、建树和自尊自立等.以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 高等学校教师只有把国家要求及高等医学教育需要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 才有可能接受,才会产生内驱力而去行动.内部动机指儿科学学习活动本身就是 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追求知识的愿望,会不断地 追求知识的意义,并理解周围的事物.在儿科教学中应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 使他们产生根本性变化.临床儿科学是儿科诊断与治疗,所讲授的内容基本是以 基础理论为主,即授课形式上以获得言语信息为主,但传统的儿科学教学是以学 科分块的形式讲授的,往往造成知识分离,内容衔接差,学生难以把学过的基础 理论和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难于在短时间内接受儿科学的临床知识,不能 形成整体思维及临床思维特有的能力,从而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院校一般将儿科学课程开设在外科学及内科学之后,而儿科学有些疾病同内 科学大同小异,造成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儿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 抓住学生的心理,突出儿科学的特点,并辅以真实病例及实习课对理论进行进一 步的阐明,指导学生如何联系儿科病例进行思维,即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儿科学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如金钱及名誉等外部诱惑而激发的动 力.学习活动是满足动机的手段,儿科学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取儿科知识本身, 而是儿科学习成就以外的外部奖励,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外部动 机鼓励学生学好儿科学,但必须注意外部动机并不出自学生本身的兴趣,故一旦 消除,学生很可能放弃儿科学学习.兴趣是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而言, 它则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1] ,从而调动学习兴趣.2 采取激励措施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人的快感及痛感均在大脑中形成,当人体某些感受器受到外界 刺激时大量的感觉细胞发生变化,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 中,会在其中引起正面或负面性质的、具有一定强度特征的、纯生理性的情绪性 反应,或称情绪状态.因此,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身需要关系的反映, 它构成心理活动的背景,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学生每天都经受不同的外界 刺激而产生相应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 状态直接关系到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既是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 现象,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学习情绪的好坏是外界环境刺激 所引起的学生内心体验,这种心理状态可以转化为学生对外界认识活动的主要激 活因素和调控因素,影响或支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及行为,所以调控学生的学习 情绪是保证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最主要的方式是采取激励措施. 2.1 影响激励 是指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以 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方式.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品德、风度、能力、水平和 实干精神等均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因素.这要求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者严 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2.2 情感激励 是指教师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朋友式关系 的方式.教师应做到生活上关心、心理上沟通且学习上指导学生,使学生和教师 在学习目标上有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心理学认为,教师必须喜欢 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使学生不但尊敬教师,而且从内心喜欢自 己的教师,这种师生感情的建立是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应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尊重学生,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到温暖,实现师生 之间思想的沟通和共鸣.延边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师年龄多数在45 ~55岁之间,而学生多数在23~25岁之间,因此师生之间较常存在沟通障碍,故 教师应多想方法接触学生,了解其内心想 法,理解和关心他们,以此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 3 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包括教材的呈现、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讲演法仍是大规模集体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只是按照平均效果来设计教学 [2] .采用以讲演方式进行大规模授课的方 式时首先教师用自己的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相联系,从以课堂及教材为中心方法,逐渐过渡到以问题及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上,从 而达到掌握重点,了解一般,少而精,使相关知识得以融合贯通的目的,还应给 学生留出想象空间,将启发式及讨论式的讲课模式带到课堂,做到自我学习,自 觉提高. 4 记忆阶段 记忆阶段是指尽可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阶段.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逻 辑记忆力显著提高,可充分理解所学教材的意义和实质,并对所学内容能进行主 动分析综合,掌握内在联系,进行记忆.根据此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 比较、综合及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增进理解,强化记忆.在儿科学教学中有很多 此类例子,如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比较、足月儿 与早产儿的比较及各年龄段惊厥原因的比较等.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因素合为统 一体加以考察的方法,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做到 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参 考 文 献] [1] 罗树华. 教师能力学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0. [2] 赵平,符俊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j]. 中国高教 研究 ,2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