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论文|民法的论文

分析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论文

分析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论文 民法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是法学课程中极为复杂和晦涩 的科目之一。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分析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教学中,如何适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变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 几年中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经常被提及,但民法的课堂教学中 究竟怎样扩充各类实践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深思。

民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集中反映经济利益与人身利益最 为直接、最为普遍的关系。目前虽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学生民法课时差异较大,但 其课堂教学多为教师精细讲解概念、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偶尔会穿 插一些案例进行说明,终未能突破从理论到理论的限制。这对于初学民法的学生,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更易被纷繁复杂的民法术语所困惑。

案例教学在民法课堂中的选择性运用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法学院对学生的职业训练中。1875 年,哈佛法学院首任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德尔,明确提出把案例法应用于法学 教育,认为案例能够成为理论法学最为有力的媒介,唯有通过仔细分析法官在判决 重要案件时的推理过程,方能洞悉潜在的法律原理。有学者认为,所谓案例教学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资料,将学习者引入教学实践情境 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方式,从而提高学 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 强调教师的教,更强调学生的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

i案例教学其实质在于情境运用和师生互动,这对培养和提高法学学生理解及运用 法律的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丰富民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很多民法概 念如民事法律行为、物权等比较抽象,概括性、逻辑性强,如能运用典型、生动的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讨论,更易使学生融通不同知识之间的层次,提高学生学习的 实际效果。然而,案例教学在民法课堂教学中并不应是频繁运用,亦或不论总论、 分论均有一定课时比例进行案例教学法,而应进行选择性应用。

(一)案例教学选择性运用的缘由源于英美法系的案例教学法具有判例法的传统,其要点在于教师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和回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重在激发学生独立地思考 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推理、分析技能和法律实践能力。而学生也 在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研判,提高判断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辩争中寻求真相。这一模式和通 过对不同判决的研究去寻求法律规则并加以运用的传统,甚至是英美等国的法律、 政治制度相适应的。ii在大陆法系国家,有法学家长期研究法律的传统,存在成文法 的立法习惯,在实践中更是援引成文立法规定进行判决。对法学学生的教育以系 统的法学知识讲授为主,侧重于灌输给学生法律的基本理论,更注重学生对整个法 律体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势必让学生首先掌握学习运用成文法的基本思路,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可就民法的部分内容选择性进行案例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组织 着名的法学家E博登海默先生认为,教授法律知识的院校,除对学生进行实 在法规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础训练外,还须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 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案例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

在选择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时,应当考量这一内容的难易程度、重要性和以案例 方式进行教学的可行性等。目前大多数院校会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 设民法课程,此时学生对于整个民法体系或不同法律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不是很清 晰,因此应当选择难易适中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在期末阶段,则可针对综合性较 强或较难理解的内容,设计出案例教学,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整门课程的理解。

同时,由于案例教学以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案例的探讨 和分析,所占的课时比例又不能过多,所以教师首先应当将民法的重要概念如法律 关系、自然人、法律行为、物权行为等讲解清楚,再就民法中的重要内容如民事 行为效力欠缺情形、代理及无权代理、所有权与共有、担保物权、债的不同类型、 特殊侵权责任和遗产的分割与处理等设计出一定的案例教学课程。而通过分析案 例又可以使学生对民法概念和相关法律关系进行加深理解,如合同关系、侵权关 系、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关系等。以上的部分在民法体系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对此设计出案例教学一般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教学安排。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分析民法课堂实践教学的探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