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网络课程老师管理模式探讨
整合网络课程老师管理模式探讨 不同的文献对于远程教育中参与者的角色有不同的界 定,但任何一种界定中,“主讲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角色。网络课程开发工作通常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开展的,正 所谓“内容是金”,主讲教师更是关系到课程质量的关键人 物。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主讲教师在理想状态下是作为学科 内容专家来设计开发课程材料,教授课程学习内容,预设课 程学习活动,以及提供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教学参考意见等。为了完成这些职责,主讲教师应该具备:学科内容知识,教 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知识,提问技能,反馈技能,教学评价技 能,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设计技能[1]。但上述所说的主讲 教师职责及应具备的技能,还只能说是一种“理想”状态。
因为在当前的远程教育实践中,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较少拥有 专职的主讲教师,通常是聘用学科教师(如,学科专家、各 行业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等)兼职来承担主讲教师的工作, 而且这种“兼职”还往往是开发课程期间的短期兼职。这就 带来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主讲教师的入门条件无法保证:
在有限的合作时间内,远程教育机构通常,事实上也只能够 对这些主讲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与面对面教学能力有所要 求或审查,而对他们的远程教学素质却不可能有太高的期待 ―――大部分主讲教师在参加网络课程建设之前,对远程教 育的体验非常匮乏。实践证明,即使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赢得 较高声誉的专家,也不能够完全胜任远程教育领域的课程主讲教师工作。第二,对主讲教师评价的有效性无法保证:理 论上讲,对网络课程开发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进行有效的评 价,才能够提升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但由于主讲教师是短 期兼职人员,而且在整个建设团队中担当着“学科专家”的 身份,也因之成为事实上无人评价的一个角色。当前的网络 课程开发中,评价过多地指向(或落实到)了与技术相关的 人员,而对影响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人物―――主讲教师, 其评价却往往有名无实。第三,主讲教师的团队合作难以进 入状态:网络课程开发是一个团队工作,然而,主讲教师在 开发课程时与其他成员的时间交集很短,很难期待主讲教师 进入“默契”的合作状态。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各个远程 教育机构必然会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保证主讲教师能够发 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课程开发团队中的其他角色协同努力, 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在本文中,笔者先是对当前的主讲教 师管理模式进行归纳与评议,然后聚焦“护航”型的主讲教 师管理模式,探讨如何将“学习支持”整合于管理之中,帮 助主讲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理解网络课程的质量期待,以较高 的专业水准投入到课程开发之中,最终提高网络课程的整体 质量。
一、当前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式评议 网络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角色的合作。
在当前的远程教学机构(如各个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中, 网络课程建设团队通常由课程建设管理者、主讲教师、远程教学设计师、媒体开发人员[2]组成。除主讲教师外,其他 几类人员的工作职责[3]如下:(1)管理者:负责网络课程 的计划、执行和评价。监控课程开发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 确保相关资源能够更好地支持课程的开发;
(2)远程教学 设计者(亦称为“主持教师”):协助教师设计课程,包括 有关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和资源的设计;
(3)媒体开发人 员:支持主讲教师基于媒体的课程开发,提供各种技术培训 并协助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开发相应的媒体并进行艺术加工 或编辑。由于各个远程教学机构的人员构成不同,管理风格 不同,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通过对国内外网络课程建设方式,特别是质量管理规范的研 究,加之多年主持网络课程的所见所闻,笔者将这些管理模 式归纳为三类:“理想型”、“保姆型”、“护航型”。
(一)“理想型”主讲教师管理模式如图1,在这种模 式下,主讲教师本身即充分理解远程教育特点,能够根据远 程教育的特点来研发网络课程。而管理者主要是按照项目管 理的流程来规划进度,提醒进度,引进外部专家评价,处理 主讲教师与媒体开发人员的衔接问题等。这是在电大或开放 大学普遍采用的模式。因为在电大或开放大学就职的教师本 身除了有学科专长外,还每日处在远程教育的真实环境中, 是专业的远程教育从业人员。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质量在世 界范围内受到公认,其课程开发人员多为专职(注:助学人 员多为兼职)[4],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来开展管理,每门课程均有多名专职教师组成的团队来开发。据笔者在英国开放 大学的观察,这些教师在研讨课程时,脑海中有非常清晰的 远程教育情境,这可能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主讲教师做不到的。
