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塑造

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

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 当代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曾经感慨到:“若想一窥近两世纪以降的地球历史,则非从 ‘民族’(nation)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 [1] 1在由民族衍生的诸多概念中,民族精神这个语言概 念名称被人们广为运用。同样,文化教育是塑造人们民族精 神的重要方式,也被一些学者广泛提及。但文化教育究竟怎 样塑造民族精神?对此目前国内外学界缺乏深入细致的研 究。近现代人类历史中,世界列强推行了广泛的对外侵略扩 张,诸多民族由此遭受了深重的民族危机。本文主要选择民 族危机中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的内在过程进行初步探究。

一、起点 探究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的内在过程,首先需要探究 民族精神这个语言概念名称的运用过程与相关内涵。其中马 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经典文献中,就称以 黑格尔为典型的一些近代德国哲学家“以经营绝对精神为 生”。[2] 142近代德国一些哲学家经营的“绝对精神”, 民族精神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近代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就特别注重民族精神,费 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被后世一些学者称为“民 族主义的《圣经》”,其主要内容就是强调民族精神对德意 志民族的重要性,费希特及其《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也 被“视为新的德意志民族性的‘精神发起者’之一”和“德意志精神”最宝贵成果之一”。[3] 449-450费希特注重 的民族精神,不仅对德意志民族非常重要,这扩及到其他民 族,同样如此。

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还高度强调了依 靠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纵览《对德意志民族的 演讲》十多讲的标题,一半的内容是论述其倡导的新教育, 另一半的内容则是论述德意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两者合二 为一,则是文化教育对于塑造德意志的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对此费希特也具体指出:“能够拯救德意志独立性,绝对仅 仅是教育,而不是其他可能拥有的手段。”[4] 388费希 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倡导的新教育,即是能够塑 造民族精神的文化教育。

和费希特一样,黑格尔也特别注重民族精神,在《历史 哲学》那篇冗长的导论中,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是黑格尔反 复论述的重要内容。其中黑格尔就强调:“一个民族的精神 乃是一种决定的精神”。[5] 48但黑格尔注重精神,尤其 注重绝对精神中的自我意识。对此黑格尔具体论述到:“‘精 神’的这种依靠自己的存在,就是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 的存在。意识中有两件事情必须分别清楚:第一,我知道;

第二我知道什么。”[5]16这具体到民族精神,则是意识 到自身民族存在的民族自我意识觉醒非常重要,民族意识的 关键,是人们应该知道自己所属的民族。

黑格尔也强调:“在精神方面,最高的成就便是自知。”[5]66具体到民族意识,尽管人们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民 族意识觉醒,在后世深受民族主义思想影响的人们看来,这 非常简单,但放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进程来看,却是千呼万 唤始出来。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线性历史叙述,也是首 先叙述古代东方,再叙述西方的希腊罗马,最后揭示出到了 近现代的西方日耳曼世界,民族意识终于觉醒。《历史哲学》 的收官结论,也是强调:“一直到现在,意识已经出现了。” [5]426民族意识觉醒,黑格尔也将其比喻为盲人睁开了眼 睛。

黑格尔的论述尽管隐晦抽象,可是这反映在近现代人类 历史中,民族意识觉醒,确实是近现代诸多民族经历了的蔚 为壮观的世界历史浪潮。按照黑格尔注重精神中自我意识的 思路,民族精神尽管内涵丰富,但人们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 民族意识,则是民族精神诸多内涵的关键起点。同时,按照 黑格尔注重精神中自我意识的思路,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 族的演讲》中,强调文化教育需要塑造民族精神,也还表现 为文化教育需要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

那么文化教育究竟怎样唤醒民族意识?对此,尽管黑格 尔强调绝对精神中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可是却不注重生长 出精神与意识的客观历史环境,只能“就精神论精神、就意 识论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则看准了其问题的关键,指出 其最终结果,只不过是“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会化为‘怪 影’、‘幽灵’、“怪想”等”。[2]172深入认识文化教育唤醒民族意识,还得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注重客观历史的唯 物史观。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中,世界列强曾经推行了广泛的 对外侵略扩张,诸多民族由此遭受了深重的民族危机,这才 是激发近现代人类历史中蔚为壮观的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 客观历史根源。

