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的方式分析
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的方式分析 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要构建大中小 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 小学有机衔接”。这是教育部继2005年颁布《关于整体规划 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以来,又一次从战略发展角度重 申和强调要“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尽 管如此,直到目前,学校德育内容在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衔接 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无法突 破。因此,正确认识当前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现状,全面把 握德育内容在衔接整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寻求合理 的解决出路,就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极其紧迫和重要 的问题。一、沉思与追问:当前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解 析 所谓学校德育内容衔接,指的是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 的不同教育阶段,都以总的培养目标为标准,以本阶段的任 务要求和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为根据而确定德育内容,从而 切实保证各学段德育内容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有效实现德育 内容体系的层次优化与整合。学校德育内容衔接既是德育系 统化的迫切要求,也是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的基本需要,更是 德育实效性提高的必然选择。但当前学校的德育实践却未能 很好地处理德育内容的衔接整合问题,导致学校德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简单重复、倒置和缺乏层次性等问题,存 在着整体上错位、部分越位或不到位等现象。德育是一个由 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忽视德育内容的序列 性,教育内容不能有效衔接,必然造成教育内容的混乱,妨 碍学生的健康成长,降低教育的应有实效。现实的状态需要 我们认真反思。
1.学校德育内容层次化意识缺乏,简单重复问题严重 学校德育内容具有层次性,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品德 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品德发展的规律表明,个体品德发 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处于不同层次,个 体的品德发展都有着不同特点。因而,德育应该针对不同年 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从而切实保 证教育内容的螺旋上升、深度和广度逐步加深。但遗憾的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德育内容却恰恰忽视教育对 象品德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与处在成长中的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较大距离,缺乏应有的层 次化构建,存在严重的简单重复问题。
一是不同教育阶段间存在德育内容缺乏层次性的问 题。在以往的教育中,不同阶段的各教育主体都将总的教育 目标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而不加以具体细化,这就使得各 个阶段所进行的德育的内容几乎没有大的差别,从小学到大 学都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三观”等教育为主要内容。
虽然在各个阶段,这些德育内容在文字论述上由少到多,但其深度与难度却并未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不可否认,学 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个渐进 反复的过程。因此,某些方面教育内容的反复不仅必要而且 也是可行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反复”不等同 于“重复”,“反复”是一个循环渐进、螺旋上升、层次和 深度都逐步提高的过程,并非是单一的简单重复。因而,德 育内容的确定要讲年龄特征、分层次水平,而不能只是一味 地简单重复,否则,德育内容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德育内容 的效果也无法达成。但遗憾的是,当前学校德育内容却严重 忽视学生道德发展年龄特征、违背学生品德素质发展规律, 存在着严重的简单重复现象,缺乏应有的层次区分和循序渐 进。“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复,否则就会成为陈词滥调,变 得像一个懒散匠人手中的工具那样拙钝。”①德育内容简单 重复、不讲层次划分,不仅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很容易给人以 “空大套”的感觉,也使德育呈现出无序状态。因此,学段 间德育内容层次缺失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
二是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内部,也存在忽视不同年级 德育内容层次序列的问题。目前,学校德育内容体系在总体 上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学三个不同阶段序列,但在每个阶段内 却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划分,各学段几乎是相同的教育内容和 教育要求。尤其是目前各学段学校所实施的日常德育内容, 更是存在着严重的“各年级都基本相同,教育要求基本没有 差别”的问题。实际上,在每个阶段内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能够接受的教育内容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例如, 同样是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和六年级的学生在年龄跨度上 较大,因此他们所能够达到的道德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因 而,各学段内部德育内容层次缺失的问题同样应该引起我们 充分的重视。
2.学校德育内容循环递进的趋势不明显,倒置问题突 出 由于没有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顺序 规律,目前的学校德育实践,除了教育内容的简单重复问题 较为严重外,教育内容倒置现象也比较突出,以至于“对小 学生讲共产主义,对中学生讲社会主义,对大学生讲集体主 义,到研究生那里搞文明宿舍评比”等奇怪现象时有发生。
这突出表现为:在中小学阶段,迫于考试的压力,教师一味 追求教育内容的广度、深度与难度,将本属于大学阶段的教 育内容提前到中小学讲授;
