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课程设置【非法学专业法律教育课程设置】

非法学专业法律教育课程设置

非法学专业法律教育课程设置 目前,非法学专业开设的法律课程主要是经管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 但由于法学基础课程设置之不足,《经济法》课程设置及内容设计也面临诸多问 题。本文结合十八大四中全会《决定》对高校法学教育的要求和创业法律教育的 需要,讨论了非 一、《经济法》与《经济法律制度》 目前,非法学专业开设的法律课程除一般法律基础性课程外,主要是 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绝大多数经管类专业将《经济法》作为学科必修课。

但从法律学科的分类角度看,《经济法》并非单单是一门法律课程,而是一个学 科体系。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前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当时的法律界 人士曾力主将经济法作为调整我国各类经济关系的基本法。但部分学者不承认经 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认为它缺乏统一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1986年《民 法通则》的颁布标志着历时7年之久的论争最终以“民法派”的胜利而暂时沉寂。

但经济法学并未因此而退出法学的视野,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学学科仍在法 学学术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前,尽管法学界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仍未达成统一,但较为一致的 认识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并以自治为基本理念,但 民法的自治难以解决市场的失灵、外部性及公共产品投资问题,因而需要国家权 力的监管、调控以及并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公共产品投资的法律规范形式。由此经 济法至少应包括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环境资源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其 所调整的不是私人主体之间的经济行为,而是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与调控。

基于此认识,市场主体法如公司法、市场行为法如合同法,以及物权法、侵权法、 婚姻家庭法等均属于民法的内容,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 税法、环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等则常被划归于经济法 的体系范畴。

根据上述关于民法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划分,可以说,民法和经 济法均调整市场行为,均与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民法侧重 于市场主体及其自主决定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法则侧重于对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行 为的局限进行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民法构成了经济法的基础,因为不了解 民法所调整的私主体行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公权力干预的正当性。而且,反不 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劳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被划入经济法体系范畴的单行法,其所涉及的侵权关系、合同关系均以民法上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因此, 对于经济法专业的法学本科生而言,民法是必修的基础课程。

由于经济法与市场监管与调控紧密相关,常常被列为经管类专业的必 修法律课程,但受专业课程计划的限制,不可能为法律课程留下充分的空间。对 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背景,他们很难真正理解经济 法的真正内涵。即使学到一些“法律知识”,也很难能在实践中准确地运用,实际 上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对非法学类专业而言,单纯一门经济法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但 是开设更多的法律课程从专业课程规划的角度又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受 学科意义上经济法调整对象的限制,而应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从“经济法律 制度”的视角来进行课程设计。相对于“经济法”,“经济法律制度”不仅能够涵摄 民法范畴内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从而有助于解决经济法课程前提性法律 基础之不足,而且也便于将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二、非法学专业法律教学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即使通过经济法律制度整合民法中有关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单单这 一门法律课程仍嫌不足。因为在学习经济法律制度之前,学生需要对法律的一般 理论,经济法律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律责任所涉及的刑法、行 政法以及诉讼法等问题均需有基础性的把握。一般而言,经管类专业的法律课程 设置应当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我国法律体 系的基本构造、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社会法及诉讼法所调整的基本社会 关系及其基本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对我国法律的基本体系与内容有个 概括性的了解,并在此基础培养基本的法律思维与法治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为全民法治观念,要将法 治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从中小学即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据此可以肯定的 是,基础法律课程将成为高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

目前,各高校经管类大多仅开设《经济法》一门法律课,很少未开设 专门的法律基础课程。尽管思政类课程中涉及法律基础的内容,但其教学内容的 侧重点并不在于基础法律知识的介绍和法律理念的培养,而是将法律作为加强思 想道德教育的手段来对待的,其侧重点在于尊法守法意识的树立,与作为专业类法律课程的基础以及十八大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相差较远。在这种情况下, 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经济法学》课程的讲授缺乏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背景,仍 需先行介绍法律的基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法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层次即经济法律制度。该课程属于学科基础类课程,其内容主要 介绍与市场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果说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认知 和理解,经济法律制度的教学目标则应适当增加法律的具体应用能力。

第三层次为专业类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具体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针 对性地开设的课程。经济法律制度由于涉及到的法律领域十分庞杂,只能侧重于 基础,而难以具体和深入。更为深入的内容只能就不同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另 行开设。比如人力资源方向,需要专门开设劳动法,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建筑 工程法,物流专业方向需开设物流法规,而对外贸易专业方向则需要进一步了解 海商法的专业法律知识。这一层次的法律课程由于是针对具体的专业方向需要而 特别开设的,故在教学目标上应更加注重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

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的法律课程,经济法律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对于法律基础课程,它已经较为偏向专业需要,是对有关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 的进一步深入。但相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特殊需要,它又属于经管类的基础类课程。

三、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设计与创业教育之协调 当前,已出版的各类《经济法》教材近百种,但大多数是针对法学专 业学生而编写的,虽然部分教材考虑了非法学专业的需要,但并未针对特定专业 的自身特点,而是力争“包罗万象”,由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选择需讲授的内 容。由于缺乏明确的针对性,这样的编排内容全面有余,但系统性不足,几乎毫 无例外地均是依照单行法律来设章分节。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教 学内容安排只能使他们掌握一些零散的经济法律知识,而难以形成体系化的认识, 更无需谈法律的具体应用。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部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专 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并要求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编写 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尽管法律教育并非创新创业教育之重点,但法律课 程建设无疑是创新创业——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迄今为止,法律 专业课程设计还未能充分考虑创业教育之需要。创业法律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并 能将之运用到创业工作中去,而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的设立、公司治理、投 资者内部关系、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市场经营与竞争等等——几乎均与经济法律 制度密切相关,故此完全可以与经济法律制度的课程内容设计统一起来。在此基 础上,《经济法律制度》课程的内容设计可考虑以创业过程为线索,将相关的经 济法律知识贯穿起来。这样不仅可满足非法学专业尤其是经管类各专业法律课程 教学要求,而且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体系化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综上所述,非法学专业的法律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设计与法学专业有 很大的不同,但这一问题目前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从当前相关教材的内容编排 情况看,也大多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专业需求,从而使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的实现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影响。针对非法学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分三个层次 进行课程设置,并结合创业教育的需要将《经济法律制度》的教学内容与创业法 律教育相结合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当然,非法学专业的法律教育问题由于涉及的 专业范围相当广泛,不同的专业还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法律教学方案。

(王森波,1972—,男,法学博士,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