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激发民族意识觉醒,则是通过一 种自我与他者两两相对的二元认知模式形成的。自我意识的 形成,需要自我与他者两两相对的二元相对认知。黑格尔曾 经在其《精神现象学》中,通过主奴之间两两相对的主奴理 论,阐释了主奴之间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于主奴之间两两相 对的二元对立认知原理,但黑格尔并没有将其具体扩展到民 族意识的形成过程。具体到民族意识,同样存在着一个自我 与他者两两相对的二元相对认知原理,民族危机中入侵的列 强作为他者,激发了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对此,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在论述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的形成过程中,则做出了非常清晰的阐释。费孝通先生指 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 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 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6]172中华民族在几千 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你来我去、你去我来、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由此融合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可是近现 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列强入侵的巨大民族危机,近现代 入侵的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的二元相对,激发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

既然如此,在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中,依靠文化教 育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也得需要文化教育广泛地启迪民族 成员,认清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的客观历史境遇。这不 仅在中华民族近现代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难时期,有着广 泛的具体表现,这扩展到近现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整个世界历 史浪潮,也是如此。例如费希特发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其是通过相应的文化教育活动,唤醒德意志的民族意识与激 发德意志民族精神,但追根溯源,拿破仑大军入侵为德意志 民族带来的民族危机,才是重要的客观历史根源。

二 、扩展 人们通过认知客观世界,不仅会在主观人心中形成各种 意识,还会以各种意识为起点,形成主观人心中相应的情感 世界与伦理价值观念。近现代人类历史中列强入侵的民族危 机,不仅会通过一种二元对立认知的方式激发民族意识的觉 醒,还会以觉醒的民族意识为起点,进一步塑造出主观人心 中相应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

就民族情感来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意识到自 己所属的民族,民族会由此发展成为人们内心世界中重要的 情感寄托对象,人们既会为民族的发展成就而自豪,也会为 民族遭受的危难而忧伤,人们所在的民族共同体,总是会牵 动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愁等各种内心情感活动。人心 世界中除了各种情感之外,也还存在着各种伦理价值观念。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属的民族,也会发展出民族气节与民族大 义等民族伦理价值观念,其支撑着人们为民族积极奉献和承 担责任,民族也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人生价值奉献对象。人们 以觉醒的民族意识为起点,扩展出来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 价值观念,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其中费希特与黑格尔在解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对民族 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也进行了诸多阐释。例如费希特在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就论述到:“对自己民族的爱, 首先是尊重、信赖和喜爱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感到自 豪,其次是为自己的民族活动、效力和献身。”[4]372可 以看出,费希特所说的“对自己民族的爱,尊重、信赖和喜 爱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主要针对的是人 们的民族情感;
费希特所说的“为自己的民族活动、效力和 献身,”则是针对人们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分析民族精神,针对民族情感, 主要表现为特别注重人类主观世界中的热情。黑格强调:“假 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5] 21至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与之极为类似的,则是人心中广 泛存在着为所在家庭积极奉献和承担责任的家庭伦理价值 观念。黑格尔论述民族伦理价值观念的方法,也是从“‘家 庭’的道德”着手,再扩及到民族的伦理道德。对此黑格尔 具体论述到:“家族已经进展到了种族或者民族的地位,所 以其中的团结已经不再是爱和信仰的单纯组合,而已经成为一种服务的联系。我们首先要研究‘家庭’的道德。”[5] 39在论述了人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从家庭到民族的扩展 过程后,黑格尔也强调了民族精神是从“家庭精神”演变而 来,对此就指出:“‘家庭精神’——‘家神’——形成了 一个实体存在,无异于国家内的‘民族精神’”。[5]39 既然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构成了民族 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文化教育塑造人们的民族精神,还得 依靠文化教育,塑造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

