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浅谈共青团工作理念创新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浅谈共青团工作理念创新 主体间性提倡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模式:用交互主体性取 代单一主体性,用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和相互理解来化解主客 体间的压迫关系,用主体间性的一体化力量,来反抗以主体 为中心的理性的权威。共青团工作应从主体间性思想中汲取 新理念,探索新思路。摘 要: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共青团 引言 韦伯认为,理性是将现代从传统社会当中剥离出来的重 要力量,瓦解了传统社会的宗教图景,促使现代社会走上“自 我确证”,为自己确定规范的道路。现代社会于是确定了“主 体性”这一现代的原则,并且在“合理化”的过程中形成了 不同的文化价值领域。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优越性所在。主 体性将人从神的庇护下解放出来,使“自由”与“反思”成 为现代人的两大思想武器。同时应该看到的是现代性亦是现 代社会的危机潜伏之处。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逼迫主体性向 主体间性转变,工具理性向交往理性转变。
1、主体性的困境 1.1主客体的二元对立 主体在把握自身以及把握外界的时候,将世界作为客体 加以审视,并使自己对知识的获得和运用得以合理化。在社 会活动领域,人有自证合法性的要求以及获得社会认同的需求,但是突出主体性的人将他人视作客体,同时又时刻处于 被他人视作客体的危险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主体 与客体之间的紧张对立。在政治领域,统治者也有命令必须 得到服从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实现的程度依存于服从命令 的一方对统治的正当性的认同程度。这同样带来一种紧张关 系。
1.2一体化社会的分裂 主体性不仅使理性自身,还使‘整个生活系统’都陷于 分裂状态。[1]主体性的反思原则打碎了传统社会的一体化, 认知理论、审美、道德实践问题依据不同的内在逻辑实现合 理性,确定各自领域的价值标准。它们各有自己的独特模式, 并依此形成大相径庭的行为方式。正是这种领域间的冲突决 定了社会的各自矛盾。[2]现代人遭遇了自然与精神、判断 力与想象力、知识与信仰的对峙。自由、反思的主体再难以 回到一体化的过去。民族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赋 予现代社会一体化的任务,但是民族自由作为一个集体概念 与社会成员的个人自由和国家公民的政治自律依然发生了 冲突,这三种自由相互处于分离的状态,并且相互竞争[3]。
1.3工具理性的泛滥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同时又不得不 以他人作为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无论是行动、思想还是观 念,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依照效用、效率的标准来进行衡量, 理性变成了单纯的工具。观念被看作物件、机器。语言已经降低为只是现代社会的巨大的生产装备中的一个工具。[4] 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工具理性所笼罩,主体最终必须臣服于有 目的的秩序而陷入千篇一律的功利主义氛围中。
2主体间性的突围 客服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恢复一体化的社会图景,主体 间性是一个积极的努力。主体间性试图用交互主体性取代单 一主体性,用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和相互理解来化解主客体间 的压迫关系,用主体间性的一体化力量,来反抗以主体为中 心的理性的权威。
2.1理想的人际状态 理想的人际状态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承认,彼此存在 高度认同感。但是主体若从以自身为中心的理性出发,那么 带来的唯一后果就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压迫、一切人反对一切 人的斗争。主体间性要扬弃主体性的首先是主体间性承认他 者作为主体而存在,承认他者的自主权利应该得到珍视。主 体间性意识到对他人所要求的合理的共同的生活结构的破 坏终将影响到每一个人自身,意识到他人存在的分裂即是对 自身存在的否定。因此,主体间性从他者的视角出发与作为 互动参与者的自我建立起联系,要求主体之间必须学会接受 使用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称的视角,在行动的立场上使 这些视角相互转换。他者的视角促使不同主体穿透彼此之间 的强硬立场,在要求自己自由行动的同时又必须把自己的行 为限制在对他人有利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彼此之间达成一种客观有效性的共识。在满足他人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
自我为他人所认同,与他人达成思想的共鸣与矛盾的和解。
2.2主体间性的实现方式 主体间性的实现方式是经由交往与对话达到彼此之间 的相互理解。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生存环境的局限与束缚时, 要通过关于彼此需求的对话,来决定彼此的行为所具有的共 同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目标。主体间的对话不仅对认知领域 的真实性、对道德实践领域的正确性提出有效性要求,同时 也对主体间交往的真诚性与正当性提出有效性要求。主体之 间只有通过以理解为取向的交往行动,用相互承认的个体之 间的主体间性取代自我意识,才能确立起共同的生存环境, 从而对各自特殊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3、主体间性给予共青团工作的启发 3.1启动对话机制 相互理解与认同是建立在主体间对话的基础。对话是共 青团组织把握青年思想动态、利益诉求的方式,也是青年了 解共青团组织价值标准与社会目标的途径。经过对话,理解 得以成为可能,主体间性得以确立。当今,网络为实现共青 团组织与青年群体的对话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媒介。要充分运 用论坛、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关注在青年群体中人气高的网 站,通过跟帖、回帖等方式对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讨 论。利用网络等媒介建立起共青团扁平化管理模式,打破科 层式的管理模式,打造共青团组织与青年之间、不同青年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平台。比如,《天天向上》栏目、团福 建省委的共青团系统扁平化管理平台等都是互联网时代共 青团为加强与青年群体的对话所作出的积极尝试。
3.2以服务为主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变化引发了当代青 年从文化价值到社会心理方方面面的变化。共青团组织在青 年群体中陷入日益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对于青年的影响力日 渐式微。恢复共青团组织与青年群体的一体化模式,不是要 重新确立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群体的权威性,而是通过提供良 好的公共服务,为青年创造充分的成长空间。共青团组织要 加强对青年的服务意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走进青年、 直面和贴近青年,思考其所关注的话题,了解不同青年群体 的需求,充分利用团组织所掌握的政治、社会资源,为青年 谋求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维护青年群体的 合法权益。
3.3动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 共青团组织要鼓励青年以各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激发 青年群体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创造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增强 青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团组织尤其要注重扶持青 年自组织的茁壮成长。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的青年自组织 为弥补社会与青年之间的裂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青年 自组织存在力量弱小,形式单一,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严 重限制了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空间。培育不同类型的青年自组织,发挥青年自组织的主体性,汇聚不同青年群体的智慧与 力量,填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空白领域,是共青团组织推 动青年工作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第25页.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 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第56页. 【3】[德]哈贝马斯.欧洲的民族国家——关于主权和公 民资格的过去与未来[J].曹卫东译. 【4】[美]詹姆斯·斯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M].徐 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