采用这种模式且获得成功的机构大多有完善的教师发展计 划,使主讲教师在长期的培养中获得成长,能够胜任网络课 程的内容开发与远程教学设计的双重工作。在国内,一些教 师培训机构在开展远程教育时,推动学科教研人员率先建设 网络课程,如上海闵行区教师培训机构要求教研员利用 Moodle平台自行开发网络课程,产生了一批兼具远程教学能 力的学科主讲教师,其管理模式也可归入此类[5]。
(二)“保姆型”主讲教师管理模式如图2,在这种模 式下,主讲教师不需要了解网络教育的特点,甚至不需要了 解课程开发的相关要求,他只需要依据常规讲授自己擅长的 内容,其他工作全部由助手完成,包括练习题设计、网上交 互活动设计,演示文稿制作等。在这种模式下,主讲教师的 助手(或仍称为远程教学设计者)要承担绝大多数的教学设 计工作。而管理者对主讲教师的管理十分有限,仅限于一些 事务性管理,包括联系教师、确定讲授时间地点、付给薪酬 等。管理的“重头”就集中在对主讲教师的助手和媒体开发 人员的管理上。这是当前一些从事网络教育的企业所采用的 模式。
(三)“护航型”主讲教师管理模式如图3,所谓“护 航型”管理模式,即在主讲教师的常规管理中,整合“学习支持”,使得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对于主讲教师而言,既是 一个任务完成过程,又是一个对于远程教育领域的学习过程。
可以将这种模式类比为当前教育改革中倡导的“项目学习”, 主讲教师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既是主角,又是一个远程 教育的学习者。作为主角,他们将最终完成网络课程的内容 设计与教法设计,尽到主讲教师应尽的职责;
作为学习者, 他们会得到多方面支持,尽可能多地获得优秀的网络课程开 发经验,从而高质量且无替代地完成任务。“理想型”主讲 教师管理模式无疑是课程开发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但在当前 形势下,它需要远程教育机构长期保有自己的师资,并为师 资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这对于大部分从事网络教育的单 位或企业而言,都不现实,因为这些机构往往只拥有远程教 育的专业人才和项目管理人员,而学科师资基本借助外援;
第二种模式,是颇受学科专家欢迎的一种形式,因为他们是 在无需承担传授方式转变负担的情况下完成自己已经熟悉 的教学。但这种模式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一是在需要多门 课程同时建设的情况下,需要较多的人力资源;
二是主讲教 师助手并不具备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准,而在要求他们来承担 部分本该由主讲教师来完成的工作(如,设计交互讨论,评 价,作业等)时,往往不能深入,浅尝辄止,甚至在与教学 目标的吻合性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问题。面对前两种模式的优、 劣势,对于那些没有长期保有的学科专家,同时又追求课程 质量的网络教育机构而言,整合“学习支持”的“护航型”管理模式可能是最佳的选择。当然,这种管理模式的成功运 用,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成熟的管理模型, 以及系统的支持方法与工具。
二、整合“学习支持”的管理概念模型 一般来讲,网络课程的开发管理可以分为以角色为维度 的接口管理和以时间为维度的流程管理,两类管理交叉整合, 形成网络课程建设的常规管理[6]。“接口管理”本是信息 技术领域的术语,指的是通过定义有效的接口标准,使得一 个大型IT架构的各个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之间 稳定而灵活地工作。IT架构的系统组成与网络课程开发的团 队组成,可以形成良好的映射关系,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 程管理中借用这个术语就有了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来讲, “接口管理”是以课程开发人员为维度的横向管理,是指在 为开发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规定职责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何时、 何地,以何种形式与其他成员沟通进展情况、交付作品、交 代任务或提交反馈等,从而督促各个成员独立地、符合规范 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流程管理”则是以时 间为维度的纵向管理。就网络课程开发而言,可以分为课程 开发前,课程开发中,课程开发后三个阶段。远程教育的实 践告诉我们,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必须遵循必要 的流程,并在流程中嵌入适当的管理策略。关于“接口管理” 和“流程管理”,笔者在《远程教学设计》一书的第七章中 有具体的阐述并辅以实际案例,这里不再赘述。由“接口管理”和“流程管理”共同构建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将行之有效 的方法和做法制度化、流程化,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人员变动 或人员素质不同而带来的工作上的不稳定,可以使复杂的工 作变得简单,保证常规工作的基本质量,其对主讲教师的管 理模型如图4所示:在时间维度上,包括课程开发前、中、 后三个以时间为序的流程管理;
在角色维度上,则包括网络 课程开发过程中,与主讲教师有交集的多个角色,如,管理 者、远程教学设计者、媒体开发人员等的接口管理。我们可 以借助这样的概念模型,定义每一个节点上所需要的管理细 节。如,在“课程开发前”,管理者会与主讲教师签订合同, 告知基本的工作流程;
又如在“课程开发中”,主讲教师所 完成的某些教学课件需要媒体开发人员制作,那么可以设计 一个类似“媒体制作订单”的管理文档,主讲教师可以在订 单中说明自己所需要的某个课件是怎样的,应该在什么时间 完成;
