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影响_医学生技能

课程改革对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影响

课程改革对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我校课程改革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实践操作技能的影响。方法:对我校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 生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与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 考核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课程改革后学生外科换药、打结;
心肺复苏术;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心电图、X线阅 片判读;穿刺术及总成绩均优于改革前。结论:课程改革后 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有很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5)46-0140-02 根据高职高专医学生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 试中存在的问题,执业助理医师平均成绩为49.8分,合格率 为28.5%[1]。我校根据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的要求,制定了6站式临床技能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成绩分 析,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一、对象和方法 2008年,对我校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260人,进 行实习前技能考核。考核内容第一站测试体格检查25分,第 二站测试穿刺术20分,第三站测试心电图、X线阅片判读10分,第四站测试外科换药、打结10分,第五站测试外科洗手、 穿手术衣、戴手套15分,第六站为心肺复苏术20分。每一站 设若干考试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教师为主考官。采用随机 抽题方式进行考核,根据我校制定的统一评分标准分别在评 分表上打分,考试结束后由考官负责统计最后得分[2]。

考试结果分析,成绩由差到好依次是,第三站测试心电 图、X线阅片判读,是考核心电图、X线阅片判断与分析能力, 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为54.21%和3.74%,与其他站考核成绩 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其次是第一站测试体格检查。再 次是第四站测试外科换药。最后是第五站测试外科洗手、穿 手术衣、戴手套,第六站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为100%和 71.96%[2]。

原因分析,心电图、X线阅片判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反 映抽象不易记忆;其次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见习课时少,平 时教学训练机会少,造成考核成绩差。体格检查考核内容有 190项,内容较多,学生全部熟练掌握有一定难度。外科换 药是外科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学生动手机会多,容易熟练掌 握,考核成绩较好。心肺复苏术是临床医生最基本也是最重 要的急救操作技能。我校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现 场心肺复苏术技能比赛。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所以心肺复苏术技能考核时优秀率高达为71.96%[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学生部分项目临床技能操作差、 动手能力弱、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等专业能力薄弱的现象。我 校进行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实践课时,加强学生实 践技能的培养,在校两年总课时由1995学时减为1776学时。

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适当减少理论课,提高实验课占 总课时中的比例,可以达到总课时的20%以上。加强课间见 习,第一、第二学期到教学医院见习2周,早期接触临床,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体验职业生活。第三学期到教学医 院见习1周,见习内容为病历书写及常见体征。第四学期到 教学医院见习1周,见习内容为病例讨论及常见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同时在第四学期增设执业助理医师考核指导16学时。

其中病历书写、病例讨论3学时,体格检查3学时,心电图、 X线检查结果判读6学时,外科换药、洗手、穿手术衣、戴手 套、心肺复苏术4学时。按“学中做、做中学”要求合理设 计教学方法。以教学医院为基地采取病房床边教学培养学生 临床思维能力,推行早期接触临床的(校内实训—医院见习 —实习)的教学方式;一是聘请行业专家和临床“能工巧匠” 进课堂教学,医院临床一线教师通过丰富的临床实例和经验 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二是采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和校 外教学基地临床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校内实训课 充分利用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的电子标准化病人、心电图机、 人体穿刺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及其他教学器具等进行仿真训练。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老 师的指导下选择实训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 临床实习前2周,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习前强化训练 课。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常用诊疗穿刺技术;外科换药;
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心肺复苏术和心电图、X线阅片判 断与分析能力训练等。做到“校中院”、“院中校”,实现 “学校里有病房、医院里有课堂”,使学生能真正“学中做、 做中学”。

改革考核制度:近2年来,逐步改革对医学生的考核制 度。重视在校实践能力的考核,占30%,理论考试占70%;毕 业实习阶段实行出科考核制度,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综合评价 考核制度,要求医学生从理论知识到临床操作技能逐一过关。

二、结果 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实验组(2008级)与对照组(2006 级)学生实践技能考核的成绩见表1。

三、结论 从表1可见:2008级学生穿刺术;心电图、X线阅片判读;
外科换药、打结;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心肺复苏术及总成绩均好于2006级学生,P<0.05,有统计学差异。

四、讨论 1.校院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校校院合作 “1+1+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在校本部学习基础知 识,第二年在医院学习临床知识,第三年在医院实习。第二 年在医院学习,采用上午在医院真实情境下进行见习,下午 上理论课,边见习边上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 让学生早期更多时间接触临床,对疾病有了直观性的认识, 然后回到课堂再学习,填补了相对枯燥的集中、单纯的临床 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普 遍存在专任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 合理等现象。学校可通过培养、引进、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打 造“双师型”教师队伍[3]。

3.创设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校 内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均设有教学区、工作区等功能分区。

按照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运用情境 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 式和方法,突出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4.开放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多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机会。

在正常的课程教学结束后,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

实训室开放有利于充分利用实训室的空间和资源,有利于学 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实践技能训练时间,从而调动和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4]。

5.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实践技能比赛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比 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学 生在参加比赛的整个过程中的收获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 替代的。通过实践技能比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 宗旨,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来组 织教学。我校探索出适合我校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的人才培 养方案和教学方法,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技术 技能型的合格医学人才的有效措施和保证。

参考文献:
[1]赵卫东,武晓蓉.临床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4):516-517. [2]董学峰,吴玮,王少清.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 考核质量分析与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 (4):566-567. [3]周颖,刘英.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8(3):38-40. [4]单成明.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探讨[J].宁波大学 学报,2004,(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