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科毕业教学策略研究论文(共3篇)
幼师专科毕业教学策略研究论文(共3篇) 第1篇: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幼师专科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出现的一个范畴。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 或规范一个主体怎样与完整的作为主体运作的另一个主体互相作用的。主体间性 区别于主体性,但主体间性并不反对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时所 表现出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动性、占有性,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征 服与占有;而主体间性则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 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强调的是各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同、达 成共识。该行为者面对的是一个他置身于其中的、必须与之交往的,同时又与他 发生联系的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它意味着主体与自然 界的和谐,是强调整体性和和谐性的存在。主体间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即成为 类主体。类主体强调的是人类的主体性,它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个人与类之间的真正统一。
在主体间性视域下探讨幼师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问题,立场和态 度就需要有一些反常规的变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主体间性理论引入我国,至今 有不少学者都阐述了主体间性在教育中的运用,但大多数是探讨在课堂教学、师 生关系、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其假设的“类主体”都是教师和学 生。实际上,在主体间性理论中,“类主体”已经跨越了人的范畴,在主体间性视 域的世界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也可以成为“类主体”而对“主体人”的思想和行 为产生影响,在教育情境中,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具备文化内涵的物质”。当然, 在有两个以上“主体人”参与的活动中,“主体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状态及自 身变化应当是教育行为的主要着力点,同时也应当被看作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 作用因素。
从以上所描述的更广义的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我们认为幼专生的职 业价值观教育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明确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学生的需要 职业价值观是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职业所形成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体 现了职业属性、结构、功能对主体需要与兴趣的满足关系。只有当职业自身属性与人的需要发生关系,且达到高度一致时,职业价值才会发生,并达到一定的程 度。职业价值观的教育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职业价值判断的主体,不是听 从他人对职业的评价,盲从他人的职业选择,而是根据内在需要自主地判断职业 的价值。当前许多学生缺乏对自身及需要的认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 么,将来的理想职业是什么,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密切相关。职业 价值观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在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自我概念的发展的 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自我需要的认识,认识自己的当前需要。同时还应激发与培养 学生的未来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如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学生可能最先需要 满足,而且相对来说,更容易得到满足。而学生对于较高层次的发展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意识到,这要求职业价值 观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得到发展,只有个体的多种需要得到发展, 才有可能激发对任何对象的欲求,也才能使个体真正成为价值主体,否则人的价 值主体性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丰富价值和内在回报,唤起职业选择 行为动机 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应帮助学生从更为宏观的视野认识职业的价值。从 职业价值的表现形式来讲,有些比较外显,有些比较内隐。外显的职业价值体现 在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领导关系等,这种价值处在职业的表层,容 易为人认识,也容易满足主体的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内隐的职业价值如职 业所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能够直接认识的难度较大,在对某种职业有较深理 解后才能体验到其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价值。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着特 殊的职业价值,具体体现在教师客体为满足社会、民族和人民的主体需要所表现 出来的整体和长远的功利、作用和意义。它的主要内容有:由于教师职业本身的 神圣使命而受到全人类权社会的尊重;
教师职业本身的教师对教育过程、学生的 道德成长和学业进步而产生的精神愉悦;
来自学生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教师通过 劳动获得智慧与人格的自我发展。
幼师专科生的未来职业已经被定向为学前教育类相关职业,其中以幼 儿教师职业为主,从属于“人民教师”这一“类主体”。而在幼师专科学校参与职业 价值观教育活动的老师也同样是属于“人民教师”这个“类主体”。幼师专科生当下 所面对的老师正是未来的自己,而这些老师现在给她们的印象也构成她们对于教 师职业的片面认识,这些印象和片面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师专科生职业 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也应当加强对幼师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从多方面引导和组织老师们去体验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是以认识为基础,价值观教育也不例外,课堂教学 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幼师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德育课、 专业课(理论课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比如,教师可 以在专门课堂中引导幼师生领略丰富而复杂的职业世界、自我世界和职业与自我 所构成的价值世界,可以灵活运用深刻的具有时代感的问题、吸引人的职业案例、 现实性的价值主题、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理解并学 会职业价值评价与选择的方法;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提高其职业能力。由 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所以对于职 业价值观的指导应该从入学时就开始进行。