再如,在“课程开发后”,管理者需要对主讲教师的 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图4只是一个概念 模型,不同的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单元的实际情况 去定义不同的节点位置和节点内涵。虽然说由“接口管理” 和“流程管理”共同构成的主讲教师管理模型可以保证常规 的课程开发质量,但由于网络课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产品”, 规范化管理只能作为创新教学的基础,不可能做到像零件生 产一样直达理想目标。就“主讲教师”而言,由于缺乏通过 网络进行教学的经验,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他们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不但要知道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开发要求, 还要知道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在广阔的、面向教学内容与教 法设计的非管理空间内,主讲教师需要的是“帮”和“扶”, 而不是“管”和“控”。因而,在网络课程开发中就要融入 更多的“学习支持”要素,为主讲教师们提供范例供模仿, 提供反例供借鉴,提供支架供发展,提供资源供学习,提供 机会供研讨。图5整合了“学习支持”的主讲教师管理概念 模型“学习支持”是整合于常规管理的一个新维度,使得网 络课程主讲教师的管理模型从原来的二维变成了三维,其概 念模型如图5所示。在学习支持维度中包括聚焦具体任务的 学习支持。参考这个概念框架,不难发现在任何一种角色、 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可以整合相关的学习支持,从而重新 梳理所有的管理细节。如,在课程开发前,主讲教师很可能 需要针对性的培训、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开展网络课程设计 的教法指导等等;
在课程开发中,主讲教师很可能需要过程 性的评价帮助他们自查和反思,以便不迷失方向,始终向所 期待的目标改进,他们还需要课程开发团队以外的专家意见, 需要和远程教学设计师进行持续的沟通;
而在课程开发后, 他们可能需要来自各方的评价意见,以便在下一个轮次的课 程开发中做得更好―――如果我们参考图5的管理模型,并 持续地去丰富它,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做法和相对丰富的资 源,将主讲教师的管理做得更为主动和有效。
三、主讲教师所需要的“学习支持”为主讲教师提供“学习支持”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所有 的“学习支持”都要聚焦主讲教师的具体开发任务。虽然它 的隐性目标确实可以提升主讲教师的远程教学素养,但在提 供支持时更应强调它的“显性目标”,即支持具体的课程开 发。因此,“学习支持”的提供要做到“恰需”,不能将提 供“学习支持”理解为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基于这样的 原则,笔者对可能的“学习支持”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图6 所示的“学习支持”分类。总的来讲,为主讲教师所提供的 “学习支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基于活动的学习 支持(如图6的虚线三角形所示),包括培训、评价、交流 等;
第二类:基于资源的学习支持(如图6的实线三角形所 示),包括支架、案例、工具等。
(一)基于活动的学习支持1.交流:主讲教师管理中贯 穿始终的一项“学习支持”它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需要 群体达成共识的内容”和“需要个体创新或变更的内容”。
(1)确定某类课程的定位与特点:一般来讲,往往由管理 者决定某类课程的定位与特点,但考虑“学习支持”要素后, 更需要主讲教师参与讨论和交流过程,这样最后确定的定位, 可以得到主讲教师更高程度的认可与理解。(2)确定课程 的界面模板:通常来讲,一个课程开发机构往往拥有多类课 程界面模板。有的适合讲座类课程,有的适合互动类课程, 有的适合案例类课程……即使是讲座类课程,也有二分屏 (不包括教师视频,只有演示文稿和目录)、三分屏(包括教师视频、演示文稿和目录)、纯视频之分。至于选择什么 界面效果,与主讲教师的授课风格、课程本身的特点是有很 大关系的,这时就需要个别的交流、咨询与建议。(3)有 创意的教学设计:当主讲教师有超于常规做法的设想时,往 往需要远程教学设计师与之交流,以确定在远程教育环境下 是否可以应用这种创新。2.培训:在固定的时间节点,通常 是网络课程开始建设时所实施的、面向主讲教师的教学主要 体现在对远程教育理念的解读;
对远程学习者特点的分析;
对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建设模式、建设标准等进行统一的 介绍等。3.评价:一个过程性的学习支持长期以来,网络课 程开发时,课程内容由主讲教师一人说了算,使得课程的内 容质量无法预期和控制。作为“学习支持”的评价可以从“帮” 和“扶”的角度影响主讲教师的努力方向,实施此类评价要 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以“支持”为主,其目的不是为了肯 定或否定某些工作,而是为了修正或改善某些工作,通常都 是建设性的、嵌入式的、非正式的。二是要尽可能配合以相 应的评价工具:如评价量规、自评表、评价指南等,提高评 价的有效性。从评价者的角度来分类,作为“学习支持”的 评价一般包括:(1)外部专家的评价:外部专家往往包括 学科领域专家和远程教育专家,在课程开发前、开发中、开 发后的不同阶段里,外聘专家应对课程大纲、课程材料和完 成后的课程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建议。一般来讲,主讲教师 对外部专家的建议会更为重视。(2)主讲教师的互评:在多门课程同时建设时,或一门课程由多名教师来共同建设时, 主讲教师之间的互评非常重要,这会帮助他们对网络课程的 特点形成更深刻的共识,培养共同语言,为长期的学习共同 体建设奠定基础。(3)团队内不同角色的互评:在课程开 发的适当阶段,管理者、远程教学设计者、媒体开发人员可 以从自己的角度对主讲教师提出评价意见。如,媒体开发人 员可能认为某段动画设计得不够吸引学习者,而教学设计师 可能会认为某些作业设计得缺乏可操作性。这样的评价以建 议的方式给出,会帮助主讲教师挖掘出自己的教学智慧,给 出更佳的设计方案。(4)学习者参与的评价:有研究表明, “即使是只找一个学习者来试用,根据其使用情况修改教学 材料,也会明显改善教学材料的教学效果”[7]。当前,这 种开发结束后才开展的试用性评价已在慢慢地融入整个开 发过程中,称为“学习者参与设计”[8]。基于这种理念,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部分学习者会被邀请参与课程的点评。
