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校外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研究
现代校外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研究 马兰英 (青海省循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青海 循化 811100) 【摘要】“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 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 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锻炼道德品质、养成行 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事的校外教育活动,一般 都在校外场所、户外场地或野外进行,以实践锻炼和活动体 验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主体意愿和个性发展培养为本,具 有较强的自主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所谓校外教育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校外教育教师必须 具备完成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及其管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 识和专业技能,成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领域的专门人才。校 外教育教师从事着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学生管理、活动组 织等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因此,校外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应当包括:业务知识 的专业化、职业素养的专业化、教育管理服务和能力的专业 化等。
(一)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此处的思想认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校外教育工作性质的认识;
二是对校外教育教师 专业化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现代校外教育的 主要对象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青少年学生,其教育内容有 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的部 分,更有根据场所功能定位进行个性设置和选择的课程和活 动内容,其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且体现互动性,而主要形式是 具有生命意义和生活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其次必须清醒认 识到,校外教育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积极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开启心智, 健全身心,完善人格和实现人的社会化,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和社会的发展。
(二)强化职业意识 (三)提升整体素质 作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专职教师,首要任务就是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 并以此作为提高素质的根本,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理 论素养;
其次,开展未成年人的兴趣培训是校外活动场所的 主要功能之一。因此,校外教育专业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 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利用专业所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普 及教育,挖掘培养一批有专长的学员,并积极承担本区域专 业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引领工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校外教育教师必须积极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新学科的不 断涌现,及时充电,广泛接触新知识,汲取新营养,丰富校外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以增强校外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校外活动场所的特殊性决定了校外教育教师要经常带领学 员开展各种带有体验性的公益活动、实践锻炼、主题教育和 娱乐游戏等,这就需要校外教育教师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 的精力。此外,校外教师更应注意提高个人的品性修养,用 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由衷地尊敬自己,从根本 上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和凝聚本区域的 学生和家长。
(四)构建科学的准入、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1.严格的准入机制 校外教育专职教师的选拔,必须多方考察、全面把关, 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还应该具有良好 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保证校外 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的基本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校外活动场 所的育人职能。
2.完善的培养体系 构建以培训为主、竞赛为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既 对全体教师开展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校外教育理 念、相关政策法规、师德修养、行政礼仪等内容在内的通识 性轮训;
也要面向各个专业,开展以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为 主要内容的专业培训;
适时开展如校外活动场所信息化、理 论研究等为内容的各类专题性培训,确保校外教育教师知识 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培训时间可以为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不仅要有专家讲座、主题讨论、经验交流 等,更要有实践体验、观摩考察,以确保培训的效果。此外, 积极开展以教案设计、现场说课、录像课、活动方案策划、 业务技能比拼为内容的校外教育教师技能大赛,通过同行竞 争与交流,共同推动校外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严格的考核机制 4.丰富的评价机制 建立领导集体评议与教师自评、学员评议、同事互评相 结合的评价机制,促使教师不断发觉自身不足,认真总结不 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促进校外教育工作的开展。
5.合理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红菊,马健.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我国 教师教育的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1). [2]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徐旭,沙江.现代校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0). [4]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 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