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听力障碍儿童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摘要:听力障碍儿童是特殊儿童,由于生理缺陷,他们 很容易产生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严重心理问题,造成 不可逆转性损伤。听力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以焦虑障碍为主, 影响听力障碍儿童焦虑情绪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学校、家庭、 社会、个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各个因素对听力障碍儿童焦 虑情绪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和同行针对甘肃省白 银市特殊教育学校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的研究,笔者发现随着 年龄的增长,听力障碍儿童可能比正常儿童面临更多的挑战, 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以焦虑问题为主,它的形 成显然与学校、家庭、社会、个体等因素有关。
一、学校因素 听力障碍儿童焦虑情绪的形成和发展与学校的教师有 直接关系。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老师从内心 深处接受这些特殊孩子,把爱心和耐心奉献出来并真诚地尊 重孩子,教学才能取得成功。此外,老师还要学会赏识孩子, 给孩子愉悦的体验。笔者时常肯定孩子,并用一些小东西来 鼓励他们,比如有时用一个表扬的眼神,让孩子获得快乐。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培养闪光 点。再说我们上课比较特殊,教学除了需要用口之外,更多 的是用手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有时想说的话用手语打不出来, 心里感觉特别着急,只好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在黑板上, 可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明白,况且一个老师与一个老师的手语 有细微的差别,表达思想真的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老师不 能显得焦虑,因为身教胜于言传,学生也注重细节,我们这 时冷静了,他们就不焦虑了。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与听 力障碍学生之间就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期望还 有许多没有实现,那他们怎么不焦虑啊? 二、家庭因素 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用爱心去感 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那么 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可是我们的 现实中并不是这样,抚养这些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爸爸 妈妈基本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还是老一套, 不听话就打骂,一天只负责孩子吃好穿暖,很少根据孩子的 特点,因势利导,发挥孩子的才能。还有的爷爷奶奶觉得孩 子残疾很可怜,心里老感到亏欠孩子,为了弥补,他们常常 是包办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事务,比如拖地、洗衣 ……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孩子不会做什么,就产生压力,随即焦虑也产生了。有部分父母视听力障 碍儿童为家庭的负担,把孩子推给爷爷奶奶,在心理和行为 上产生了厌恶甚至遗弃等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因此孩子在 成长的过程中缺失家庭教育。再者大多数家长不会手语,缺 乏与孩子必要的交流,往往在听力障碍儿童看来是合理、基 本的要求,但得不到家长迅速和积极的回应、理解和满足。
孩子这时就产生强烈的不满、怨恨以及对抗情绪,常常以过 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久而久之,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 情绪焦虑问题。
三、社会因素 社会对听力障碍学生存在歧视,毕竟社会上听力障碍儿 童群体弱小,大多数人对听力障碍儿童可以说是不屑一顾。
尤其是很多人不会手语,交流是个大问题。听力障碍儿童自 卑感、焦虑感油然而生。虽然现在越来越重视残疾人的心理 问题,但听力障碍儿童还是会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鄙视与嘲 讽,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别人缺乏信任,十分敏感,与正 常人进行交流时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 我们要呼吁全社会来关心爱护听力障碍儿童。
四、 听力丧失相关因素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无论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还是 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应,大到对人的认识、时间概念 的掌握及运用,小到完成各种家务劳动、自我料理日常生活, 都受到听力的影响。听力丧失本身对儿童社会适应活动及社 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听力障碍儿童的 教育目的是使其将来能自食其力,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立 足社会,这对于儿童本人、家庭、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 实意义。
诚然,我们无法控制听力障碍儿童焦虑情绪的形成和发 展,但只要人人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 能转化。因为爱心是火种,能点燃心中的希望;
爱心是良药, 能抚慰心中的创伤;
爱心是太阳,能驱走心中的黑暗。一切 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林宝山特殊教育导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86:45. 林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55—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