其次,要健全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结合幼师专业特点、幼师专科 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分层次有的放矢地开展指导培训,使学生通过职业教育了解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在校学习的自觉性;
了解自身所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为 将来的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正确估价自己;
了解个人的工作 动机、适应性以及工作目标,逐步形成适合本人特点的职业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 就业决策能力和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就 业打好基础。
另外,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在安排集体教学 的同时,学校应该增加选修课的课时,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钢琴、舞蹈、 声乐等基本技能技巧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基本功,高中起点的幼师专科生接受 这些教育的年龄相对较大一些,身体条件的适应性相对较差,教师应该给与他们 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否则,他 们对自身技能的不自信会使他们更多地选择幼儿教师之外的职业。相应的,高中 起点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很好,学校可以增设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选修课,充分 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能增加其未来就业优势。
四、充分利用教学实习,提高自我效能,强化内在动机 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理论知识的认识上,应当从 实践层面着重去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通过教学实习能够学以致用,在 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教而后知困,进而激发自己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只有在这知与行、教与学的循环往复、融合交汇中, 我们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将幼师职业价值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并且使之自觉地去践 行这种职业价值,终能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需要”最多只能将人的意识指向某一行为,还不足以使之将这种 行为坚持到底。幼儿教师职业是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尤其90后一代的幼师专科生 来说,很容易被幼师工作的辛苦、繁杂和各种突发状况所击退。这时候就需要一 种“行为动机保鲜剂”——自信心,也就是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个人对 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随着竞争 的日益激烈,就业环境的急剧变化,为了胜任工作,幼师生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 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毕业生要想胜任工作,就不但要具备相应的 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对职业或工作具有很高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工 作。只有那些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工作活动者,才能表现出有效的职 业行为,才能敢于面对挫折与挑战。反之,如果对自己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缺乏 自信,即自我效能低,就无法使潜在的能力达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提高工作 绩效,常常导致就业的失败。所以在教学实习期间,学校应该跟踪观察,在指导 中加强鼓励,增加幼师生自我效能感,强化其自信心。
作者:孔霞 田秀玲 第2篇:有效促进幼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探析 1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改观。在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幼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成为幼儿教育领域 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质量与幼儿园课程教育改革。我 国《幼师法》对于幼儿幼师的资格要求偏低,只要具备幼儿师范毕业及其以上学 历即可从事教学。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及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幼 师专业化水准日益被提上日程,并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幼师专业化的涵义 专业化昭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涵盖两方面:一是幼师职业的专 业化,即幼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这是幼师群体专业化的过程,其目标是使幼师工作由职业变为专业;
二是幼师个体的专业化,即幼师个体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通过接受专业训练获得专业知识技 能,在专业自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由普通人转变为教育者 的成长过程。其中,幼师个体专业化是幼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是实现幼师专业 化的根本。幼师专业化应立足于幼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和 专业实践提高个体的专业程度,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3当前幼师专业化面临的困境 3.1幼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 幼师的个体专业化是幼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因此个体的主观愿望和 表现是实现幼师专业化的根本条件。但当前幼师个体专业化的动力明显不足,主 要表现为幼师职业素养偏低、教育信仰缺失、缺乏职业精神、职业倦怠程度高、 幼师流动性大等方面。导致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幼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人们只 是将幼师当作看孩子的;
幼师待遇偏低,不仅工作没有保障,而且工资偏低;
工 作任务繁重,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要高度注意孩子们的安全事宜,而且工作繁杂、 琐碎。
3.2促进幼师专业化的培训体系不完善 幼师的专业化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支持。职前阶段,需要学生所在学 校的精心培养以及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训练,但目前很多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培养的学生和幼儿园的需要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新幼师入职以后,也面临着诸 多问题。作为幼师专业化的职业开端,幼儿园本应精心安排各种培训课程,但现 实是,新幼师入园多数靠的是幼师自己通过对老幼师课程的观摩进行的独自摸索, 这种随意性和缺乏系统性对幼师的专业化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现在的国 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师的专业化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国培项目也存在严重的 资源浪费现象,而且这种阶段性的活动对幼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作用有限。