而到了大学阶段,受中小学阶段 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文明基础较差,基本文明素养和 社会公德水平不高,大学又不得不给学生补授中小学应该实 施的基础品德教育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不仅造成中小学教 育内容的“超饱和”以及大学教育内容的减少与重复,而且 更直接引发了教育内容倒置问题的发生。虽然近几年学校乃 至整个社会已经开始对学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问题有所 关注,2001年基础教育新课改以及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新方案实施之后,中小学和高等院校也开始对学校德育内容的衔接整合问题进行了大的改革,但从客观来看,直到目 前,德育内容倒置的问题还是因为其强大的惯性力量而存在 并发挥着作用。例如,我们在考察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 以及《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过程中就发现,在课本的首页竟 然有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试想,让一个七八 岁的孩子以自己的认知能力如何去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荣 辱观”?最可能出现的后果就是,孩子们可以个个将这些文 字牢牢地记住,但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就更不用说用来 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了。那么,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实际 的意义和价值?类似于此的种种做法值得我们反省与深思。
实践已经证明,德育内容的倒置,不仅极大地破坏了教育应 有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响德育的正常实施,使得德育工作 失去了应有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而且也给受教育者带来诸多 不适,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因 此,如何有效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德育内容的有效衔接与优 化整合,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内容的层次序列,以防止德育内 容倒置问题的发生就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3.学校德育内容功利化问题尖锐,内容脱节问题严重 德育内容功利化,是指学校在构建德育内容的过程中, 只是一味注重本学段的教育内容,而缺乏对于德育内容衔接 问题的足够关注与重视,无法实现各学段教育内容间的协作 与统一。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德育应该 是完整性与连续性的和谐统一,各层级教育体系应该依照本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目的任务,实现德育内容广度和深度 的层次性拓展,既要实现对各学段德育内容的层次化处理, 又要保证不同层次间德育内容的有序衔接,从而有效防止德 育内容的断裂或重叠。但目前现实的状况是,由于没有很好 地把握德育内容的衔接性要求,当前各学段所实施的德育内 容并没能有机衔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断层和脱节问题。因 为没有专门机构来协调大中小学德育的衔接问题,也没有一 个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引导大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学校出于自 身利益考虑,时常存在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 上霜”的心理,各层级学校都将侧重点放在本学段的教育上 来,力求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使得学校德育内容的合作 衔接问题变得比较突出,德育内容的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二、批判与超越:走出学校德育内容衔接困境的路 径选择 指出问题所在使人清醒,但更重要的是找到摆脱困境 的出路。对于学校德育内容衔接整合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 仅在于要正确把握传统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还要对传 统学校德育内容的衔接困境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
1.科学确定各学段德育内容的有序层次 “正如植物的成长具有节律一样,人的成长及发展也 有着自己的节律,其中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着特殊的地位, 特殊的性质,承载着特殊的任务。”②因此,我们需要认真 分析一个学生处于不同学段时与之相对应的德育内容的问题。过去,我们在表述德育内容层次时,认为“小学主要靠 讲故事,中学讲知识,大学讲理论”,并将其作为一个基本 理念。尽管有一定道理,但这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理念,还 不涉及教育内容和要求的层面。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各学段 的层次内容应该着力在内容要求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上做文 章,力求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年龄特征。具体而言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学阶段:注重生活体验,培养良好习惯。从小 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的初始阶段,是正规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特点是全民性 与基础性。小学不承担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但它为人的终 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阶段要进行的应该是每个人所 必备的、最基本的品德教育,教育内容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生 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让学生对基本的人际规范和文明 礼貌、做人的基本责任与义务等有正确的把握和实践,而不 是先树立坚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首先要成为一个诚实 正直的好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否则一切都是没有基础的。
从品德发展特点来看,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 的初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根据道德认知理 论,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品德发展正处于“从前习俗水平 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 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的阶段,其道德认知 往往以外部的道德判断为准则,且抽象思维不发达,对认识事物的形象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因此,这一时期,在教育 内容层次上,学校应从制定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出发,帮助学 生理解日常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并利用外在的力量,强制 性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教育内容呈现上,应力 求教育内容的形象性和具体性,少讲一些大道理,避免一些 空洞说教,多讲一些小道理,注重点滴小事的潜移默化。
