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 养目标 摘 要:公选课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 环节,课程品质和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独立学院公选课课程质量不高,开课形式单一;
课程管理监 控体系缺失。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采取多种 公选课实现途径,构建传统课程教学、网络课程、讲座和技 术技能培训论证等四种方式相结合的公选课体系,探索与新 型公选课体系相适宜的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 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随着国家产 业结构调整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日益迫切, 独立学院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也日渐明晰。公选课 是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促进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 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其主旨在于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体现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公选课是 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 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程[3]。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现行公共选修课尚不能完全达到应用型人才 培养对该类课程体系的要求。本研究针对独立学院现行公共 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探索和研究适合独立学院特征的公共选 修课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规律。而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 养过程中,如何利用公共选修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 才的职业化水平,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是目前 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独立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 题。
1 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公选课课程质量不高,开课形式单一 公共选修课课源不充足,不同内容或性质的课程类别比 例不均、课程趋同,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现象,是独立学 院公选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与独立学院的师 资队伍有密切关系。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办学,教师队伍 一般以母体学校的教师为主,聘请少量校外兼职教师。部分 独立学院自主招聘青年教师,出现中坚力量薄弱,青年教师 有待于成长。母体学校的中青年教师,专业课教学和科研的 任务较繁重,致使部分教师不愿意申报开设公选课或者对课 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在课源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只要 教师提出申请,院系就会批准,课程质量标准下降,有的教 师由于知识储备、授课经验不足等原因授课水平难以提升。
愿意开设公选课的教师,所开课程主要集中于影视赏析类、 人文社科类,课程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公选课课程体系设置单一,主要是通过传统课堂教学为 主,知识陈旧,更新慢,不能满足以促进学生知识与素质结 构完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谐发展为根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需求。目前公选课按传统的课程分类标准分为人文类、科技 类、艺术与体育类等课程门类,但与学生对课程形式的需求 不够匹配,无法激发学生求知欲[4]。大部分学生选择公共 选修课仅仅为了修满学分。学生逃课、低头一族等现象严重, 课堂没有活力,出勤率不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 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大部分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流于形式。
1.2 公选课课程管理监控体系缺失 公共选修课一般处于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边缘地带。
一方面,学校对公选课的课程建设几乎是个“盲点”,教师 只要提出申请,院系一般都会批准。学校虽然要对上报的课 程进行审定,但缺少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且公选课涉及的面 广、量大,需要一定数量的课程来满足学生选课要求,因此 学校对公选课的管理、评估、检查也相对弱化。公选课大部 分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上课,课程管理和督导流于形式,甚至 处于真空状态。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学校缺乏健全的公 共选修课程管理体系,在课程的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缺乏 完善的管理评价体系,如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多 采用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学生无任何学习压力,流于应 付,甚至助长学生的抄袭之风。此外,公选课的学生对象复 杂,涉及到全校各个院系不同专业,任课教师也来自不同院系,使得教学管理难度增加。因此,课程管理与监控体系不 健全,制约了独立学院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提升。公选课的这 些问题也是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5-6]。
2 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选课课程体系——以苏 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为例 公选课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的教风、学风。
公选课体系作为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应针对独立学院公选 课现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以开拓新的课源作 为公选课改革的突破口,拓宽公选课的开课形式。一是课堂 教学类公共选修课。学院每学期开设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类 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课程开设由教务处组织与管理。课 堂教学类公共选修课课源由教务处组织各个系部申报,然后 对所申报课源进行审定与发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选课并 确认。在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为主的课程方面,课程教学类公 共选修课包括专门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课程,鼓励各专业开放 跨专业选修课,鼓励学生通过修读辅修专业课程、全程参与 工程项目设计等方式获得公共选修课学分。二是选修网络课 程。学院通过引进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采用与课堂教学 类课程相同的方式进行选课。三是获得技术技能证书。开设 相关的培训,引导和鼓励学生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技能 证书,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技能证书,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应 的公共选修课学分。四是选听学术讲座。学院聘请校内外专 家,开设学术讲座。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选听讲座,满足相应的要求的,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一 体系的构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促进知识渗 透,开拓学生的科研视野,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知识 的渴望。在课堂教学、网络课程、讲座以及技术技能证书论 证这四类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把技术技能证书 培训与考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入公选课体系中,强化创 新理念,开拓创业实践训练。
公选课课程体系构成确定后,对各类课程实现难度不一 致,因此对学生获得公选课学分有明确的要求:在每位学生 必须完成的最低5个公共选修课学分中,网络课程类不低于1 个学分;
技术技能证书类不低于1个学分,不超过2个学分;
学术讲座类不超过1学分;
传统课程教学类不超过2个学分。
这种学分构成的要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发展学 生个性和培养综合素质,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 展,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新型公选课选课体系的管理与 实践 增设公选课的实现形式,增加了课程总量,提高了学生 选课自由空间。充分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激发学生根据兴 趣爱好、发展趋向选课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为不断提 高公选课的质量,在公选课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公选课管 理制度和督导体系,对公选课进行分类管理,并不断优化课 程资源,形成优质的课程库。对传统课堂教学类公选课,学院加强公共选修课课堂教 学的管理与评价,实行开课前的论证,开课中的监管,结束 后的评价与反馈。将公共选修课的检查和督导纳入整体教学 检查计划,通过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案抽查、专家听课 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 教师,由系部督促检查效果不佳的教师整改。实行优胜劣汰, 对于多方评价优秀的课程,作为优质课源。
对于网络课程和讲座的管理,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程 管理细则,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配备 助教,进行点对点的管理和评估,真正让这类与时俱进的课 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开放性的网络课程,突破 了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迎合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此 外,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满 足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 习的能力。课程助教结合网络课程的管理系统,对选课、出 勤考核、教学评价和见面课的互动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 评价。讲座引入公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快学生知识 体系的更新。助教协助管理课堂纪律,评定学生的成绩,征 集讲座调查表等,对讲座资源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价。对于技 术技能证书的培训与认定,学院成立大学生技术技能鉴定中 心,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开发稳定的培训项目, 为学生获得相应的技术技能证书提供机会和平台,并定期进 行技术技能证书认证,与公选课学分挂钩。这四类公选课,取长补短,课堂教学类公选课和跨专业 选修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促进知识渗透、优化 知识结构。网络课程、学术讲座等形式,引入优质的课程资 源和师资队伍,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把握学科前言和社会 发展热点。尤其是名校名教网络课程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课 程的质量,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有利于开阔学 生的学术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综合素质,在调动学生 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这 四类公选课的开课形式,有利于将强化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公选课教育环节无缝对接,渗透至各 学习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总之,紧密结合专业、行业以及就业等发展趋势,不断 完善独立学院公选课体系,在确保课程总量的基础上,通过 加强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公选课可成为独立学院 实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课程 模块,成为因材施教、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罗世全,胡白云. 独立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与 改进思路[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3(1):21-25. [2] 于立军.对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1(28):19-21. [3] 贡福海,胡效亚.改进公选课教学管理,推动素质教 育不断深入[J]. 中国大学教学,2007(2):65-66. [4] 王长恩.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研究[J]. 江苏高 教,2011(5): 91-92. [5] 张继明.新建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设置质量研究— —基于26所院校的实证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2012(6):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