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 影响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心理因素及调控策略

影响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心理因素及调控策略

影响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心理因素及调 控策略 影响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原因有很 多,从心理因素上看,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焦虑心 理。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调控策略,达到最佳 的学习、测试状态,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 测试成绩。

摘 要:
工科院校;
普通话;
心理;
调控 随着当代语言教育的中心价值观从“以教师为中心” 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普通话培训测试研究也从专门的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转移到对学习者个体的研究上来。通过调 研我们发现,普通话学习者的心理状况对其在普通话学习过 程中的表现,以及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的表现都有着很大 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焦虑心理三个方 面分析其对工科院校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影响,并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有效的调控措施。

一、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影 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1]学习动机从来源上看 可以分为两类: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来自外 部的动力,它通常与个人的前途有着直接的关系。内在动机是指来自内在的动力,它一般不与个人的前途和利益得失相 关,学习动力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外在动机带有一定 的功利性,而内在动机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

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受所学专业课程性质的影响,“实用 主义”意识一般比较强,对普通话不太重视。大学期间学校 为其开设的语言文学方面的必修课比较少,语言文学欣赏课 大多是以全院性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而且学分不多。再加 上工科院校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没有作严格的要求,不像师 范院校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与是否能获取学位相挂钩。

因此,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通偏低,学习普通话主 要是出于实用动机。他们大多是因为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的 压力才报名参加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主要是以获取普通话等 级证书为目的。

二、学习策略分析 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自 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由于理工科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再 加上对普通话学习规律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普通话学习一 般都比较松散、随意,缺乏长期的学习计划,大多以考前突 击为主。另外,工科院校学生还普遍存有“重理轻文”的思 想,认为学习普通话很容易,只要知道自己的语音缺陷,平 时说话和考试的时候多注意就行了。这种“重理轻文”的思 想使得他们在普通话的学习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普通话培训课经常缺课,平时普通话训练时间严重短缺。这种学习策略严重影响到了他们整个普通话的学习过程,也是 最终导致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偏低的原因。

三、焦虑心理分析 焦虑心理主要是出现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测前准备阶 段,一个是测试阶段。“测试准备阶段的焦虑主要表现为担 忧。担心在培训期内无法按时完成涵盖面较广的复习内容 等;
生理上的反应主要是忧心忡忡、惶恐不安、食欲不振、 失眠、精神萎靡等”。“测试过程中的焦虑主要表现为紧张。

因为严肃的考场气氛、字词读音卡壳、朗读中‘回读’,‘说 话’内容不足等原因而紧张;
生理上常出现心跳加快,呼吸 急促、身体出汗或颤抖、声音发颤、思维僵滞停顿等现象。” [2]测试过程中的焦虑会使得考生熟悉的字词突然变得陌生, 朗读过程中添字、漏字、错读、回读,说话过程中表述不清、 不连贯、思路不清晰,甚至还有可能犯低级可笑的逻辑错误。

造成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和 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跟应试者的学习动机和知识准备情况相 关。如果应试者的动机只是“实用动机”而不是出自于自身 的兴趣爱好的“审美动机”,往往功利性比较强。很多应试 者希望自己一次就能够拿到自己理想中的分数和等级。有些 应试者是因为毕业找工作的需要或者是因为想报考公务员 等原因,迫切需要得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由于普通话 测试的成绩跟他们近期个人前途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考前 心理压力会特别大。有些应试者平时不太努力,轻视普通话学习,只是寄希望于考前突击,知识储备不足,也容易紧张, 造成心理焦虑。有些应试者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自己给 自己的压力比较大,也容易造成焦虑。还有些应试者本身心 理素质就不够好,只要考试就会出现心理焦虑。外部原因大 多是在测试的环节。比如:测试的内容正好是考前忽视了的, 或者是时间不够掌握得不够熟练的。测试之前没有对考试的 形式和过程作相应的了解;
考前没有提前熟悉考场,对考试 的环境陌生,造成心理焦虑。另外,考试期间应试者的身体 健康状况也可能造成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

四、调控策略 (一)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它可以突破地域、方言、 文化、年龄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实现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 的交流。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增强国家语言能力的需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关系到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 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普通话有自己的音律美,音节上以双音 节词语为主,元音占优势,发音响亮,声调有起伏变化。特 别是汉语写作的诗歌、散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平仄押韵,让 人感受到汉语语音的音乐美。普通话学习不应该仅仅为了参 加普通话测试,获取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而是为了实实在 在地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普通话学习 过程中一定要端正学习动机,变“实用动机”为“审美动机”, 摒弃功利心理。扎实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不要心存侥 幸心理,以切实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为目标。测试过程中 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把普通话测试看作是对自己 普通话能力的一次检验,不要因为一时一地的普通话测试成 绩而影响自己学习普通话的心情和态度。

(二)认清学习规律,调整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都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学习、积累和巩固的 过程。语言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有 些同学认为自己的母语是汉语,学习普通话应该是非常容易 的,觉得只要学习了普通话语音理论,知道普通话与方言之 间的差异了就可以了。平时口头练习做得很少,普通话词汇 和作品听得也不多,只想考前突击一下就上考场。朗读作品 的过程中也只是拿着课本照着文字念,不听作品的示范朗读, 殊不知自己读得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读音。

普通话的学习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必须制定一个长 期的学习计划,注重听、说、读。“听”是要多听标准的普 通话,记住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说”是要多说普通话,做 到课上课下一个样。“读”是要多看用规范普通话编写的书 籍,了解普通话中的用词习惯和语法规则。要知道普通话的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得经历长期的语音练习的过程。

(三)克服焦虑心理,适时自我调控。焦虑心理主要是出现在考前准备和测试过程中。应试 者可以提前预测自己可能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提前做好预 防,以便出现焦虑心理后适时进行自我调控。考前的焦虑心 理主要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不自信造成的。这就需要平时 多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加强训练,真正提高自己的普通话 能力。考前还要结合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实际,合理地设置自 己的测试期望值,克服侥幸心理,沉着应考。普通话测试没 有次数限定,可以多次参加。只要自己觉得普通话水平比过 去有了大幅提高,可以再次报考。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一考 定终身的考试,因此大可不必过分看重,造成焦虑心理,影 响普通话水平的正常发挥。测试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是因为测 试氛围和考场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应试者提前熟悉 考场、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设想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 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

(四)教师因材施教,做好心理疏导。

教师针对学生心理焦虑的原因和特点,可以介入其中进 行心理疏导。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采取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 水平。教学的手段和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借助多媒体设 备,采取新闻播报、演讲、朗读、即兴表演等形式,了解学 生口语中存在的语音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辅导。也可 以召开学生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提前预测普通话学习和测 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了解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测试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前熟悉考场和考试环节;
深入学 生当中去了解他们考前心理状况,对存在严重心理焦虑的学 生进行心理疏导,交心谈心,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 焦虑。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戴竹君.谈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者的紧张心理及调 节[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