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对隐私权的民法保护_隐私权民法保护

隐私权民法保护

隐私权民法保护 隐私权为现代社会中新兴的一种人格权利,它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 注,但是也遭受着大量的侵害。而为使人们对隐私权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真正保 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文重点对隐私权的民法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并且又提出了一些健全隐私权的民法保护制度的有效对策。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 更多有价值的借鉴。

一、概述 自隐私权概念被提出之后,学者对此项内容的研究却从未停止过。事实上, 隐私权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如:政治学、法理学、伦理学等,这样一来,不 断扩展了隐私权内涵与功能,进而使得隐私权保护由单一国家发展到被多个国家 所应用。而建立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对隐私权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当前,大多数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对隐私权立法保护的对比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 和教训,进而探索出隐私权立法新趋势,找出当前国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诸多不 足问题,并且及时制定有效对策予以完善,这对我国建立完善的隐私权制度产生 积极影响。

和国外相比较来说,我国对隐私权探究发展相对较晚。在1987年之前,国 内学者并未发表过关于隐私权的 其一,范围过宽或者是过窄,例如:在“控制说”把隐私权规定为社会“基 于宪法”基础上而确立的权利。尽管此种界定对隐私权属性予以指出。但是,关 于隐私权界定却十分僵化,将隐私权只简单界定在侵犯宪法权利范畴内,因此, 对隐私权规定十分狭窄。其二,对隐私权保护主体认定的科学性比较欠缺,例如:
有学者把死者也划分到隐私权主体范围之内。事实上,对死者隐私保护,根本目 的是为保护生者尊严与利益,因此,死者并不属于隐私权的一个主体。其三,隐 私权保护的结构与功能并是不十分的完善。例如:有学者认为隐私权的功能只涉 及到不公开权,但是,对于隐私权功能在除了隐瞒外,还包含占有与使用等各种 权利。

然而,在作者看来,对隐私权界定为自然人所享有的依法对个人或者 是和公共利益无任何关联的个人信息、生活等进行自由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利。

二、关于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隐私权保护主要包含个人的尊严,并且又是一个人生命当中值得珍惜 的一重要内容,但是,在和他人分享之后,便失去隐私权保护的最初意义。因此, 侵犯他人隐私权,便相当于剥夺他人生命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东西。而在作者 看来,人文思想在我国获得全面发展和普及,使得全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就 要求法律应该将个人权利与自由列入到立法范畴之内。只有逐步健全隐私权的保 护机制,才可以将全面隐私权保护意识予以提高。这就要求我国的司法机构,在 具体实践当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也可以 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隐私权保护法律,成为我国隐私权保护发展的一个主要 方向。另外,在建立完善的隐私权保护法律后,为隐私权使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 障与支持,这对隐私权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隐私权特点,大量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但是, 所得到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作者看来,隐私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限定性。

隐私权的形势主要针对的是人。而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自然人。而针 对法人、死者等来说,都不会享有此权利,另外,由多个自然人构成的群体同样 也不会享有这种权利。这主要是由于隐私权出现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结合自然人 对精神层面的利益需求的。近年来,学术界又出现了多种新概念,如:共同隐私、 群体隐私等。但是,在作者看来,对共同隐私持有赞同意见的学者来说,他们都 是结合实际生活所引出的共同隐私权概念,从表面上分析,较为合理,但事实上, 却存在很多不妥。例如:在共同隐私权中,其主要至少为2人,而其本质都做是 针对每个个体来说的,所体现出的主要是个体尊严,因此,所涉及到的也都是每 个个体隐私权。所以,在作者看来,隐私权主体即为自然人。

(二)自控性。

隐私权的这种自控性质的是行使隐私权的主体对个人隐私享有维护 权、公开权以及利用权等权利。每一个自然人都对隐私信息都维护与处置的权利, 当个体信息在产生错误时,权利人可以行使其权利要求进行更正。而当他人侵害 隐私权时,权利人可要求采取一定手段进行救济,可以向侵权人要求禁止散布个 人隐私;对形式隐私权的权利人来说,有权决定将何种资料予以公布。另外,自 然人对隐私保护享有公开的权利,这就要在法律与道德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权利 人有权对自己的信息选择在何种条件与何种范围中公开隐私信息,也就是说个人隐私能够在法律范畴之内由权利人对其进行自由处置。然而,当权利人在公开自 己隐私时,不可以违反我国所颁布与实施的相关法律。

三、隐私权保护立法现状分析 隐私权民法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保护式;其二为间接保 护式。其中,直接保护对隐私权侵害救济是十分有利的;而间接保护方式由于在 诉讼中不方便,再加上,实体中又确实可以直接利用的法律法规,因此,难以得 到快速的救济。当前,有些国家对隐私权的保护依然是以间接保护为主的,其主 要原因是由于在立法过程中,未将隐私权作为人的一项独立人格权,所以,不能 进行直接保护。

