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就业形势 [复杂就业形势工业工程人才培育研究与措施]

复杂就业形势工业工程人才培育研究与措施

复杂就业形势工业工程人才培育研究与措施 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提高,高学历人才已经不再像过去 那样受到企业的追捧,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与社会不能 提供足够就业岗位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10年 我国有应届毕业生630万人,加上初中高中不能继续升 学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 就业的人员达到2400万人。如在成都,2010年第三 季度,在管理、行政、人事、文秘类岗位的求职竞争最为激 烈,每10个求职者竞争5.8个岗位。现代企业对人才的 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学历的要求,过 去那种只看学历的招聘方式已经逐步被淘汰,学历只是选拔 人才的一个参考条件。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 就业环境越来越复杂了。工业工程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美国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这期间,工 业工程为世界经济带来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我国在20世 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工业工程,包括工业工程的指导思 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内容,并开始在高校培养工业工 程专业人才。但由于社会背景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工 业工程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引进的培养模 式与中国的教育环境不相符,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实 际需要等。虽然国内工业工程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相关的 解决方法,但是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我国工 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冲击,复杂就业环境的压力,这 些都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改革教育体制,培养符 合我国企业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人才[1-4]。

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企业人才需求特征 为了更好地研究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目前的供需状况,我 们对重庆长安汽车、中国嘉陵集团等十几家有工业工程专业 人才需求的大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工业工程专业相关 人员300余名,归纳总结调研信息,得出目前企业对工业 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逐年上升 为适应当前迅速变化的大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 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 成本的重要性。作为一门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 核心的学科,工业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这部分企业的重视, 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为当前社会所急需。笔者根据对企 业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结果,得出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 量仍将大幅度提升,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在未来的市场中还 是有很强竞争力的。

2.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要求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接受世界先进 生产管理知识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广泛,各种先进的制造、管 理技术涌入我国,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掌握该专业的相关知识,而是扩展到了对多学科知识的把握 上。据调查,主管目前希望工业工程专业人员应掌握扎实的 经济学的有51.61%,法学的有25.81%,另外, 还应掌握一定的哲学、文学、理学等知识。除了掌握这些传 统的学科知识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理论 模式的逐步确立,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员掌握各种先进工具及 知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利用计算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控 制,利用成组技术等先进制造理论指导生产等[5-6]。

3.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 工的创造力、技术及素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仅 要求员工具备单方面能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是对于工 业工程专业人员,从最初将其定义为单一的技术人员、研究 人员或管理人员,发展到要求其是集管理、研究、技术于一 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他们应全面把握生产管理技术的各个方面,涉及运行机制、 生产线、机构的重组与优化等。另外,工业工程专业人员作 为通过改善企业不合理的管理、技术,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 的人才,必然要求他们能够打破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具有 创新的头脑,而这些最基本的素质在工业工程专业被引入我 国后,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现在, 在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新的重 要性,他们不断要求工业工程专业人员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中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校渠道。

目前,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有一百多所,其中清华 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办学处于 国内比较领先的水平。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工业工程专业人 才的培养现状,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几所大学进行 研究。

1.培养目标研究 培养目标的制订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 指引作用,一个好的培养目标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具 有针对性。鉴于工业工程是从国外引入的一门学科,因此, 我们对国内外几所知名工业工程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研 究。发现国内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国外相 比还存在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高校的培养目标比较细化,具体到要求学生 掌握哪方面的知识,懂得哪方面的技术,最终归结到拥有何 种能力上去。学生通过培养目标能够对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 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明确学习任务,这些是国外一 些著名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所不具备的。

(2)在对于比较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社会责任感 的系统培养等方面,国外的培养方案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而国内大学的培养目标中却没有相关的规定,这就弱化了高校在这方面课程的设置及师资的配置,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 提升也就受到了限制。

2.能力培养研究 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内高校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研发能 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有所欠缺,而这正是当今国内企业所急需的。美国作为工业 工程的发源地,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非常完 善,因此,我们选取了工业工程专业办学水平较高的普渡大 学作为比较对象,在国内选取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具有代表性的重庆大学来进行比较研究,二者在能力培养方 面的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管理以 及工作方面的能力,重庆大学和普渡大学都是非常重视的, 每个方面的能力都有几门课程作为支撑,但是对于当前我国 企业非常需要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重庆大学的培养 力度还比较薄弱。在开设课程这个方面,涉及团队合作能力 的课程仅是普渡大学的一半,而涉及交流能力的课程不足普 渡大学的1/3。不难看出,在我国的培养模式中,能力的 培养是不足的。

