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15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沈阳市高校

当前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15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当前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15所高校 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东北大学、辽宁大 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大 学等沈阳市15 所高校的1110 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进行问 卷调查,回收问卷111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01 份,有效 率为99.1%。其中性别分布:男生有570 人,女生有531 人;

年级分布:一年级有383 人,二三年级有565 人,四五年级 有153 人;
学历分布:专科生有90 人,本科生有926 人, 研究生有85 人;
政治面貌分布:群众有23 人,团员有944 人, 党员有134 人;
家庭所在地分布:城市有628 人,农村有473 人;
人口状况分布:独生子女有663 人,非独生子女有438 人;
经济状况(人均月收入)分布:800 元以下有170 人, 800 元~ 3000 元537有人,3000 元~ 10000 元有361 人, 10000 元以上有33人。

(二)调研工具 本研究采用工具为自编问卷《2016 年沈阳市高校大学 生综合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该问卷用于检测大学生价值 取向现状,共包括30 个项目6 个维度,分别是政治价值取 向、道德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职业价 值取向和婚恋价值取向。问卷采用开放式答案选择的方式,因抽样调查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且样本量大,具有广泛 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基本能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状 况及影响因素,能够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数据统计 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分析 1.总体现状 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仰坚定,国家和民族 意识强烈,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 度认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积极评价新一代中 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能力。有96.1%的大学生认为只有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有92.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您是否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的调查中,有91.5%的大学生选择“是的,我非常自豪”。

当国家利益遭受重大侵害时,有71.6%的学生表示会“积极 主动,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利益。在座谈中,大学生们纷 纷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道 路”“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让党 和群众离得更近了”“广大青年学生会始终跟党走,通过自 身的不懈努力,做好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

2.值得关注的问题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存在以下值得 关注的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有待提升。调查 发现,有8.2%的大学生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有10.2% 的大学生表示“平时较少关注时政新闻”。二是个别大学生 对复杂政治现象认识不清晰,政治见解易主观、激烈。由于 政治经验和阅历不足,大学生在对复杂政治问题的判断上容 易出现主观化和认识偏差。如在“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 的先进性”的调查中,有6.2%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三是个别大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倾向。在“您申请加入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的调查中,有12.2%的大学生表示 入党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或者“好的发展前途”,另有2.2% 的大学生表示选择入党受到从众心理影响。

(二)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分析 1.总体状况 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高度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礼仪规范,热心校 园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正 义感。调研中,有88%的大学生认为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有必要和及时”。有89.7%的大学 生对“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沈阳人基本道德 准则表示“非常赞同”。有高达98.7%的大学生认为“诚信 是做人的根本”。有95.3%的大学生“崇尚公平正义”。有 91.4%的大学生谴责“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有85.3%的大学生参加过校园和社会公益活动,沈阳高校大 学生自发形成的保护环境、敬老助残、法律援助、支农支教 等公益组织达到680 多个,大学生艺术惠民累计培训市民超 过400 万人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已经实现常态化。

2.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存在实用和 功利主义倾向,在道德实践中存在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实现, 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体观念不强等不健康的道德价值取 向。在回答“在义利关系上,您最倾向于哪一项”的问题时, 有3.3%的大学生选择“取利舍义”,有42.6%的大学生选择 “义利兼顾”,有29.1%的大学生选择“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说明当前高校大学生在义利观上出现功利化倾向,传统 舍生取义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中有所弱化。在“您是否认为 因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是值得的”的调查中,选择“反 对”的占16.5%,选择“强烈反对”的占2.6%,“其他”占 5.4%。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更看重维护自身利益, 甚至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反对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三)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分析 1.总体状况 调研发现,当前沈阳市高校大学生青春、阳光,生活态 度自信、乐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实现, 成长成才愿望强烈,城市融入感较强。调研中,有89.9%的大学生表示“会加倍珍惜青春时光”。有91.3%的大学生渴 望在生活中得到“充分尊重和认可”。有90.2%的大学生表 示在与同学、教师、家长的交往和相处中能够做到真实和坦 诚。有87.8%的大学生表示在面对困境挫折的时候,能够“努 力克服,不轻言放弃”。在“你认为上大学的意义”的调查 中,有79.1%的大学生选择“提高个人素质和提升个人品格” 和“学习储备更多知识后奉献国家和社会”。在“你对新一 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是否具有信心”的调查中,有 85.7%的大学生表示“信心很足”。调研座谈中,大学生对 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对沈阳城市自豪 感和融入感较强,对校园生活满意度较高。

