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中的读写思素材《黄河象》教学
挖掘文本中的读写思素材《黄河象》教学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下第23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黄河象化石的有关情况以及科学家对此化石来 历的想象;
了解黄河象化石被发掘的情况。
3.体会课文中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来历的想象部分 的条理性,学习有条理地讲述事件。厘清全文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和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黄河象。请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谈话:“黄河象”是一种动物的名字。如果让你以 黄河象或其他动物名称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内 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刚才有的同学认为可 以写成状物类的文章,有的认为可以写成记事类的文章,还 有的认为可以写成科普类的文章。可见,一个题目可以写成 不同体裁的文章,只要大家开动脑筋,就能做到妙笔生花。
【设计意图: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写作能 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这段简短的谈话,看似与学习 课文无关,其实是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渗透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化石”的基本资料,指名学生朗读,共同了 解化石的一般特点,为学习本课做铺垫。
【设计意图:既承接了前面的谈话,巧妙地将写作知识 的渗透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又将课文中重点词语加以理解, 分散了阅读中的难点。】 二、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厘清文章脉络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预习内容想一想:课文 围绕黄河象的化石,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全班交流。交流时请学生用一段 简短的话进行概括,教师适时板书:样子、来历、发掘。
2.根据这三个方面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己试着分一分, 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概括主要内容和给课文分段是课标中提出 的高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每一节语文课上教师 都应进行相关的训练。】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化石的基本情况 1.请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详细介绍化石样子的 句子,用括号括起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默读,勾出相关句子,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勾出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这具大象 的骨架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学生读完后,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抓住“高四米”“长八米”“三米多长”等词语体会黄河象化石的高大;
结合“除 了尾椎以外…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等语句体会黄河象 化石的完整。
指导学生总结这段用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句体会事物特点,是阅读方法之 一。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该能力,同时,此环节的 设计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准确使用说明方法可以有力表现 事物的特点这一作用。】 2.课件出示一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图片中既 有黄河象化石,又有参观人员和工作人员)。
请学生说一说,看了图片之后,黄河象化石给自己留下 的印象。(非常高大) 问:从图片上是怎么感觉到黄河象化石高大的?(骨骼 化石与图上的人对比鲜明,一个高大,一个矮小。) 教师说明:作比较的方法也能突出事物的特征。请同学 们试着用作比较的方式描述看到的大象骨骼化石。
学生试着用一两句话写出来,然后全班交流。对于学生 的描述,教师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到的写作方法有效训练并及 时反馈。】 四、略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化石的发掘情况 1.师:这么高大完整的化石是在哪儿,怎么被发现的 呢?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朗读。
要求: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介绍了化石出土时的哪些信 息?用笔勾出相关词句。
读完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师:它出土时的情形给科学家们的假想提供了依据, 其中最基础的有两点——(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学生 齐读: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 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 没有被移动过。) 五、精读第四自然段,品味描写的生动性 1.在文中第二部分找到描与黄河象失足落水情形的段 落。(第四自然段) 请学生找到这段中描写黄河象失足落水一瞬间的句子, 勾出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该句子。(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 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 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 进去。)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一瞬间”的含 义:时间很短,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指导朗读,试着用朗读来表现出当时情况的突然和紧张。
先自由练习朗读这句话,再指名展示朗读。
2.师:科学家们是依据什么想象出这“一瞬间”的情形的?(它出土时站立的姿势) 在文中找到介绍黄河象站立姿势的句子读一读。(课件 出示: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 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教师小结:一个静止的画面,引出了一段紧张的情节。
科学家们的假想是多么生动、多么合理呀!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第四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对 比学习,有机地将前后文联系起来,既可以培养学生联系上 下文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假想的合理性。】 六、学习合理想象,进行写作训练 ②“除了尾椎以外”。
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中并没有写出土时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 你来推想一下,应该是怎样的? ②你来假想一下,尾椎为什么没有了? 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内容来进行想象续写,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写的内容不必过多,i两句话就可以了。对于学生 的想象,教师要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这样严密的 逻辑,让我看到了你身.上探索科学的火花。) 【设计意图:对于合理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 口头上,应该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素材和方法。教师要善于从 文本中发现素材,并给学生提供训练的平台。】 七、课堂总结师:德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歌德曾经说过:幻想是诗人 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课件出示,请学生齐读。) 无数事例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融 入了想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文学家们借助想象,创 作了一部又一部不朽的著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愿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攀登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