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司法规制:关于青少年犯罪

网瘾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司法规制

网瘾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司法规制 由于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有害信息和低俗诱惑,在一定程度危害 青少年网民的健康成长,对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来说,甚至成为诱发其犯罪的重 要因素。

网瘾表现为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无法有效地把自己的上网行为控 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主要是时间控制上)。据调查,R市法院近三年来共审理 青少年犯罪被告人1743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5.78%,其中,因网瘾诱发的犯罪案 件有782人,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44.87%。

一、主要特点:青少年网瘾犯罪的几个特征 1.主体特征:犯罪呈低龄化趋势。被告人年龄多在20周岁及以下,文 化层次较低,多为初中及以下学历。有80%为16至17岁的少年犯,14至15岁的占 20%,还有不满14岁的少年。

2.形态特征:团伙作案逐渐增多。青少年个人自控能力、智力等素质 相对较弱,要凭借个人能力实施暴力犯罪、诈骗犯罪等,成功可能性不大。团伙 犯罪、突发性犯罪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换言之,青少年犯罪由单独犯罪向共同犯 罪发展。

3.行为特征:
成人化、智能化和暴力化。网络中淫秽信息、暴力信 息等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和连续刺激,在客观上激发了部分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并为他们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犯罪模式和反侦查手段。正因如此,未成年犯作案 手段也越来越残忍,甚至与年龄很不相称,具备了成人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4.地域特征:呈现由城市向农村扩大趋势。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 长期缺乏父母的引导和约束,网络在农村的进一步普及,为农村青少年提供了接 触网络的条件,很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影响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二、诱因:网瘾对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影响 1.网瘾费用问题诱发青少年财产型犯罪。多数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犯没 有经济来源,无力支付上网的费用,却又无法抵制上网的诱惑,为解决上网费用 问题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比如R市法院近三年实施抢劫、盗窃犯罪的533起青 少年犯中,因沉迷网络、为了筹集上网费用而犯罪的有187件,所占比例为20.86%。2.网络暴力游戏成瘾诱发青少年暴力伤害犯罪。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 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沉迷网络暴力游戏,妨碍青少年的社会 化过程,动辄使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二是青少年长期接触暴力游 戏,容易变得情感冷酷、心灵麻木,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蔑视人的生命价值。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一旦实施犯罪,行为之恶劣、手段之残忍比起成年人犯罪表 现的过犹不及。

3.网络色情成瘾诱发青少年性侵犯罪。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 性特别好奇,但是性道德观念的形成落后于性机能的发育,在低级庸俗的网络性 文化信息的影响下,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部分青少年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 道路。

4.网瘾及其相关人际关系障碍诱发极端犯罪。网络使未成年人在虚拟 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中的个性无法完全对应和重合,使他们产生心理危机和人 格障碍,部分未成年人基于人格障碍而产生行为偏差,导致行为失范,容易因矛 盾而引发犯罪。

三、司法规制: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诱发犯罪就是网络文明带给青少年的负面影 响。应针对网瘾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原因,有重点地加强网瘾青少年犯罪案 件的审判工作。

1.立足审判,做到惩罚与挽救合理对接。针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网瘾等问题,如针对因网络暴力成瘾引发的校园伤害案件,在审后应详细总结出 其中蕴含的校园管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深层次问题,积极发出司法建议,督 促涉案单位整改。对于涉及亲子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等网瘾问题引发的极端 案件,要从保障其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其父母等监护人、学校等的沟通, 认真分析案件背后的原因与对策。

2.引入“心理访谈”机制,把握网瘾青少年思想动态。网瘾青少年一般 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有必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聘请具有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 作为特邀陪审员和人民陪审员,参与网瘾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审理,将心理矫治融 入庭审环节。多角度、深层次挖掘网瘾青少年犯的犯罪心理问题及其在成长过程 中,不当的教育方式对犯罪生成的催化影响。3.判后帮教,为网瘾青少年创造改过自新的机会。判后应该坚持回访, 在服刑期间与帮教部门及其父母到服刑单位看望他们,促其积极改造;坚持交心, 对在服刑期及刑满释放后的少年犯,定期座谈教育、增进交流,促其重塑人生。

同时设立“亲情管护员”、“缓刑辅导员”对其进行跟踪帮教,帮助网瘾青少年逐步 摆脱网瘾,步入正常生活轨道。

作者:陈维芹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