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角下的环境舞蹈教学方式
生态学视角下的环境舞蹈教学方式 1 环境舞蹈的概述 环境舞蹈是不以技术完美为前提,不在意人的肢体如何 舞动,有借鉴美国先锋派里先进前卫概念,注意的是人类为 什么而舞蹈,追求挖掘人类内心世界的意识思维流动,开始 以另一种方式探求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舞蹈可以和台下的 观众说话,可以自我哼唱,喊叫,追逐,可以任意走动、互 相拉扯,甚至更多地互动。中国现代舞的开放与发展较西方起步较晚,在中国艺术 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青弋的《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 艺术中讲到中国现代舞的抉择,中国“三地”现代舞走向多 元化,领域的拓宽与形式风格的多样化,其中代表性比较强 的就是古名伸的接触即兴的舞蹈形式的舞蹈剧场:激发身体 更丰富的语言和寻找舞蹈更广大的空间。“即兴”带来最出 人预料的结果,也带来舞蹈空间的某种无序状态,冲破风格 化的束缚,使空间变得精彩丰富,身体的状态不再固定不变, 出现无限的可能性。在中国民间的戏剧实验团体的戏剧实践 中,高行健编剧牟森导演的《彼岸》的演出也是一次成功的 环境戏剧范例:它是在1993年的六月,在北京电影学院的一 间用报纸糊满空间的教室进行的。观众沿墙四周而坐,演员 就在语言动作和形体动作的交替中展开演出——在教室的 斜角拉起的绳子上爬援。《彼岸》真正创造了某种炽热的氛 围,有效地将观众包裹在演出活动中。当演员血红的脸色、暴涨的青筋、淋漓的汗水、隆起的肌肉、粗重的呼吸、喉头 的喘息、亢奋的呼叫、弥漫的汗味,就在你眼皮底下呈现时, 当你看到一群人在你身边和头顶翻滚扑跌撕扯时,当你被演 员用绳子捆绑在椅子上,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身体的自由活 动,陷入了由大小绳索编织的巨大网络时,当你被演员拉住 一条腿扯住一只手,无意中充当了他们攀缘的平衡支点时, 你能不为这活生生的搏斗而不是装摸作样的表演,这充满力 度与动感的生命喷发,这狂放的生命激流的流泻,这热血的 奔突所震撼吗?这就是环境戏剧强调的共同创造的情景。在 创造的情景中,参与者在体验来自他们过去的,当前存在的 麻烦之中,它不是模仿也不是心理演剧式的,它远远超越了 理性的逻辑为中心的(戏剧文本)运作方法。在这里,戏剧 的从文本结构到导演创造再到舞台呈现的环节被取消了通 常的秩序,戏剧构成的所有已知秩序已经被不确定的成分所 打乱,全部动作都来自参与者的即兴创造,文本不是演出作 品的出发点也不是终点,空间被赋予生命,演员不是演员而 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然而结果却使戏剧充满不被预知的生 命活力。
由此可知,环境舞蹈也是基于即兴的舞蹈表演演化而来 的。
综上所述,环境舞蹈是建立在现代舞即兴创编的基础上 打破了传统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观众与演员角 色可以互换的一种更具风格个性化的新兴舞蹈艺术表演形式。
2 环境舞蹈的表现特点与舞蹈生态环境的联系 2.1 环境舞蹈的特点 2.1.1 观众与演员零距离 传统舞蹈中,观众和演员是有距离的,并且很容易分清 楚。而环境舞蹈打破的是惯常的剧场式的交流方式。观众和 演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表演,所以很难分辨出观众和演 员。
2.1.2 空间变化更大 人们用改变一个空间来“创造”一个环境。在创作的过 程中没有预先设计布景,在到达剧场之后,根据已有的环境, 只需要一些事件修改舞蹈部分的顺序和定位以及流动去适 应一个新的环境,用这种对空间固定不变的相反一面是“发 现空间”,空间的安排是任意可行的,布景是为了理解空间 而非掩饰或改变。观众可能突然,未预料地创造出新的空间 的可能性。一个空间的特定组成部分是用来探索和使用,而 不是掩饰。这都是与传统舞蹈的设计的不同之处。
2.1.3 焦点是灵活的,可变的 环境舞蹈在正统舞蹈的基础上把焦点的相对固定改变 成增加多种焦点,或者没有焦点。在多焦点中,一件事以上 ——相同的事件,或混合的媒体——同时发生分布在整个空 间。每一个独立的事件与其他的事件竞相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空间是安排好的,所以没有一个观众能够看到一切,需要走动或重新调整他们的注意力。
2.2 环境舞蹈编创和舞蹈生态环境联系 舞蹈生态环境是与舞蹈发生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关系的 自然与社会环境。在环境舞蹈的编创过程中引入国外流行的 编舞理念与方法“环境编舞法”,在环境戏剧创始人理查· 谢克纳初步了解了环境戏剧创作的理念与方法归纳总结而 成的创作模式。提出对“表演空间”的思考,通过对不同环 境空间从概念到技术的分析、理解、编创、表演去初步接触 环境编舞的理念与方法;学习达到对环境舞蹈从表演方法到 编创理念的基本理解,学会在不同的环境空间中进行放松的 表演与创作。舞蹈艺术之中存在戏剧的因素,戏剧在舞蹈中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下面就是针对环境舞蹈的特点从戏 剧中举的一些实例:
(1)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一级导演查明哲导演 的法国思想家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一部讲述了二 战时期六个男女游击队员在一次战斗失败后被捕,经历了酷 刑和生死考验,表现了他们在极端情境中的反应和自由选择。
在剧情的进展中,咫尺之间,观众们能够闻到鲜血的腥味, 能看到酷刑过程中被施暴者拔下夹在钳子上的手指甲…… 在被监禁的一群人决定要处决可能经不起拷打的弟弟时,小 男孩满场乱跑,跪在观众脚下狂叫“救救我!求求你们不要 杀了我!”最后在众目睽睽下抽搐着被掐死。这对应的就是 观众与演员的零距离。虽然面对同一戏剧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反应,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势都会出现民族性、地域性、 社会阶层性及个体气质的差异。但期待视界构成的审美心理 定势却在环境戏剧的构成空间被间离和打破,使现场出现参 与交流不可预知的兴奋,背离了戏剧约定俗成的规定情景, 在过程中创造集体心理体验的自由空间成为了现实。