当前,在我国,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再加上,有关 执法人员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偏低。而到了2002年,《民法草案》开始确立,其中, 在草案当中已经明确指出对人格权实施的保护,尤其是将隐私权保护纳入到人格 权当中,这直观的反映出国家对人尊严与价值的尊重。对于隐私权来说,主要指 的是对个人的主体性与独立性的价值维护,如果滥用隐私权会影响到他人以及社 会利益。另外,在实践过程中,隐私权运用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会对冲突情 况下的隐私权行使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这和实际生活极不相符,因此,国家要对 隐私权保护和限制因素的影响引起足够的关注。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时 代中,将隐私权纳入到法律范畴内既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需求,又是完善公民 权利的内在需求。并且,今后对隐私权保护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健全隐私权的民法保护制度的有效对策 当前,人们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又出现了大量新问题,如:怎样将自身 隐私权受我国法律保护、什么事侵犯隐私权等。因此,我国应快速颁布一部关于 《隐私权保护法》,这样一来,形成和《婚姻家庭法》等诸多法律相互平行的民 事法律。这主要是由于尽管在民法当中,对隐私权进行单独规定,但是,此种规 定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因此,其可操作性是非常差的,所以,我国要快速颁布一 专门《隐私权保护法》,从而构建一向对完善的隐私权体系。因而,我们需要认 真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隐私权指的是自然人对个人信息、个人生活等予以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利。而在法律当中,要明确指出行使隐私权的主体为自然人,而法人并不会享有 此项权利;当自然人在死亡之后,为保护死者隐私利益,死者的配偶、亲人等有权申请隐私权的保护,而这些人都称之为是隐私权益的合法继承人,从而实现对 死者隐私权益的保护。此外,也需要进一步对获得、宣传以及评论他人隐私范围 予以明确指出。

侵犯隐私权的侵权标准要和名誉侵权当中所涉及到的“公开”相互分 离。而在法律范畴内,通过列举形式对侵犯隐私权行为予以明确规定,从而避免 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导致公权力与其它私权利产生冲突。比如:在立法过程中, 我国可以借鉴其它国家隐私权的保护模式,明确隐私权侵权方式,这样一来,可 便于公民对侵犯他人隐私权行为予以了解,同时还可以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而将此标准衡量自身行为。

关于隐私的法律保护,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因此, 需要将侵犯隐私权的救济方法予以明确划分。其中有些方法则不适合,如:通过 消除影响方式进行弥补,这样一来,有可能对受害人心理遭受再一次的伤害。另 外在《侵权责任法》当中,指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规定,如果他人精神遭受到 损害,那么受侵害人有权索取精神损害赔偿费用,这样一来,是的对精神损害赔 偿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处理民生诉讼案件时,法院鼓励当事人要自行举证,与此同时,还 要针对那些利用非法手段所获得的,且触及到当事人个人隐私的证据时,法院要 给予一定的宽容。所以,在民事诉讼法当中,要逐步完善与健全相关规定。对于 那些通过非法手段所获得同时涉及到他人隐私的证据时,法院不能完全相信。同 时,还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各方利益兼顾考虑,从而使不同规定的内容可以 相互协调与配合。

近年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引发出各种新事物,而 我们应该将这些新事物都列入到隐私权保护范畴内,结合新问题,制定相对完善 的准则,这样一来,隐私权便会成为一个开放性极强的体系。因此,国家要借助 有效对策进行应对,例如: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引发的一些列侵权问题,国家应 该出台一部专门关于《网络个人数据保护法》实施保护。

当前,导致我国隐私权保护不完善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公民对隐私权保 护十分的淡漠。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当个人信息被他人所滥用时,只有约 4%的人会投诉或者是提起公诉。由于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偏低,会带来两方 面的影响:第一,在多个领域中,出现公民隐私权被他人恶意侵犯的行为,直接 会影响到公民的日常生活;第二,降低了对隐私权保护法的制定需求,从而使隐私权立法保护进度发展十分迟缓。所以,我们要大幅度提高公民对隐私权保护的 法律意识,这样一来,既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各领域中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现象出现, 又对进一步加快隐私权保护立法产生更多积极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借助道 德规范来约束人们行为,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从心底尊重他人隐私权,同样,自身 隐私权也会受到他人尊重。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文化观念与社会生活结构变迁并不能在 短时间内予以转变,因此,和公民隐私权保护观念的梳理更不能和社会文化与社 会结构相互分离而独立发展。所以,培养公民隐私权观念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时 间。

因业务特殊性,医生、心理咨询师、老师等都极易触及到公民的隐私 权。所以,我国应该针对不同行业性质,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增强从 业人员保护他人隐私的意识。对于非法泄露客户隐私内容的从业人员由各行业的 管理部门进行记录,同时还要给予泄露他人隐私人一定的处分,如果泄露他人隐 私情节相对严重的,还应追究他人的民事或者是刑事责任。因此,各行各业的管 理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当地的执法部门工作,一经发现对本行业人员侵犯隐私权行 为出现包庇、隐瞒等行为,要给予他人批评教育,同时还将其行为向社会公布, 同时和企业的信用记录相联系。

总体来说,隐私权保护由无到有,再由一国发展到多个国家,直观反 映出社会对人自身价值的高度关注。可以说,隐私权法律保护是和以人为本价值 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我国有必要将隐私 权制度再一次予以完善。但是,当前我国隐私权保护体系还不够完善,而这和保 护公民隐私权要求是完全不相符合的。由此看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隐私 权法律保护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大多数学者通过对国内外对隐私权立法 保护的对比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探索出隐私权立法新趋势,找出 当前国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诸多不足问题,并且及时制定有效对策予以完善,这 对我国建立完善的隐私权制度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公旭明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