2.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调查中,部分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存在人生目标 不明确,心态浮躁,追求安逸等问题。调研发现,有15.6% 的大学生不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有19.6%的大学生 表示没有为理想“全力以赴”。在“您如何看待‘拼爹’现 象时”,有14.6%的大学生选择“如果我也有一个那么厉害 的老爸就好了”。在“您判断人生获得成功的最核心的标准” 的调查中,有33.1%的大学生认为是“生活是否舒适、潇洒”, 有11.9%的大学生认为是“金钱、权力和地位”。说明有相 当一部分大学生比较看重生活舒适、安逸,把金钱、权力、 地位作为成功的标志,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

(四)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分析1.总体状况 调查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 文化现象关注度高,文化选择理性、健康。大学生对我国推 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满期待,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持积极态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赞同。

大学生的文化选择日趋多元理性,追求文化道德修养的自觉 性显著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不断增强,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呈回归态势。有 89.1%的大学生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有78.8%的大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关注了中央召开 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有92.2%的大学生愿意参加或参加过学 校校园文化活动,对两年一届的沈阳市大学生文化节非常欢 迎。此外,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网络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 有着较为清醒理性的认识,有84.6%的大学生反对宗教在校 园渗透传播,有89.3%的同学支持净化网络环境,有97.2%的 大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持欣赏和包容态度。

2.值得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 关注的问题:一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辨别力有待提升。个别大 学生对中华文化自信不足,对西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等腐朽文化辨别和抵制能力不强。调查中,有8.2%的 大学生认为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先进,有12.6%的大学生不 排斥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二是在消费文化方面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现象。在大学生消费构成和消费观念的调查 中,大学生用来“购买书籍和文化产品”的消费只占大学生 总消费的28.6%。有22.3%的大学生认可“穿戴名牌,购买高 档手机、电子产品等”,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物质攀比 现象。三是网络文化深刻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当前, 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交友、学习、购物、休闲、获 取资讯的重要方式。调研发现,有96.5%的大学生至少拥有 一个QQ或者微信账号用于网络交流,有55.5%的大学生每天 累计上网(含手机上网)时间超过1 小时。有27.9%的大学 生上网主要关注时政要闻,有31.2%的大学生关注娱乐新闻 和明星轶事,有25.3%的大学生关注各类论坛、贴吧,有15.6% 的大学生关注网络游戏。网络生活不仅占据学生越来越多的 业余时间,而且改变大学生的交往习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 与家长、老师、朋友的沟通和交流相对减少。

(五)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 1.总体状况 调查发现,大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就业压力,职业理想和 职业选择更加理性务实,职业发展目标更加多样化。近年来, 党和国家加大了大学生就业扶持,高校积极开展就业观念引 导,大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就业压力,“先就业,后择业”成 为沈阳市高校大学生的普遍共识。在“大学本科毕业后你将 做什么”的调查中,有38.4%的学生选择“参加工作”,有 51%的学生选择“考研深造”,有3.7%的学生“考虑出国”。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样化,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也呈现多样化特点。另外,不同 身份类别的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学生 择业目标日趋务实,多数大学生不再一味紧盯“铁饭碗”和 “金饭碗”职业,能够适当降低薪资期待,灵活选择就业岗 位。在“您选择职业的标准”的调查中,有24.8%的大学生 选择“经济收入高”,有4.5%的大学生选择“社会地位高”, 有12.0%的大学生选择晋升机会多,有48.8%的大学生选择 “专业对口,能发挥才干”。可见,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 重视专业对口,希望能够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发挥专长。

2.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调查中,通过座谈和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大 学生在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 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没有表现 出年轻人应有的创造活力、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在调查中, 发现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选择自 由职业的比例分别仅为4.2%和3.1%。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 数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说 明沈阳市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待增强。二是部分学生求 职动机盲目和功利化。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存在盲目自信,对自身实力缺乏清醒认识。有76.2%的大学 生把晋升机会、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作为就业首要条件,有 32.5%的大学生将到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作为首选就业城市,而对专业对口、岗位适应度、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理想、 国家需要等重要因素考虑的较少,导致部分大学生求职困难 或者入职后职业发展动力不足、职业倦怠、工作效率低,成 为制约职业发展的瓶颈。