文化教育塑造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存在着 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方式。诸如费希特与黑格尔这样的哲学 家,运用的是哲学的方法及其文化教育方式。除此之外,文 学中的民族文学、历史学中的民族历史、以及地理学中的人 文地理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通过其各自学科的文化 教育方法,广泛地塑造着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

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方式,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 伦理价值观念等,逐步由民族的知识分子扩展到无数民族成 员的主观内心之中。

具体到近现代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中,依靠诸多的 文化教育方式塑造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也有其具 体表现。所谓“危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深重的民族危机 中,无数的民族成员的客观现实命运,则是患难与共。民族 危机中依靠诸多的文化教育方式,塑造出来的民族情感与民 族伦理价值观,首先根源于民族成员意识到民族是一个“同呼吸、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以此为前提,民族危机中人 们的民族情感,既广泛表现为对深重民族危机的忧虑与悲愤, 也广泛表现为对入侵外敌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慷慨与悲 壮;
民族危机中人们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其中的民族气节 与民族大义,既广泛表现为民族成员对民族的忠贞不渝,也 还广泛表现为对入侵外敌的英勇不屈,并汇聚成为民族精神 中的浩然正气与大义凛然。

三、作用 可以看出,诸如费希特与黑格尔等近代德国哲学家注重 的民族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主观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以 及民族伦理价值观念。近现代人类历史中的民族意识觉醒、 民族情感高涨、民族伦理价值观念渐入人心,尽管蔚为壮观, 但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其是从遭受外敌入侵的深重 的民族危机中磨砺出来。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尽管百般 艰辛,却是磨砺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诸如费希特与黑格尔等近代德国哲学家注重民族精神, 则是看到了民族精神蕴含着的巨大精神能量。其中费希特在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就强调:“争得胜利的既不是臂 膀的强壮,也不是武器的精良,而是心灵的力量。”[4] 80黑格尔则宣称:“现实的国家在它的一切特殊事务中—— 它的战争、制度等等中,都被这个‘民族精神’所鼓舞。” [5]49近现代人类历史中列强推行广泛的对外侵略扩张, 但物极必反,其又激发了被侵略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情感高涨、以及广泛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并成为了反抗外 敌入侵、谋求民族解放的巨大精神能量。正是民族危机中磨 砺出来的民族精神,激发了无数民族成员“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积极投身于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运动,并 成为了民族危机中民族救亡图存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发挥的巨大精神能量,也具体表现为无数民族 成员团结与凝聚的能量。其中黑格尔在阐释民族精神的过程 中就论述到:“在世界历史的行程中,一个特殊的民族精神 应该当做一个‘个人’。”[5]49尽管人各有心,心各有 见,但通过文化教育广泛塑造的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成员在 意识、情感、价值观念等领域的万众一心。所谓“人心齐、 泰山移”,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催生了民族危机中民族成 员反抗外敌入侵的无数英勇事迹,其共同的人心所向,则是 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

黑格尔在阐释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还特别强调:“过去 一切并没有消失,因为‘观念’永远是现在的,‘精神’是 不朽的。”[5]73遭受外敌入侵的深重民族危机中磨砺出 来的民族精神,在谋求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具体表现为 反抗外敌入侵的无数英勇事迹,在谋求民族富强的民族复兴 中,也具体表现为民族成员在各行各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奉 献,民族精神仍然是民族复兴的巨大精神能量。所谓“多难 兴邦”,民族复兴仍然需要人们凝聚民族意识,也需要人们 对民族的深厚情感,还需要人们广泛的努力创造、积极奉献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文化教育则是薪火相传,延续不断地 塑造与传承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金 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2. [3]里亚·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 路[M].王春华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 [4]费希特选集第五卷 [M]. 梁志学主编.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6. [5]黑格尔.历史哲学 [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 店出版社,2009. [6]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