学习者的点评将让主讲教师更清楚自己面对的对象是哪些 人,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5)主讲教师的自评:
主讲教师的自评特别需要伴随着相应的评价工具―――自 查表,如,“教学风格自查表”可以帮助主讲教师清晰自己 的教学风格并发现相应的课程呈现模式,又如“课程大纲设 计自查表”能够帮助主讲教师了解课程管理者的期待等。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支持在基于活动的学习支持中, 常常伴随着对资源的需求。这些资源可以独立为主讲教师提供支持,也可以与相应的活动相整合。1.支架:指同行、成 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 支持[9]主讲教师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前苏联著名心 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所说的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 与不能胜任之间的“最近发展区”[10],这也正是需要“支 架”来帮助渡过的区域。为了与其他资源相区别,这里的“支 架”特指那些结构性的文档。如,课程开发指南,评价设计 指南,大纲设计模板,活动设计模板等。专业课程开发者的 智慧正是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支架”传递出来,在很大程 度上可以启发主讲教师思考必要的环节,帮助他们梳理自己 的思路,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2.案例:那些有典型意义的, 与主讲教师所开发的课程在形式或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完整 课程、片段课程或设计材料等如优秀的网络课程,有缺陷的 演示文稿等,这些案例配以相应的点评,可以让主讲教师非 常直观地理解网络课程的开发预期。3.工具:“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合适的技术工具将帮助主讲教师更好地达到 要求这里讲的技术工具并不是开发网络课程时所需要的类 似演示文稿、录音软件等常规工具,而是能够支持主讲教师 思考与交流的技术工具。(1)专门面向主讲教师的在线交 流平台:有些网络教学机构开设了专门面向教师的研讨社区, 而最具示范意义的是英国开放大学。Cloudworks是一个基于 Web2.0理念而设计的社会网络站点,目的在于支持教师共同 体分享和讨论学习与教学设计理念,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用户、工具、资源、想法、与设计相关的学习 经验都在不断发展的、动态的社区[11]。有了这样的交流社 区,主讲教师也就找到了与同行交流研讨的平台。(2)教 学设计支持工具:网络课程的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内容、教法 与技术应用,虽然Inspiration,Mindmap等思维工具也可以 支持设计者构思,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设计新方案项目 (TheOULearningDesignInitiative,OULDI)中研发的开源 软件CompendiumLD更能够支持此类设计。CompendiumLD专门 为教学设计者开发,利用它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概念图、讨 论图、资源管理图、学习路径图等[12],不仅能用于支持教 师设计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表达设计思想,包括为学习者设 计的学习资源和制定的学习活动顺序等,而且能够给教师提 供进行活动设计的案例及方法等开放资源。
四、结语 我国的远程教育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大规模”特色,因 此,对于网络课程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如果远程教育机构 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和短期利益,仅仅考虑网络课程的技术架 构和内容呈现,只会得到虚假的“生产效益”[13];
而如果 大量地投入远程教学设计专家的力量去提高课程质量又是 不现实的。实践证明,整合了“学习支持”的主讲教师管理 模式在网络课程开发,特别是较多数量的网络课程并行开发 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让网 络课程的开发团队满意,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讲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保证绝大多数课程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状 态,并使其中部分课程成为精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多数 的课程主讲教师满意,因为他们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能 够适时地获得支持,部分主讲教师还因之产生了对于远程教 育这个领域的敬重。当然,还有少部分主讲教师对这种模式 有所抱怨,毕竟他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打磨”课程。回 顾本文开篇提到的三类管理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学 习支持”整合进“保姆型”管理模式,将减少后者的管理成 本,提升管理质量。而随着远程教育的普及、技术手段的成 熟和主讲教师素质的提高,“导航型”管理模式必将渐进至 “理想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