(六)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分析 1.总体状况 大学阶段,大学生身心发展逐渐成熟,与异性交往和恋 爱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大学 生婚恋观念积极、向上,他们追求真爱,渴望得到异性的青 睐,对未来恋爱婚姻生活充满憧憬。调查显示,有58.1%的 大学生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爱”,有23.8%的 大学生认为是“为了建立家庭”。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将 爱情作为恋爱与婚姻的真谛,能够保持恋爱动机的纯真性。

在“您挑选恋人的第一标准是什么”的调查中,有31.2%的 大学生选择“人品”,有19.6%的大学生选择“能力”,有 23.7%的大学生选择“志趣相投”。说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比较健康、积极。同时,大学生恋爱观念也比较开放、自由, 崇尚“感觉”“缘分”和尊重,主张自由选择恋爱对象。在 “您对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看法”的调查中,有27.3%的学生 认为“很正常”,有42.6%的学生表示“赞成”,有30.1%的 学生表示“反对”。在对“如果您在恋爱期间出现分手问题 时您会怎么做”的调研中,有79.2%的大学生选择“勇敢面 对,相互尊重”。说明大学生对校园性行为持宽容理解态度,对恋爱问题能进行冷静客观地处理。

2.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在恋爱观上存在盲目性、不 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当代大学生恋爱率 高且呈明显低年级化倾向。有80%以上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 生往往在自己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 下,“遇上了就爱”,闪电式的进入恋爱状态。有38.2%的 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有10.5%的大学 生恋爱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恋爱”, 否则显得没有魅力或不正常;
还有近2%的大学生同时和一位 以上异性同学保持多角恋爱关系或关系模糊。恋爱、择偶的 盲目性和不成熟性,客观上导致了大学生恋爱关系的不稳定 和短暂性,有65.5%的大学生存在恋爱情感问题困扰,“毕 业即分手”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

三、原因分析 (一)社会深刻变革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一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调 研中,有56.8%的大学生认可实用、功利的价值原则。二是 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在大学生 对社会的认识上产生负面影响,在“你最关注的社会问题” 的调查中,有29.6%的大学生选择“教育公平”,有35.6%的 大学生选择“就业难”,有33.2%的大学生选择“官员腐败” 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

(二)多元文化交融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击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发 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观 念和价值观念的多元碰撞。调研发现,有12.3%的大学生表 示说不清我国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区别,有2.9% 的大学生表示“崇尚西方文化”。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享 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观念对部分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负作 用明显,个别大学生存在冷漠自私、缺乏诚信、不懂得感恩、 甚至突破伦理底线等道德滑坡现象。

(三)长期应试教育在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的弊端 当代大学生是在“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成 长起来的一代,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学校德育教育的滞后,使 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学习阶段,更加关注知识技能的习 得,而忽视了政治知识的储备和道德素质的提升。调查中, 有39.9%的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形成完备的政治知识体系。

有69%的大学生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很少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仍然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压 力,所以政治参与热情和社会道德实践意愿不强烈,价值取 向存在知与行不统一的矛盾。

(四)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对学生思维和认知习惯的负面 影响 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是当前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渠道,调研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了解信息, 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学生比例不足 10%。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网络的不健康信息, 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等,使网络新媒体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 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和价值判断。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广泛开展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普及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大学生 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和道德 境界。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和载体,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团会、理论社团、社会实践活 动、座谈讨论等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 材、进头脑,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大力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是学生成长的引 路人,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 断。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高校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师德标 兵评选活动,大力宣传高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引领校风学 风,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

(三)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结合形势发展和大学生思想状况,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理念,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要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 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开发和培 养以及行为养成上。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控高校宣传思想阵地, 掌控校园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为重点,开展丰富多 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凝聚力和感召力。创 新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坚持用正面声音 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加强高校学生宗教活动管理,坚 决防止宗教极端思想在校园渗透传播。

(五)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 航 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大学生“春风行动”。重点关注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情况,通过国家助学贷款, 奖、助学金发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等形式,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确保特困家庭学生实现 100%就业。充分尊重特殊群体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习惯,坚 持一视同仁,使他们在公平公正、充满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 康成长。

(六)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全员育人工作格局要立足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努力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 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形成多措并举、 合力育人的生动局面,使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塑造和思想政治 教育不露空地、不留死角。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 战,有效联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 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杜坤林,诸凤娟“. 90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 实证分析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03). [2]黎昌友.高校校园流行语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引导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07). [3]张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价 值观教育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0). [4]姜诗海.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06). [5]杨宝宝.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表现、成因及 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下),2015(01). [6]刘岩.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颇与对策[J].教育(中 旬),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