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吴岳梅 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第六学校 新疆 特克斯 835500 【摘要】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取 得成功的关键。学生有较强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灵活解决 拓展提高题的基础和保证。美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的中 心目的"一文中声明:"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的中心目的,教 育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给每个教师提出在教学 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 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确实做到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 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 高,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 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拓展性问题 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积极思维的环境条件和 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实际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 性。1.巧妙设疑,鼓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 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在教学实践中,教 师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思维时空,既要张弛有度,遵循小学 生生理和心理周期性起伏变化的规律,把接触到的其它事物 有意无意地和自己思考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要灵活 布设问题悬念,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激启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思维的培 养途径。
2.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 与、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由过去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 者,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学习,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
有了思考 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通过自主发掘问题,解决问题成 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 主动性。
3.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徐利治教授曾指出: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就是思维不受一定解题 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 多层次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
教学中,"一题多解"是最切实可行切实有效的方法,是培养 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好一 题后,不要满足于结论,不要拘泥于常规,不束缚于定势, 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有数学依据地开展积极思维,大胆设 想,合理分析,探索和开发题目的"潜在价值",在沿着不同 的方向思考后,比较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找出最佳方 案,来开阔学生思路,引起思维迁移,延伸思维的发散性。
4.运用类比,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 同属性,联想到另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是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途径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创 造性思维的精髓。利用类比思维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 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发现新的数学知识;
可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即遇到新的问题, 从形式结构的表象联想似曾相识的旧知识,进一步从感性认 识深化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以旧喻新,类比新的知识,发现 新的理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 从生活中的数学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实践性。数学来源 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 数学、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 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发挥学生各 自思维个性差异的优势,使他们相互间的思维"推波助澜", 形成多维立体交叉的思维信息网,教师随时点拨指导,使思 维产生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