3.3学前幼师培养质量不高,幼师水平得不到保障 学前师范多数都停留在专科层次,课程设置强调技能的把握,而对理 论知识重视不够。这同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对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很多幼师 来说,这些内容都显得十分抽象而难懂。同时,《指南》明确了幼师在新形势下 的角色状态,提出了以“幼儿发展”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幼儿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关注的对象。在诸多以引领为主要内容的角色中,幼师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 背景知识和技能,这也让许多幼师感到难以有效适应。
4促进幼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策略 4.1构建完善的幼师职业培训体系,强化幼师职业素养培训力度 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在幼师专业化方面,政府的支持对完善幼儿幼师园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幼 师专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政府重视 可以有效促进职前幼师培养工作,为提高幼师质量打下基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 重视,不仅能够提升学前教育的社会地位,为全社会儿童谋福祉,还可以提高全 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提升幼师的社会地位,进而引导更多的人才学习学前教 育专业,在源头上提升幼师的质量。与此同时,政府的重视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专 科及以上大学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通过增加投入,加强研究,促进课改,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这都有利于高质量幼幼师资的培养,对幼师的专 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4.2完善幼师待遇保障体系,激发幼师的专业发展动力 首先应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政策法规的支撑保 障着幼师的基本权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师与中小学幼 师享有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只有健全和完善的法制保障,才能使幼师真正享 有与中小学幼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切实改善幼师的生活水平,解决他们的后顾 之忧,使他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能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实现专业 成长。其次,政府部门要研究如何完善幼师的职称评定体系。当前,幼师并没有 独立的职称体系,只能跟着中小学的职称体系走,显得不伦不类,这也反映了政 府对学前教育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完善幼师的职称体系,理顺 关系,以极大地调动幼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
4.3幼师要深入理解专业标准,加强自身专业发展 幼师应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部颁发的《幼师专业标准》,并在日常教 学实践中落实。在专业理念和师德方面,幼师应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要认 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尊重幼儿人格和个体差异的观念,把对幼儿的 爱自觉贯彻到工作当中。同时,要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幼儿知识的提供者,更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合作者和组织者;
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更是一个学习者,一个终 身学习者。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加强学习,努力学习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 教育知识以及相关的通识性知识;
在专业能力方面,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
作者:许姝雯 第3篇:专科师范院校幼师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策略 幼师大专并非只是简单的学制延长或者某方面知识量的增加,其专业 性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编制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认真探索和研 究,其中,课程和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 一所以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和特殊教育等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师范类专科院校, 该院的幼教教育是一直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 优秀幼儿教师。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该校的幼教专业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幼师 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不突出,课程设计不科学等,因此为综合提升幼师教育的教学 质量,应该加强幼师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以为其他专科师范院校幼师教育提供 一定的参考。
1幼师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着眼点 在专科师范院校幼师教育中,与中专幼师教育相比,幼师专科教学要 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切忌知识的累积,而是一种教学价值观念、教学理念的拓展 和延伸。因此幼师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应该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
1.1根据目标来进行课程设计 在专科师范院校幼师教育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依据幼师专科教 育的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首先应该就幼师专科教育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 的定位,有效把握幼师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因为幼师教育是定性教育,是为培 养未来的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专门设置的课程体系,因此在幼师教育中,应该根据 其教育目标进行专业性的课程设置。其次,幼师专科教育人才未来的就业区域主 要为幼儿园,因此要根据幼儿教育的要求来进行专业化的幼师培。此外,南昌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幼师大专是在高等教育框架内建设的,但它是按专科学历人才 的标准来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因此,幼师大专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源于中等幼师教育的品种。
