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的语文生态课堂建构探微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的语文生态课堂建构探微 【摘 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应是生态的课 堂,它关注的是师生主体生命的本真,追求的是师生双方的 可持续发展。本文试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为切入 点,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的语文生态课堂建构。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6)30-0033-02 现代教育技术倡导以人为本,主体互动和参与的课堂,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实现交互式、交际式等泛在 的学习形式。这与“生态课堂”追求的师生与教学资源、环 境等生态因子有机地融合,和谐地发展,打造自然、融洽、 开放、创新的教学过程相得益彰。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教 学是“自自然然地生成,粗枝大叶地勾画,带着些许‘随意’ 和‘粗糙’”,师生如同大树、花草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 下,自然地安居,盎然地生长。怀着对理想课堂的憧憬,笔 者进行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以期从秋毫之末 中探寻“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的语文生态课堂”的建 构。
一、因材而学,多元启悟,连接课堂内外翻转课堂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先 学后教”——学生由单一的“被灌输式”学习模式,转变为 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 “自主建构”学习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自身学 习的最大效益。
1. 微课导学,学从思中来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往往用等待的心理开始学习,被 动地等待老师安排学习内容,被动地听老师讲解。“生态课 堂”则遵循“先学后教”的理念,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样 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地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通过微课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 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
首先,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与课文对应的微课,在学习 中,他们既能有所悟,又可存疑问。接着,学生可以把自己 的学习思考与老师、同学进行在线互动,形成有效的学习共 同体。课堂上,教师只需“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如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六上“习作三”《我最喜欢的美食》一课。我们把微课内容设定为:①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对 美食的探究欲望;
②了解习作要求;
③阅读例文,明白习作 步骤。课前,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学习写作方法,理清写 作思路。由于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学生便针对自己的学习状 况自主掌握学习的节奏。而后,学生根据微课的指导和生活 体验进行初稿的创作。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美食的 做法特别难写,有的同学则认为如何描述好吃是难点……同 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共享到班级微博里,并提出疑问,和同 学、老师一起探讨,大家跟帖互动,实时评价,同学们参与 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空前高涨,他们拥有更多的思考、 交流、表现自我的机会,习作的体验也更加愉悦。
2. 翻转课堂,学向深处行 翻转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也催生了教学目标的重新设定,让教学向更深层拓展。
如在尝试古诗《观书有感》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课前 观看了微课,并根据微视频教授的“四步学诗法”进行自学, 填写学习任务单。课上,学生先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小组内 进行交流。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具备 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微课的辅助下,大家都出色地完成了 对古诗的理解,此环节只用了15分钟的时间。因此,翻转的课堂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延展性,也具备 了深层探索的可能。
教学片断如下:
生:老师,诗作通篇写的都是池塘,可却用“观书有感” 为题,这是为什么呢? 师:这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 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 你们同意吗?(生纷纷摇头) 师:方塘和读书有什么联系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生:《观书有感》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用方塘比喻人 的心智,用源源不断的活水比喻新的知识。
生:这首诗告诉我们方塘是由于源源不断的活水才变得 如此清澈。
生:而我们也应该不断读书,学习新的知识,不断丰富 自己,充实自己。这不就把读书和方塘的所见联系起来了吗? 师:是啊,同学们真会学习!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 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这种写法就叫譬喻。朱熹为什么不 直接说出道理,而要用譬喻呢? 生:譬喻的写法更生动,也很新颖。
生:这样讲道理更让人易于接受。
师:说得太好了。这样的诗就叫作“哲理诗”。赏析哲 理诗,我们要“入乎其内感受,出乎其外分析”。刚才我们 的读书过程就是入乎其内感受,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哲理诗 还要找到诗与生活的共同点,跳出原诗之外来联系生活、学 习分析其哲理,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五步——悟诗理 (情)。
师:其实,当时朱熹写了两首《观书有感》,我们来看 看另一首。请同学按照五步学诗法,自学这首古诗。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质疑,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大家通过交流明白了方塘和读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出哲理诗的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共同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从而找出哲理诗的共性所在。40分 钟的课堂教学结束了,可学生的探究并没有止步,他们对学 过的哲理诗进行了整理,并将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中。
至此,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所习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更得以向纵深拓展,所精进的不仅是学识,更主要的是得法 其中。
二、因学而教,释扬机智,师生共同发展 翻转课堂也带来了教的革命。教师的教学由依照“教参” 备课转变成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疑点,并在课堂上对关键 问题进行及时地捕捉、正确地定位、巧妙地引领,将教师对 课堂的掌控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 微课助教,微处彰显智慧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既直接决定了课前知识传递 的效果,又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所以微课的内容要 基于目标、学情、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也要找准与课堂的 衔接点,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高效。例如上文提到的 《观书有感》一课,教研时老师对微课的内容提出了不同意 见。有的老师认为微课可以通过对第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 聿》的学习,总结学诗的方法,课堂上再引导学生学习。有 的老师却认为《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能仅仅通过微课的方式囫囵吞枣。经过讨论,教师将微课 作为衔接两首哲理诗学习的桥梁,既对第一首古诗的学习进 行总结,又运用此方法初步学习第二首诗。微课内容如下:
1.回顾第一首古诗,总结四步学诗法;
2.布置自学要求,用 四步学诗法自学《观书有感》;
3.运用图片、动画等方式激 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同时,我们希望学生 在自主学习微课时能积极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据此, 我们结合微课设计了“自学任务单”。
2. 翻转课堂,重塑教师角色 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 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 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 进行教学。” 语文生态课堂注重学生、教师的“课堂生长”, 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发展。
诸如前文的例子,教师对微课的设计过程就是对教材充 分研读的过程,同时,由于有了微课的前置性学习,学生带 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得教师必须改变一讲到底、只有预设没 有生成的教学行为模式。课前,教师通过在线答疑环节和自 学任务单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课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 辅导、讲解,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同时,翻转后的课堂是个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的平衡会被学生不断涌现出的新 问题打破,教师则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不断 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及时捕捉、正确定位、巧妙引领,建立 新的课堂生态平衡。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语文课堂生态系 统的建构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 学生会因成长的快乐而学,教师能为生命的美丽而教,我们 的课堂也必将成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沃土和乐园。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2011. [2] 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3] 朱治国.生态课堂中教师领导力分析[J].上海教育 科研,2014(3):50-52. [4] 赖艳,侯咏娴,赵姣姣.翻转课堂初探——微课在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3):36-39. [5] 郭颖.美国中小学生态课堂建构经验及启示[J].教 育探索,2013(7):152-153. [6] 陈慧芳.基于生态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问 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2(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