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重要的历史典故
周朝重要的历史典故 周朝重要的历史典故篇一:宣王中兴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 不安定书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 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 来朝。史称“宣王中兴”。宣王即位后,吸取父亲厉王的教训,在周公、召公的辅佐下,革除厉 王时的弊政,恢复文、武、成、康时期的政策,使得原有些衰败的周朝又恢复了 活力。
在内政方面,首先是改革政治,以周公、召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 甫、钟山甫等贤臣,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政治遗风。宣王广开言路, 积极听取下属的意见。又警告官员不得贪污赋税,鱼肉乡里。同时加强纪律,要 求官员各自约束,不得纵酒闹事。宣布“不藉千亩”。宣王之前,每年春耕时节, 天子都要举行藉田礼,到宣王时,先前集体耕种公田之法已难以继续,藉田礼名 存实亡,于是宣王宣布废除此藉田典礼。这一措施显然具有表示放宽对山林川泽 的控制之意义。经过一番励精图治的治理,国内形势开始转好,诸侯们也纷纷前 来朝见,周室的威信又恢复起来了。
对外方面,周宣王即位后,针对(犭严)狁不断侵扰,掠夺财物,杀害 人民这一严重情况,周宣王一方面派南仲驻兵朔方,加强防守力量,同时又派尹 吉甫领兵北伐,追至太原(泛指陕北,晋北一带的黄土高原),(犭严)狁兵败北逃, 其他戎狄部落也复臣服于周。宣王在战胜之后,又派方叔带兵南征荆楚,也取得 一些胜利。派尹吉甫用武力压服南淮夷,南淮夷进献贡物,暂时控制了东南地区, 恢复了对南方的影响。在宗周以南,以秦仲为大夫,命他西征西戎,结果秦仲为 西戎所杀,又召秦仲之子庄公兄弟5人,带兵7000人,再伐西戎,结果取得胜利。
经济方面,取消籍田之礼。因为宣王对土地私有的承认,使得人民提 高了劳动积极性,也使得在厉王时期受到破坏的农业生产开始恢复。也正是如此, 才能令宣王有北伐狁、西戎,南征淮夷、荆蛮的实力本钱,从而出现宣王中兴的 局面。但宣王顺应形势的举动并不为守旧的贵族所理解。宣王在千亩之役中的大败,便有人归罪于不籍千亩。
由于千亩之役的失败,南国之师尽丧,宣王便决定“料民于太原”。料 民,意即统计人口。宣王的料民之举受到贵族的反对,仲山甫就认为,自古以来, 不用统计人口就知道人口的多少。因为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 寇则负责处决罪犯;而各行各业也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管理的人口数量。宣王并 没有听取他的劝谏,仍然进行了人口的统计。宣王的这番举措增加了国家对人口 的控制,也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周朝重要的历史典故篇二: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 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 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 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 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
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 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成王姬诵在位后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姬诵病倒,担 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用心辅佐。不久,姬诵病死,康 王姬钊继位。召公、毕公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 告诉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姬钊在位时,不断 攻伐东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周康王死后,子周昭王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楚荆,直 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没。继昭王 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在位长达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 行,致使朝政松弛。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 才得以平定。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
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西周成康时期农业生 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少数族纷纷来贺等升平景象,指出这是由于西周初年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实施惠民政策和严格执行法制的结果。不 过“成康之治”到康王后期已经出现种种衰乱迹象,如沉湎女色、征伐不断、刑罚 不慎等;而非史家历来所说,是自后来昭王开始衰落的。研究成康时期这段历史, 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周朝重要的历史典故篇三:周召共和 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国人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 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共和元年,即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 年的开始。共和行政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 始,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 天,没有间断记载。正是这件事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国的历 史只能是传说和半信史,时间脉络十分模糊,只能够通过文物考古追溯,准确性 是不够的。所以说,共和行政是对中国的历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厉王逃亡在彘后,这时,周朝东边的诸侯卫武公带兵赶到了镐京。于 是召公虎便出面代表周厉王的旧臣请卫武公暂时代行执政,自己和另一个大臣周 公(周公旦的后代)等组成奴隶主贵族会议辅政。因为卫武公名和,他的封地在共 (河南辉县),因此又称共伯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共和元年,即公 元前841年,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周 厉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共和时代结束。中国汉代的历史 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便从共和行政的第一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纪年。
这也使中国的历史从此有了确切纪年。按照中国传统纪年,自共和时期开始,中 国的中原历史有了连续不断的纪年体系。
国人暴动后,周王朝中央政权在风雨飘摇的状态下,王位虚悬十四年, 其间周召行政与诸侯干王位是并存于中原大地的。这种纷乱状态一直持续到宣王 即位,周王才又一次获得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宣王并非厉王长子,他之所以能登 上王位,是共和时期局势混乱的结果。
看过周朝重要的历史典故还看了:
1.中国周朝历史简介 2.周朝历史名人 3.西周历史故事4.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 5.楚国的历史典故 6.关于中华历史的10个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