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间故事精选
中外民间故事精选 中外民间故事也是孩子不错的睡前故事的选择哦,下面这些是小编为 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外民间故事精选 中外民间故事精选:鲁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 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 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 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 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 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 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 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 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 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 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 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 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 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 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 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 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 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 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 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 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 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中外民间故事精选:英国狐狸 哈尔威夫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至于其他种 种优点,真是说也说不完。
她有着十分高尚的心灵,具有诚恳待人的素质;她的性格豪放而爽朗, 注重友情,不顾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及当权者的阻挠,这一切都令人大加赞赏。而 这些,她觉得根本算不了什么,赞扬和夸奖使她厌烦。所以,以上的赞美既朴实 又简短。
哈尔威夫人出生在英国。英国人以思想深邃著称,这一点完全可从他 们的精神和气质上看出来。他们经验丰富,深入研究各学科领域,对科学王国的 各门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考察。毋庸再对夫人说什么奉承话,英国学者研究出 的科学成果卓有成效,已远远地超过了同时代的其它各国。即使是英国的狗,似 乎也比法国狗的鼻子灵敏。他们的狐狸也更为狡猾。下面就举个例子试作证明吧。
为了逃命,一只英国狐狸耍了一个花招。它被几只嗅觉灵敏的猎狗追 得无路可逃,就在穷途末路之时,它跑到一个绞刑架下,这里有许多被捕获的动 物,都是些专干坏事的家伙,如猫、狐狸和猫头鹰,都被吊在架子上向过往的路 人示众。这个深感大难临头的家伙已无处藏身,就混在了这些被吊死的动物里面。
这只狐狸就像被罗马军队穷追不舍的西班牙迦太基统帅阿尼巴一样,使了个金蝉 脱壳计,使敌手失去了追踪的目标。一群训练有素的猎犬来到这里,来到了狐狸 装死假装吊起来的绞刑架旁,猎犬感觉有些蹊跷,四处搜寻狂吠起来。它们的主 人喝住了此起彼伏的叫声,他对狐狸装死的可笑伎俩还未觉察,自言自语道:“这 坏东西是不是钻进了洞里但我的狗又总是冲着绞刑架狂叫,架子上还挂着那么多的社会名流呢! 中外民间故事精选:独占兰的传说 “独占”名兰发现于西坪最高峰——菡萏尖(海拔1265米),“独占”每逢 大年初一绽放,独占春先,只要开一朵就可满室清香,而且花期长达一个多月, 是吉祥好运、富贵发达的象征。
据说很久以前,村里年轻茶农王占是个制茶能手,能采制出好几种香 味的铁观音,但都卖不上好价钱,一直过着穷困的日子。有一年正月初二,他决 定参加进香,天还没亮就冲上了菡萏山顶,这里山涯陡峭,怪石嶙峋,他一不小 心掉入了险坑,当他奋力爬起时却发现手里抓着一株带着露珠、奇香扑鼻、油光 发亮的兰花。他非常高兴,便带回家种在大厝的天井里。奇怪的是:这天晚上, 他梦见土地公拄着拐杖笑着对他说:“你以后做茶青时耐心等到叶子有这种兰花 香味的时候立刻下炒就好了”。果然从此以后王占所制出的铁观音都带有兰花香 韵,乡人相互仿效,铁观音也开始大行其道,远销海内外,乡人为了感念王占的 功德,便把这兰花命名为“独占”,并当花仙子供拜一直延袭至今…… 清末以来,尧阳乡人更是争相移植,上世纪初本村旅居新加坡华人王 春华先生有诗赞曰:“菡萏入云端,尧阳第一峦;春光多旖旎,结伴好寻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