(三)素质培养研究 在素质培养这一模块中,重庆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都非 常注重创新能力、外部与内部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但在 对世界、社会、智慧与技术的责任感、工作热情及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方面,重庆大学的培养方式有所欠缺;
在工作热 情的培养方面,重庆大学几乎没有相关课程涉及,而普渡大 学却有6门课程在相关方面有要求;
在责任感的培养方面, 普渡大学也有6门课程,而重庆大学的课程培养目标中对这 方面素质的培养也没有体现,尽管有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 程中对学生责任感的树立方面可能会有所涉及,但力度是远 远不够的,而且这也仅限于部分教师的课堂。因此,国内高 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通常会感到难以适应, 这与平时接受这方面的素质锻炼比较少是有很大关系的,而 普渡大学设置了两门课程来加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二、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在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中 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人员的能力及素 质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知识储备方面也是不够的。

为此,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改革措施,并在重庆大学工业工 程系进行试点,期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一)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目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企业的 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笔者对重庆大学原有的培养方案 进行了重新修订,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方面 鉴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信息 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养,从算法到网络技术,新开设统计方法与软件应用、算法导论、网络技 术及应用等课程。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技术与管理相 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应加强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养,因此, 新开设了机械CAD/CAE/CAM、生产系统建模与仿 真、国际经济学等课程。为了解决学生对法律知识,尤其是 经济类法律知识的欠缺,新开设经济法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 法制宣传教育。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 会的能力,新开设创业管理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创业,开启 学生的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创新能力。2.学科划分方面除 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大类、专 业课程及实践课程外,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包 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专业方向模块课,其中专业方 向模块课由两个方向组成,即管理技术和工程经济。这样, 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模块课来进行 选修,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3. 课程要求方面为了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对项目管理概论 等课程要求其为全英文授课,对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质量 管理等课程要求其为双语授课。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就能够掌握很多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在阅读国外专业书刊 时就会更容易。

(二)壮大师资力量 社会迅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时刻把握知识的前 沿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要不断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先进专业知识,又要不断引进具有国外知名高校 工业工程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这种 培养模式,使教师能够与国际社会的大环境接轨,时刻把握 国际前沿知识,掌握领域最新动态,从而为学生传播新鲜知 识,导入新的理念,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至于跟社会需求 脱节,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三)转变教学方式 在我国,“一堂灌”的授课方式一直以来为大多数教师 所采用,这种授课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只是一直苦于找不 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替代,很多教学研究人员也尝试过一 些新的方法,但最终多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应结合国内 教学的大环境,吸取国外教育的精华,改变原有的“一堂灌” 的授课思维,改变原来只看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通过增加 与学生的互动来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过程。具体做法是:
在课堂上,采用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方式授课,形式可以多样, 可以是学生组织讲课,学生完成某项课题,学生组织材料对 某一现象或问题开展辩论等;
而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学生 递交探究报告、进行理解测试、开展团队技术演讲、提交团 队技术报告等形式。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学生上 课的积极性可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和决断能力等。

(四)改变培养模式 为了达到因材施教、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的,应从如下两方面对培养模式进行突破:
1.重点培养优异生,通过优异生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 步在大学二年级选取成绩优异、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重点培 养对象,由专家对其进行专门指导,让他们参与实验室的项 目工作,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再由他们在业余时间带领那 些掌握知识比较慢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整体效果最优。

2.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学生锻炼的机会一方面, 学校应不断与企业接洽,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赢得更多的实 习机会;
另一方面,邀请企业工业工程专家到学校授课或作 专题报告,介绍工业工程专业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实践,缩短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上述改革措施在重庆大学工业工程 系2007级学生的培养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在培养方案 方面,能更加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已经与美国普渡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 师资培养关系,互动式教学的授课方式已经在部分课程中运 用;
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在长安汽车、嘉陵摩托、富士康 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学生毕业设计的表现 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学生们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实战能力 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在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 人才需求量持续上升而高校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又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求的矛盾下,如何才能培养出知识、能力、 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今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大 学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相信在师生的不断努力下会取得更好的成就,然后将其不断 完善、推广,共同推进国内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