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浅谈小学数学实验设计的开发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实验设计的开发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实验设计的开发策略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实验是一个常见的环 节,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将数学实验融入课堂,用数 学实验的方式思考、设计课堂教学,这对于课堂教学而言, 是一种崭新的视界,也是有效的课堂开发策略。教师应从教 学实践入手,将实验操作引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能玩的空间, 尽情尽兴地“做”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6-0087-02[ZW(N]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采用实验的方式来组织教 学将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教学中,实验能够 将数学关系显性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 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很多数学规律的生成,并不是通过严 格的数学推理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学生动手之后的动脑得到 的,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正是借助了数学实验的效力。

教师带领学生徜徉在数学实验室,通过观察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数 学的力量。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发设计实验测量呢?以下 笔者根据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一、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动 手展开的,并且遵循“动手—图像—符号—思维”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不但能帮学生建立关于数学的 “动作”表征,而且能够突破难点,使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 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认知 基础,因而在理解数量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学 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笔者特意设计了数学实验来进行 引导:先让学生准备一部分玩具小车,而后模拟生活中的追 击和相遇问题。这一实验设计很快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直观形象的数学演绎,学生的思维中有了丰富的数学表 征,建立了丰富的思维材料。接着,笔者让学生根据模拟的 行程,将行程问题与数学实验结合起来,整个过程中,学生 兴致勃勃,通过探究之后,对行程问题有了深入理解,由此 化解了行程问题的学习难度。又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这一知识时,传统的教学 思路只注重对数学规律的引导,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导致学生对算理模糊不清。为此,笔者设计了数学实验让学 生动手创作分数来突破这一难点:先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 数,然后不停对折一张纸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在这个过程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涂上颜色的地方再对折,这个分数 是多少?” 通过这样简单的实验,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形象的纸转向 抽象的分数,由此使数学符号和数学思维密切关联起来,更 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规则记忆得 更加深刻。

二、探寻实验方案,提升创新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 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加引导激活,探寻实验方案, 设计有效的实验环节,帮助学生激发认知冲突,展开课堂探 究。

(一)缩小主题范围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想要在整节课上探 索一个较大的实验主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显然是不现实 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缩小主题范围,将一个大的主 题分解为几个小的子课题,通过几个小的实验完成大主题探 究。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显然,让学生认识圆这一 主题需要两个步骤:其一,探究圆和长方形、三角形、多边 形等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二,进一步探究圆还有哪 些特征。通过这样分步进行的方式,学生一步步深入,就能 够由点到面,逐步拓展,获得对整体概念的认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让学 生展开充分探究。因而,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要基于学 生的主体作用,带领学生深入其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 突。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这一内容时,很多教师往往 会设计一些繁琐的环节,一边让学生动手操作,一边耳提面 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鉴于此,笔者设计了实验形式来进行交流。首先创设了有趣的数学实验情境, 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1平分厘米和1平方分米有什么区别? 你能动手展开实验吗?学生认为,可以用剪刀剪出来一个1 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基于此,学生展开动手实验,用剪 刀剪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米尺围 一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等,此时有学生提出,可以用 10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起来,变成一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 的正方形。

再如,在《认识除法》的教学中,当教师给学生较多的 物体(如超过30根的小竹棒),要求学生平均分配时,有学 生认为可以先分为两队,再去分别数,最后再进行调节。这 样的思路较之以数完总数之后再均分的思路,就有了创新。

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教师从实验入手,通过动手操作活 动,让学生初步建立实际大小的表象,与此同时激发起创新 思维,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三、全面设计推进,促进数学认知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为学生在其他范畴内的学习提 供基础,发展灵活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数学实验是一个重要部分,要放在课堂教学方案的大背景下去整体设计,那么,该如何进行设计才能发挥有 效的作用呢? (一)创设数学情境,明确实验所需 良好的数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也能够为数 学实验打好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数学情境创设,突出 实验所需,让学生对实验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从生活 中寻找圆,并根据生活中的圆展开分析和研究,感受圆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发学生思考:圆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学生由此被激发了兴趣,想要进一步通过实验来证明猜测, 能够为实验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提出实验任务,明确实验方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目的和方向应该是透明 的,不光是教师要十分明确,还要让学生都非常清晰,了解 其中每一个步骤的意义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 时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并能知其 所以然。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圆的观察,对这个平面图形有了初步感知,由此展开思考:怎 样才能研究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学生综合以往的经验,经过 讨论和探究,认为要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的方式,和以前的 平面展开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实验的本质,是让静态的数学规律 变为动态的数学形象,使抽象的数学思维变为直观的数学表 征,因而,教师一定要把握实验的火候,给学生留下想象和 思维的空间,在该操作的时候让学生操作,但在需要思考的 地方一定要留下空白,这样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比如,有的时候需要先提供表象,而后展开实验操作,有的 时候则先要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想象再通过实验验证想象。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引导 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的过程中,笔者先让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展开图的表象,而后引导学生想象:
侧面展开之后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这一想象,动手展开实 践操作,进行想象的验证,从而获得有效的认知。

(三)加强数学认知,促进知识应用 数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促 进学生的知识应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立足这个基本目的,并从这个目的出发,而不是随心所欲。

例如,在《乘法口诀表》的记忆中,有学生提出,可以 将整个口诀表剪成81份,然后两个同学互相抽一张进行背诵 记忆。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实验方法,一方面能够提升学 生对乘法口诀的认知,另一方面则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设计开发是一个宏 大的课题,也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究和深入的崭新课题。

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多加探究,一定能够为有效的数学课堂 提供参考,带来良好的数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庄惠芬.做学玩合一思创行一体——小学数学实验 的设计与实施[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 (4):13-18. [2]张辉.数学实验: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视界[J].江苏教 育,2015(17):36-37. [3]陈虹.小学数学实验课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5(41):79-80. [4]陈月娥.数学实验,放飞小学生的数学想象[J].数学 教学通讯,2015(16):39-40. [5]毛雪莲.数学实验为小学数学教学添色彩[J].新课 程学习:下旬刊,2014(5):68-69. [6]鲍立志.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实验[J].小学时 代:教育研究版,201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