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中职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于人 才的需求标准也有所提高。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对现代 职业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要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建设适合于专业的教学资源,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使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实 现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 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源 1. 教材的建设 根据国家下发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 业的教学标准,结合本专业目前建设情况,以及各地区学生 综合素质情况,应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建立一套适合于本地 区经济发展需求、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 计划中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参照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联合开发、编写一套符 合校企人才对接的课程教学标准。以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 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编写制定适于学校教学、满足企业 岗位人员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教材。
2. 教学素材资源的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以培养与地区经 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技能操作 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该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搜 集有效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完善本专 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参考素材资 源建设上,包括每门课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 试题库、微课、教学视频、资料库等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 构成专业主干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同时,对于有条件的职业 院校,要开发适合于本专业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信息 化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模拟仿真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 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辅助完善教学中难以实 现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又贯穿着理论。中等职业院校实训 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要以合作企业 厂区布局为建设背景,在符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和经济 费用合理的前提下,购置与企业真实生产实训相一致的各种 实训设备,建设与企业环境布局相似的实训环境。在实训教 学中,设置与企业岗位工作一样的工作任务,安排各种任务 角色,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完成企业上岗前的培训,熟悉企 业的工作流程,缩短本专业培养毕业生在企业岗位工作的适 应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在校内的“顶 岗实习”,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校企合作高技能型人才的“无 缝对接”。
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性质和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 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要提高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 质量,改革原有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不断创新, 建立一套适于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新式“理实一体化” 的有效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校企 合作”编写教材的具体工作任务,变换教学工作场景,实现 在实训教学中讲解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理 论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在不同的角色任务中体验岗位职业 理念,树立责任意识。同时,要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 式更加行之有效,就要紧密结合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使企 业的岗位工作更加真实化、形象化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进 而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强化,直接影响着人 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专业教师的资历水平普遍在大学本科 学历以上,专业基础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大部分的专业教 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的职业,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在 日常教学中很难完成一般的实训教学任务,而且在日常的理 论教学中也很难能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导致培养的学生总体 的操作技能水平偏低。因此,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培 养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入手。如利用各种契机,加强教 师职业资格培训、企业顶岗培训;
与企业合作,组织教师定 期赴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举办教师技能大赛,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进行技艺切磋,从各个方面提高专业教 师的技能水平,以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促进工业分析与检验 专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道路很漫长,专业建设 和发展的道路也很曲折。因此,教师只有广泛吸收先进的教 学经验,不断研究有效的改革方法和途径,才能更好地服务 于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春燕,施先义,蔡敏,韦后明.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 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1(08). [2]王海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化学工业分析与检验专 业的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