1.2课程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在专科幼师教育内容的课程设计中,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课程内容 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幼儿园的实践教学有效地 开展,提升教育内容的实践操作性。但现阶段很多专科幼师教育内容的课程设置 虽然是在中专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了教育内容,尤其是教育学研究这门课程,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上,所采用的教材是自考教材, 教材的实践性低,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未来幼师择业就业的实际需求,还会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幼师 教育内容上,很多岗前培训的内容比较缺失,通过实习实践来代替更加专业化、 更加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岗前培训,也容易使得很多幼师毕业生在就业后,很难快 速地融入到工作中,幼师工作开展的进度比较缓慢。
2丰富和完善幼师教育内容的课程设置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幼教专业主要接受初中毕业的学生,其实很 多幼教类专科院校的生源基本为初中毕业生,所以这些学校的幼教专业的学制为 五年制,前两年接受中专教育,后三年接受专科教育,前两年的学习主要是基础 性学习,后三年的学习为幼教专业的学习。在幼教课程的开展中,如果没有科学 完善的课程设置,那么幼教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将无法得到保障。
2.1优化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在专科师范院校幼师教育内容中,教育专业主要是指幼师的专业性教 育,是专科教育后半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专业性课程的设置应该主要围绕教育、 心理和卫生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开展,这是幼师专科教育的三大核心,在幼师教 育的教学改革中,同样应该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教育内容的改革要注重实 践性教育,提升教育专业的操作性,心理教育内容的改革则注重创新,要根据新 形势,根据新问题,根据新矛盾来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提升心理教育的与时 俱进性。卫生教育是幼师教育中的另外一个重点,卫生教育的两大载体是生理卫 生和保育,有效地平衡两大载体之间的关系,保障二者的均衡发展。南昌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的幼师教育,在三者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在各类专业课程教材的 选择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尽可能地提升教材的创新度,及时舍弃旧教材,并 强化了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整个教学体系自成一体,互相牵连,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增设了其他课程。
2.2以注重掌握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专科师范院校幼师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增设一些 新的课程,也不是为了教导学生如何当老师,而是注重培养幼师的教育素质,确 保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真正地懂得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应的教育规律, 在掌握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改革。在幼师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中,幼师专 业的学生掌握了教育规律,就能够督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及时地根据实际情 况,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时变更教 学理念。传统的幼师教育内容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错误的印象,在人们的印象中, 幼师主要是陪幼儿们快乐地玩耍,因此幼师要会唱歌会跳舞等,但这种纯技巧性 的幼儿教育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新形势下,幼师专科教育应该注重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在提升技巧的同时,提升教学水平。南昌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的幼教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突出强调教育规律的学习, 确保幼教专业的学习都能够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 育规律。
3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应兼顾学术性与师范性 专科师范院校幼师教育,在中专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时,拓展 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幼教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术知识,更是希望他 们将在专科教育中所学习到的实践能力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因此幼师教 育内容的改革不仅仅要着眼于学术性,同时还应该兼顾并侧重在师范性。幼师专 科教育的教学宗旨本身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幼教 岗位上积极地将理论知识转为化实践操作能力。幼教专业注重学术性的重要依据 在于,通过理论教学,通过学术研究,通过一系列幼教专业课程的设计与设置, 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在未来的幼教岗位上,能够运用扎实的 理论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但如果在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中,未能有效地注入一 定的师范性元素,那么幼教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无法保障,幼教专业的 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却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那么这样的学生显然 无法适应幼教岗位。因此在专科师范院校幼教教育内容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学 术性与示范性统筹结合,既要提升学生的学术理论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实践课程 的设置,实践环节的渗透,实习设计的创建等进行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 生的实践能力。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幼教专业在教育内容的改革上,注重引入 一定的实践案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幼师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
4总结 专科师范院校的幼师教育是中专教育的延伸,为提升教学质量,有效 地规避教学弊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改革,丰富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中加入创新和实践的因素,以有效提升幼教毕业生的整体质量。
作者:贾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