二是中学阶段:引领学生感悟,提高品德水平。中学 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又与高等教育直接衔接,在整 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现实的角度讲,尽管 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发展,进入大学学习的人数逐渐增 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学尤其是初中仍然是我国目前义务 教育的终极阶段。这也就代表了,从中学走出的学生,按照 自然逻辑的发展,将直接面对社会生活。这就要求中学所进 行的德育要体现其对于学校德育内容所具有的基本意蕴,讲 求教育内容的基本完整性。同时,又由于中学在整个教育体 系中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地位,中学的德育内容也必须体现 其对于大学阶段教育的承接作用,注重教育内容的发展性。
从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来看,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在品德发 展的习俗阶段,是奠定和形成“三观”的最佳时期。处于这 一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接近成熟,虽然创造力、想象力和 独立思考的能力显著提高,但思维中仍是表象成分做支持, 思维的形式还处于经验阶段,在情绪和情感上还存在着不稳 定的特征。因此,在这期间,学校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现存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传输有针对性的 德育内容,注重使学生了解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 生关注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正确 地确立人生的目标,具备健康生活的态度。
三是大学阶段:侧重理论传达,引导思想进步。胡锦 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 年;
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 前进的重要力量。③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成长 和成才是民族复兴和祖国昌盛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重要地 位决定了大学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学 校教育的最高层次,直接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人 才的历史任务。因而,大学阶段的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其 对于整个教育层次的提升作用,既要在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上 做努力,更要在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上下工夫,除了继续注重 基本道德素质的巩固和教育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正确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从大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来看, 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发展逐步由感性的经验性思维转 向理性的逻辑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不容易接受 别人的意见,逆反心理重。为此,大学阶段的德育内容在层 次上要突出基本理论教育的内容,讲求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和 理论性,强调对教育内容的理论阐述与深化,不仅要让学生 知道教育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在内 容属性上,要注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作为教 育的重点,以真正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统一规划学校德育课教材体系 德育课教材是德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德育内容体系 的重要依托。德育课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时代要求,是否符 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德育内容 能否实现有效衔接,关系到德育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相互 衔接的德育教材可以更好地促进良好教学的实施,保证德育 内容整体体系的确立。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我们的德 育课教材本身尚没有实现统一规划,这就直接导致德育课教 材对教育内容相互衔接的问题考虑得不够,层次化和具体化 也欠佳。因此,对德育课教材进行统一规划和修改编写,使 之形成一个有机衔接的整体,就成为当前德育课教育教学改 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4.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德育衔接的组织管理机制。教育主管部 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领导者 和承担者,是提高德育衔接的组织保证。但目前由于教育体 制的缘故,我国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德育领导管理机构,大学 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分属于不同的机构来管理,这使得大中 小学德育衔接整合问题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和落实。因此,要有效实现德育内容的科学衔接,需要教育 主管部门理顺当前学校德育的领导管理体制,改变目前条块分割的组织管理局面,从而在组织管理上形成德育整体衔接 的机制和保障。最好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德育领导和管理机构, 统揽大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从而有效实现德育工作的统一部 署,切实做到学校德育的通盘考虑、循序渐进,充分保证不 同学段德育工作的交流和对接。
注释:
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蕖,等, 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82. ②陈瑛.遵规重行:青少年道德教育成功之本[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上). ③周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④胡昂.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 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