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学风_浅议“正学风”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传播路径

浅议“正学风”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传播路径

浅议“正学风”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传播路径 党的十八大春风再起,这春风相似,这春风不同。美国《华尔街日报》 题刊文赞之“节俭之风”,全党全社会感受到了“清新之风”。其中“转作风、正学 风、改文风”在思想领域广泛传播。

高校作为国家与民族的思想高地,兼具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的 多重角色,在中国文化自觉、自立、自强的进程中要有更远的担当。将十八大“正 学风”切实贯彻到高校教育管理者教书育人与学术科研中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当 前承载的重要责任。

一、“正学风”本在立德 树人首先要正己。诸葛亮54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云“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之学者多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之士,今之 学者不乏沽名钓誉、利欲熏心之徒。

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没有私心杂念,才能做到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民日报评论“‘三风’并提,其实正是从执政为民、实干 兴邦的政治高度,努力塑造有公心、得人心的中国梦领航者。” 思维僵化、学识简陋、党性与德性不修,试问这样的教师何以站在高 等教育的讲台上夸夸其谈公私不分、利益熏心、绞尽脑汁不为学术而为讨好领导, 写马屁文章,试问这样的研究者何以研究出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和项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学风”必从源头上治理,在立 德修身上下功夫,才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和潺潺不绝的动源。其心端直,但见文骨;
其人中正,则见学长。铁肩担道义,妙手作文章。在立德基础上的治学方为根本, 方为严谨,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正学风”误在空谈 中央党校辛鸣教授指出“当前,最大的学风不正是不注重学习,而学 风不正最普遍的现象则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习与运用‘两张皮’”,高校教育工 作者的“正学风”的目的,不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是平台上的层层拔高,而是 真学真信真用,将所学运用于治学的过程当中,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不注重学习或学用脱节,主要是有一些错误观点:学与不学一个样, 学习是虚功,不是实功;学多学少一个样,了解一点就行了,学多了也用不上。

中央党校省部班的成员建议:“一方面要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让学习成为行动 自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约束,确保党员干部该学的必须 学、不学不行。” 当前,我校正积极相应全国及省内号召,“沈阳师范大学提升办学能 力学习年”进行的如火如荼,校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参与其中,以理论书籍为学 习教材,以一线研究人员和管理干部作典型发言开展交流会。期待通过这次大规 模的校内学习督促教职员工和管理干部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执教能力,提升办学 质量。

三、“正学风”贵在持久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学习型”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我党一直把“学习”作为“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来 抓。

刘云山同志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学习、弘扬良好学风的重要性, 聚集推动事业发展的正能量。”中央党校研究室副研究员彭劲松表示:“2009 年 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在全国各类党组织中蓬勃展开,似燎原烈火,蔚 为壮观。现在,接续下去,久久为功,政策连贯更易带来深层次的积极变化。” 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在每一个重 大转折时期,都寄希望于通过抓学习、正学风,推动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

“正学风”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结合 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正学风”的实施细则和实施 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领导干部真心真意地为人民谋福祉,人民教 师全心全意地治学树人。

逆水行舟,学无止境,持之以恒,功在千秋。要把“正学风”当作一项 长期的任务,持久的坚持。

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 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如今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进一步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三风’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只有“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才能标本兼治、形成合力、取得成效。” 其实,学风体现的仍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所以,以“三 观”正“学风”,以“三风”强党建,是兴党兴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只有进行时没有 完成时”的重大任务。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摒弃“不关心群 众利益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华而不实的文牍主义”, 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以党风促政风 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把学习当作为之奋斗的不变信念,把正学风当作实现进步和实现中国 梦的阶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惧困难和考验,要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

作者:张洋 李照 来源: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