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入园难的应对策略
学前幼儿入园难的应对策略 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 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提出的一个发展目标:即到 2020 年,全面 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 普及三年学前教育。以北京为例,从 2007 年到 2009 年,新生儿共有 46 万 余人,而北京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共有 1266 所,目前包括民 办园在内的全市幼儿园在园人数为 22 万多人。按照现在的 规模,仍有一半的孩子无法进入幼儿园。
当公立园变得越来越难“挤”进去的时候,“入园贵” 成了家长们要面临的又一难题。以河南省部分市区为例:家 长们如果想让孩子上理想的幼儿园,部分公立幼儿园会收取 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捐资助学费,而部分民办幼儿园每月上 千的费用,也让大多数处于工薪阶层的家长备感压力。
针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入园问题的政策,但是 仍不乏少数社经地位较高的家长所谓的“入园难”指的是让 孩子进入“名园”难,“入园贵”同样指的是入“好”的幼 儿园贵。
1“入园难”、“入园贵”的症结 1.1 幼儿园整体结构的改变 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当时的幼儿教育机构由四个部 分组成:一是教育部门办园;
二是其他部门办园;
三是集体办园,四是私立幼儿园。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 剥离社会功能,要靠家长付费的民办园越来越多,公共资金 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实际上变得越来越少。虽然民办园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的压力,但是民办资金大多数是投资 性的,不可能完全承担起“普及学前教育”的重任。
1.2 政府对两类幼儿园投入的差异 由于政府对于两类幼儿园的政策和补贴程度的巨大差 异,导致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性价比和家长需求方面 呈现冰火两重天的趋势。面对有限的公立园及其设置的门槛, 私立园使家长趋之若鹜,尤其是一些“有特色”的私立园, 其收费对收入中等的家庭来说,无疑也是难以承受的。由此 可见,“入园贵”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1.3 家长有失偏颇的教育理念 越来越多城市幼儿的家长坚定不移地笃信“不能让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孩子只有上了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 才能一路绿灯的上最好的大学。而政府针对入园问题出台的 一系列措施和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的压 力,然而一部分家长仍然对所谓的好幼儿园趋之若鹜,这也 导致了“择园热”和“名园”压力大等又一系列的问题。
2 思考 2.1 强化政府责任 (1)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政府在核定成本的基础上, 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按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确定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是化解当前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规范收 费首先应从公办园做起,可按幼儿园不同级别、类别确定收 费标准;
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同样需要规范,但是民办园的办 园条件、办园成本差异悬殊,民办园的收费标准不能一刀切, 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条件确定。
(2)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近年来公办园数量的急剧下 降和民办园数量的增多在各个地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加大 政府的财政投入,不仅要扩大公办园的覆盖面,同时对非营 利性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政 府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调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 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各地市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和举 措,也可以看出政府重视学前儿童入园问题的决心。
(3)重视流动幼儿入园。和城市幼儿相比,流动幼儿 要想享有优质教学资源更加困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 前教育系教授冯晓霞也曾呼吁大家关注流动幼儿的入园问 题,认为面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如何让流动幼儿进入正规 的幼儿园也是保证幼儿入园率的关键。而流动幼儿的入园问 题已得到了逐步的缓解,但仍需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2.2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面对教育资源短缺与受教育对象不断增多的矛盾,国务 院于 2010 年 11 月 21 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 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强调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和普惠性。由此,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才是破解入园难题的根本出路。
2.3 纠正家长错误的育儿观念 在广大家长的心目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高收费意味着高质量”诸如此类的育儿观念,已经成为众 多家长竞相送孩子入高收费幼儿园,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 班的信念支撑。只有广大家长摆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有正确 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不盲目地为孩子入好园发愁,这样 也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入园压力。
总之,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教育,而 只有真正的协调好各方的力量,才能使拥挤的“人生起跑线” 变得平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