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试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试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种类似科 学研究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 并总结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将研 究性学习课程列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中。自此,专家学 者展开了不同角度与层面的研究。目前,这种学习模式已经 引入到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中。

一、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据目前的资料显示,我国专家与学者对研究性学习内涵 的研究持三种观点:
霍益萍等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学生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从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筛选主题进 行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将知识 应用于实践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淳立则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课程类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急起直追、 不断主动挖掘内在潜力的一种态度与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者王升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详细论 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他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综合概念, 既指一种学习方式,也指一种课程类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 行的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通 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 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施 研究性策略的教学则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 习课程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 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

笔者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学习和课程就如一对连体双 胞胎,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来 说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重在指导 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所以,在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从国家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来看,在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通过的消息,《纲要》在 工作方针中强调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要实施创新人 才培养体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 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纲要》 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教育要更 新观念,要着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 题的实践能力,不只是学有所成,更要学有所用,强化能力 培养。《纲要》中强调的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 正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宗旨所在。

《纲要》第三部分第十一章在论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时 强调两点:一是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而更新人才培养 观念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的观念,要树立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观念。在培养的过程中, 应该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因材施教。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完全吻合。二是要“创 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传统“填鸭 式”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分数高,能记忆,能背诵,在 实际工作中一板一眼,循规蹈矩,典型的本本主义者。这种 类型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今社会要 求的人才是能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活技 术,需要的是能学以致用的人,所以“务必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正适应了这 种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善于探 索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仅从这一点可以 看出当前国家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正是从这一点体 现出,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 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淳立.研究性学习性质及其策略[J].山东教育科 研,2001(8). [2]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3. [3]陈宝义.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其心理学基础[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