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美术教师培训策略的创新方法
基层美术教师培训策略的创新方法 “走近艺术家”是依托北京市通州地区特有的美术文化 资源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此活动先后走近了艺术 家韩美林、高士尊、陈慧敏、张源、齐辛民等,收到了很好 的培训效果。“走近艺术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 丰富了教师的培训内容,使教师培训和当地文化资源能有机 整合,培训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培训走出教室,走出 学校,走向社会。培训课程内容由狭变广,内容更加丰富和 鲜活。“尹少淳先生在《何为教学策略》一文中对‘策略’进 行了明确的论述:我们可以将‘策略’界定为介乎战略与方 法之间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方法的集合”。将尹少淳先生 的观点“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式方法的集合”直接转移到教师 培训上,就成了教师培训策略。在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的过 程中实施和运用了一些富于创新,有新意、有实效的教师培 训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师培训能更好的满足教师的兴 趣和发展需要,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成长,提 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走近艺术家,有效利用资源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 源”,“ 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 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动植物园, 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要想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 好美术教育活动,教师首先要对地方的这些资源有较深入的 了解有较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这些资源 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教师培训资源,要使 课程资源能够有效使用,转化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资源,培 训组织者要在参观、调研的基础上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筛 选和重组,选出具有一定教育价值、能够实现培训目标、便 于组织实施、特别是在培训实践中能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 转化为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
通州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大运 河北端终点,沉淀了丰富的运河沿线各个地方的文化和民俗, “面人汤”便是这样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正是这片热土养 育了现、当代文坛中人们熟知的文学家、艺术家刘绍棠、张 中行、王洛宾、高占祥、欧阳中石、浩然等。随着通州国际 新城的建设,一些当代艺术家相继在通州建立艺术馆、工作 室,创作、生活在通州。
如:通州区梨园镇建有韩美林艺术馆、宋庄镇建有黄永 玉万荷塘工作室、通州档案馆建有高占祥、张源艺术馆等, 同时在宋庄小堡还有现代艺术家群落、台湖画院、荣宝斋画 院等,这些艺术馆、画家工作室就构成了通州区特有的美术 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即艺 术家。二是参观与考察型资源,即艺术馆、工作室,将这些 文化资源进行筛选、优化重组,就形成了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
培训课程资源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接触到,教师能 够走近。二是艺术家在通州要有艺术馆或工作室,教师能够 参观。三是艺术家身体条件好,能够和美术教师进行交流。
“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就采取了走近策略来实现资源 价值的最大化,既走进艺术馆,也走近艺术家,将两种资源 有机结合,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因为走进艺术馆容易,走近艺术家难,艺术馆对外开放,教 师利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参观,而见到有名望的艺术家 并与其进行交流,一般的教师就很难做到,通过走近艺术家 培训活动,实现教师渴望得到艺术家的指点、向艺术家学习 的愿望,会极大的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艺术家鲜明的 艺术个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艺术 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对教 师来讲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例如,通州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走近韩美林活动,教师们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先参观了国内展出个人作品最多的韩美 林艺术馆。艺术馆主体建筑以灰白色为主基调,藏品包括韩 美林捐赠的艺术品200件,包括绘画、书法、雕塑、民间工 艺品等艺术品,还将有3000件韩美林作品在此轮换展出。
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时的吸引教师驻足观看,而后全体 教师又拜访韩美林先生,向他请教。韩美林先生动情的向教 师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还真诚地邀请教师们常来做客。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深深的感染 了教师,触动了教师的心灵,激发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之情。
又如,通州区中小学美术教师走近著名画家高士尊、陈 慧敏夫妇活动。教师们先欣赏了画家的工作室和展厅中近百 幅精美的绘画作品,很多教师被两位大师的作品深深地吸引, 停留在一幅幅作品前仔细揣摩,或记录或拍照。还有幸聆听 这对“黄金搭档”对大写意花鸟画与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艺术 感悟。年近八旬的高士尊进行了绘画、书法示范,行笔酣畅, 墨气淋漓,造型生动。书法更是线条老辣,墨色变化相间, 行笔富有节奏,教师目睹了整个创作过程,无不赞叹画家高 超的书画技艺。
二、“问题”引领、逐步探究策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
科学发明与创造过程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开始的。走近 艺术家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空间,教师能够走出课堂来 到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新的 环境、新的内容会给教师带来全新的感受,产生很多新的问 题,培训组织者就要根据培训的目标和课程资源的特点提出 思考的问题,鼓励教师亲身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
1.提出问题,激发教师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是开启新思 维的第一步,每位艺术家都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在走近艺术家活动之前,培训组织者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找到艺术家、博物馆、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结合点, 并设计若干个思考的问题,从而激发教师探究的兴趣。
如在走近艺术家韩美林时,就提出了若干个问题:韩美 林先生受过哪些大的挫折?韩美林先生的雕塑、国画有哪些 特点?艺术馆中最大的佛像雕刻是怎样安放进去的?等等。
又如,在走近书法家、藏石家张源时,提出了:张源艺术馆 建于哪年?怎样欣赏奇石?张源先生为通州的文化建设方 面做了哪些贡献?等等。教师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就容易激 发教师的探究欲望。
2.互动交流,创设解决问题的空间。参观艺术家工作室, 教师可以听讲解员介绍,也可以自己欣赏作品,仔细揣摩, 也可以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宽松的场所、和谐的研讨氛围有 利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在初步解决问题后再次观察又引 发新的问题,使问题越来越具体,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
如在走近画家齐辛民活动中,有的教师就问齐辛民先生 “您画的小猫为什么这么可爱?”齐辛民先生亲自演示画猫 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创作体会,原来齐先生运用拟 人的方法,将猫的小嘴如同人的嘴来表现,就使得齐辛民先 生笔下的猫天真、可爱、乖巧。通过和艺术家交流,一些困 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自主探究的体验活动中,教 师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适合的方法去研究,用自 己的心灵去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信息策略 教师在参观、听讲解和艺术家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 的信息,但是记录这么多信息是很困难的。指导教师运用思 维导图记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与教学、专 业技能和自己要研究的问题相关的信息,并且要对这些信息 进行整理和归纳。教师做记录时要把重要信息用表达核心意 思的字词来概括。教师用概括的词或短语记录重点内容有利 于教师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记录,经历 了分析、思考信息的过程,使教师的思维更有条理,重点更 加突出,有利于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有 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培训的学习效率,获得更多 的感受。
四、架设桥梁,自主发展策略 曲尽人还在,结束意犹存。“走近艺术家”培训为教师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每次和艺术家交流教师都获益良 多,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 帮助,他们崇高的的人格魅力对教师的影响也是深远和潜移 默化的。同时,“走近艺术家”培训活动还为教师与艺术家 之间搭建了联系的桥梁,培训活动后很多教师又和艺术家进 行单独联系。如走近画家高士尊、陈慧敏活动后,有些教师 就单独和画家联系,拜画家为师,拿作品向艺术家请教,经 过艺术家指点修改后,一些作品还参加了市、区美展。艺术家也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师的大型活动。
总之,在走近艺术家培训过程中,运用多种培训策略, 使美术教师培训和区域美术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使教师接 触和了解了身边的艺术家,激发了教师对身边的美术文化的 兴趣,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培 训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广馨,白斌华.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