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研究
大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理性对待经济由高速 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 平常心态,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转 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要适应新常态,调整就业思路, 在更难就业季中提升素质,找到合适的岗位。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就业;
机遇;
挑战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全国有765万大学毕业生进入社 会,无疑又是一个更难就业季。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压 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要适应新常态。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 就业,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 调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就业热情。为突破当前就业困境局面, 各地方、各院校也都在主动出击,拓宽就业思路,积极出台 就业措施,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充满 新的机遇。
一、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的机遇 1.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就 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为大学生多渠 道就业提供了保障。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体现了劳 动力供给侧的变化。当前求职者中大学生数量增长过快,大 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但这种困难也对大学生提高自身技 能和素质提出了要求,也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由低端逐渐进入中高端,高端产业对求职者的知识 技能、素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增加, 为受过系统培养训练的大学生提供了机会。产业越高端、分 工越细致、用人结构越合理,对技术和科技知识的要求必将 越来越高,必将诞生大量新职业、新工种,这将为大学生就 业提供有利时机。而且,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理念引》领下,将有一大批小微企业诞生,这些新生企业大 都集中在科技含量高的服务型行业,将会需要具有专业技能 的高技能人才,这些岗位更适合大学生就业。2.“双创”带 来的就业机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激发社会活力和创 造力,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在高校中,大学 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日趋重要。尽管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的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完善,创业教育还在探索阶段, 但是随着国家激励政策不断加大,宣传日益深入,大学生创 业的热情已被激发出来,大众创业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大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将中国的现实经济背景和当前中国大 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更新高校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
政府和企业 创办的创业基础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了平台,扶持中小型科技 企业的发展,通过成功创业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掀起创 业的热潮。通过各种措施,为既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梦想, 又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却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机遇。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的挑战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当前 我国经济正经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过程中,就 业问题更加明显。1.高校扩招带来的挑战。2015年全国高校 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 历史新高,而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到了765万,如此数 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学生人数,逾千 万大学生同台竞争就业机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2.短期转型带来的就业压力。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在绿色经 济的主导下,传统落后产能正在逐渐淘汰,新兴产业正在培 育,这些尚处在转型期的企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供求比例暂时失调,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产业转型升级, 意味着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限产、停产甚至破产, 也就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力要从传统产业转入新兴产业。新兴 行业大都与科技、金融服务紧密相关,专业要求更高,而刚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仅靠在学校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应对, 这个过程会伴随着结构性失业;
而一些尚未掌握专业技能的 大学生由于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大学毕业就可能出现未就 业先失业的状态。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体现出高校在学 科设置、教育结构、教学质量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用人的需 要,也就是企业的需求与学校培养的人才存在不匹配状况。
三、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1.拓宽就业途径。高校要主动出击,坚持走出去的就业理念,更多地与基层组织、社区甚至边远地区、能提供社会 服务岗位的基层单位开展战略性合作,推销毕业生,举办面 向基层大学生专场招聘活动,努力为中小城镇的社会发展提 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搭建就业平台,与规模企业建立良好合 作关系,订单式培养,让更多的大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实训, 掌握操作技能,为将来胜任就业岗位提供保障。2.转变就业 观念。大学生要主动转变固化的就业观念,纠正大学生的就 业偏见,摈弃等级贵贱思想、营造正能量的就业氛围。以往 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一味地往大城市去,不愿意到中小城镇 甚至农村等艰苦地区去发展,在当前情况下,大学生要保持 清晰头脑,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把就业的眼光转向基层。舆 论宣传要起主导作用,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基层建功立业的 成功典范,在全社会形成正能量的就业氛围,让全社会认识 到岗位无高低贵贱之分,服务基层、到边远地区就业,同样 能实现人生理想。那些成功的有志青年,无不是从基层一步 一步走出的。3.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密切关注社会需 求,跟踪人才需求动态,科学确定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 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 需要的人才。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引进和培养教学名师、 大师,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 职礼仪等活动,支持大学生创业,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4.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培养学生树 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通过提升大学生的能力素养来解 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学校层面来说,高校应适当根据市 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学科,调整、更新教学计划,增强学生的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服务人民、服务 社会的精神,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宝贵的精神是就业 单位非常看重的。学校在培养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从学生层面来说,大学生应 当增强自身素质,广泛涉猎各行业知识,努力提高就业竞争 力,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适应社会的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此外, 大学生要及时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科学分析自身的 优势和不足,准确定位,使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榴,潘雪,曹启慧.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 分析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6(11). [2]陈理.“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3]王新磊,于贤娇.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与机遇[J].中国就业,2015(07). [4]郝影.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 对外经贸,2011(05). [5]刘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及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