(2)1991年,中国国家话剧院、亚洲剧坛具有影响力 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孟京辉在中央戏剧学院排了《等待戈 多》,其中“把观众请到舞台上,演员在台下演,整个环境 像病院一样,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就在病院里掰扯来, 掰扯去,人生的那点意义就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掰扯。这里修 改戏剧部分的顺序和定位以及流动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环 境舞台的设计与传统有所区别,有了更多的空间里的变化。
空间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这对应了第二个特点舞台空间的转 换。
综上通过对环境舞蹈艺术特点理论的学习,运用舞蹈创 编的手法,不久之前舞蹈系的一位舞蹈老师创作出了一支环 境舞蹈,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灵感就是置身于一片空旷的大 地之中,看着大自然的景观。再加上前段时间北京地区遭遇 的雾霾天气,其原因就是和环境污染有关,所以两者结合就 行动起来了。编舞者产生了创编环境舞蹈的想法,开始进行 了以环境为天然舞台打造一场环境舞蹈的艺术盛宴的筹备。
这里就是凸显了环境舞蹈没有像传统舞蹈一样具有固定的 剧本,而是一种即兴的创作。舞台就像是编舞者的处理自己思想的画布。随着编舞者思想意识的流动,环境舞台也在不 断变化,作为此次环境舞蹈表演者的一员,在一个周日的下 午,在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展示了环境舞蹈的艺术魅力和表现 特点。在光谷诺大的场地下,随地起舞,随心舞动,牵着路 人一起用肢体传达我们的情感,拥抱大自然的街上的路人不 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欣赏着艺术盛宴。而此刻围观的行人 也成为了舞蹈的参与者,在这一时空里,没有观众与演员的 区分,焦点也是不断地转换,使舞台更具个性风格。虽然围 观的群众可能还不太了解这门新兴的舞蹈表演形式,但是表 演者用肢体动作去展现了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饱满 的热情贯穿在整个舞蹈始终,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就是我 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珍爱生命,希望人们不要为了追 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我们地球母亲。
3 舞蹈生态学中舞蹈与环境的关联 舞蹈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和 相互作用,从而对纷繁复杂的舞蹈现象进行解释,以揭示舞 蹈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学科。自然环境对舞蹈的影响很少有 直接而纯粹的。以下的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舞蹈和环境 的关联:
2001年王小鹰导演的《安娜·克里思蒂》的开场,整个 空间弥漫蓝色的雾气,海涛声阵阵包裹着剧场向上空升腾, 所有进场的观众坐在舞台上,面对实际上是管道裸露的后台, 但是却有在海岸船边的临场感觉。环境对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烘托,焦点的多变,不能只关注舞台上的布景,观众 演员与舞台环境的融合是一个亮点,一个和谐的整体亦是环 境对于舞蹈的舞蹈躯体影响的体现。将音乐创作当作一种记 录,只听从心的自然,舞者跳得随心,观众看得乐心。
4 小结 在环境舞蹈与生态学的联系中,从环境舞蹈最基本的要 素进行研究,再从编创的方式到舞蹈生态学,这正是在当今 人类进入系统综合思维和艺术研究进行方法论变革的时代 背景下,向着舞蹈未知世界的探索。我们不仅关注着有关舞 蹈、生态自身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那些实质性的问题,而 且也注重认识论、方法论的探索以及舞蹈生态学实践意义的 探寻。这里的实践,不仅包括前文所提到的继承、保护与创 新,还包括与每一个舞人息息相关的舞蹈创作、舞蹈教育教 学、舞蹈批评,以及整个舞蹈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等问题,而 整个舞蹈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正好就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探 索的。
环境舞蹈中的编创手法和艺术特点都是从环境戏剧中 学过来的,环境戏剧又可以被称为脱离传统剧场之外的戏剧, 脱离了传统演出模式的戏剧,是20世纪以来人(下转第65页) (上接第34页)们在新的演出方式上做的不同的探索。环境 舞蹈作为新兴发展的一门舞蹈艺术表演形式,它与其它舞种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融入了当代的一些新潮思想,一 种新的审美心理自然地产生,符合人类审美的特性,人们可以在环境舞蹈中慢慢满足自身对于艺术的新追求与渴望。舞 蹈艺术自身的边缘性通过这个新兴的发展形式得以缓解,进 而逐步上升获得发展空间。以剧场、多媒体科学技术的渗透 作为依托,获取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资华筠等.舞蹈生态学导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2] [美]理查德·谢克纳.环境戏剧[M].中国戏剧出版 社,2001. [3] 谭洪涛.环境舞蹈的艺术魅力[J].歌海,2009(4):
87-89. [4] 李真真.舞蹈的环境与舞蹈生活的感悟[J].剑南文 学(经典教苑),2012. [5] 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6] 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