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思考
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思考 山西省柳林县一中 李 强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 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 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 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 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 改革。今年出版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 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 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 “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 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 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 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 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 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 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 进的资料”;
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 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 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 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 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 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 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
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 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 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 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 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
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 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 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
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 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 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 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 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 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 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 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 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 容;
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 式进行活动;
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 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 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 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 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 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 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 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 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 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 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 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 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 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 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 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 释疑难;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 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 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 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 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 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 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 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 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 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 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 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 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 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 了活动课的质量。
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 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 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 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 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 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 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 学习。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 第一次,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 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 大创新。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 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