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法律规定及完善
我国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法律规定及完善 各国基于历史文化传统和法律体系存在差别,对“信托”的规定没有一个统一 的标准,但是财产独立性一直被认为是信托的基本特征。我国信托法的某些规定 相较于英美法系和其他大陆法系存在特色,但是涉及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规定明显 对信托制度的发展不利。我国要结合自身国情和法学法律特色,制定和完善相关 维护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法律和制度。一、 各国信托法的沿袭关系 古罗马时代,信托的雏形就开始产生,主要以遗嘱信托的方式实现, 其涉及的信托财产仅是遗产,但是这种制度有三方当事人、有独立的财产、有多 方的约定,基本可以认为形成了民事信托,但对后世影响不大。13世纪前后,英 国社会基于国家对向教会转让土地的限制,产生了信托制度,并且经过六百多年 的完善和发展,信托制度的内涵和应用也不断拓展,1893的英国《受托人法》用 成文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信托制度。美国在历史上对英国信托法是采取承袭方式 的,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商事信托在美国的发展最为迅速和深化。1935年, 美国法学会结合相关法律文件,制定了《美国信托法重述》,其中的条文成为海 内外学者编著有关信托法竞相采纳的依据。1921年的日本《信托法》比较具代表 性,其中绝大部分规则沿袭于美国法,同时针对自身的法律特征做出相关创新, 给中国法律提供了借鉴和思路。韩国《信托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托法”多与 前者一致。我国是2001年4月制定《信托法》,从内容上看,基本内容多是参照 以上各国的法律规定,当然这部法律也非常有自身的特色。
二、 信托法律关系特征 信托作为一项不同于其他民商事制度的法律关系,其存在着自己的特 征,这些特征也是结合历史上信托的发展,借鉴先进两大法系中有成文法的国家 得出的,了解信托的基本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信托关系,而且将会指导具 体实践和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主要特征有:
(一) 多方的参与主体 与一般民事关系仅存在两方当事人不同,信托法律关系普遍存在三方 当事人,这是信托设立目的所决定的。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构成了信托关系 的三方主体,即使存在一些特殊信托,也多是委托人和受益人主体的稍许不同或者重合,并没有改变财产利益的分阶段流动的过程。这些主体之间产生了较为复 杂的法律关系,并且依法律规定和信托约定规范各自行为。
(二) 信任是产生信托的前提 信托可以认为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由于涉及到财产利益,前提 是委托要对受托人有足够的信任而受托人要足够的尽职尽责,这样才能使这种关 系稳固存续。信托刚开始主要集中于民事信托,完全是熟人间的信任约定,只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事信托才逐渐发展壮大,但是这没有改变信任对于信托 的意义。信任指向的是受托人值得和有理由被信任,因而各国法律均规定了受托 人的信任责任。主要表现为:受托人不得使自己的利益与其受托责任相冲突,不 得以受托人地位为自己谋取私利。
(三)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委托人把信托财产从自有财产隔离给受托人,使其成为处于独立状态 的财产。一般来说,委托人一旦将财产交付信托便丧失所有权(我国法律规定较 特殊,见下文),受托人取得了对信托财产名义上的所有权,但无法获得财产利 益,受益人享有利益请求权,但没有形式上所有权。因此,信托关系一经设定, 信托财产便体现了独立性。这一特点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受托人独立管理该信托 财产,不和自身财产混淆;三方的债权人不能轻易地对信托财产主张债权;所有的 信托利益均应归入信托财产,正常损失由信托财产支付等。
(四) 财产利益的特殊分配 对于信托财产利益和受益,信托制度设置了一种独特的利益输送路径, 即:第一,原财产所有者不直接享有财产利益及受益,而是通过所有权隔离,由 受托人向他人输送。第二,受托人虽占有控制财产,但需将财产利益及受益向受 益人输送,自己不享有受益权。第三,受益人虽不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也不 控制占有该财产,但是有权从信托财产上取得受益。这项制度设定,灵活地解决 了实践中所有权和利益的在不同主体间的享有和分配。
从以上的信托关系特征可以看出,财产独立性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
整个信托制度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围绕独立财产及其产生的受益分配而构架的。三 方主体中,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信任而将财产托予他人,受托人帮助委托人占有、 管理财产,并将收益分配给受益人。信托财产独立性是信托制度不同于其他法律制度的关键所在,并且成为现代经济和金融发展中重要的法律工具。但是需要指 出的这并不当然意味着信托财产具有独立主体性,因而信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法 律关系来看待,需要法律对这种关系做出明确的规定来保障这项制度的良好运行。
三、 我国信托法涉及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殊规定 类似于英美日等国的信托法,我国信托法律中,信托财产相对于受托 人自有财产的独立性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和前者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在信托 财产和委托人及其自有财产的独立性上存在一些不同国际惯常做法的规定。这些 创设性规定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利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的,所以需要对其作较为详 细的剖析。
(一) 规定信托财产所有权由委托人享有 我国《信托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 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此条规定了财产权委托,但不意味着财产 权的转移,这明显不同于国外的信托财产所有权由受托人享有的规定,并且法律 后面亦多次强调了委托人的信托财产,因而可以认为,我国法律是有意保持委托 人和信托财产之间的“密切联系”。既然被信托的财产还是属于委托人所有,没有 发生转移,那么该财产的独立性前提就很薄弱了。《信托法》第15条规定了:委 托人不是唯一受益人的,信托存续,信托财产不作为其遗产或者清算财产。这虽 然解决了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但是并没有真正解决独立性的问题,因为独立性 不仅仅意味着破产隔离。并且如果受托人不拥有所有权,那么对于该信托财产的 处分将缺乏法律依据,因为处分权是我国所有权权能之一,这势必会损害受托人 的处置信托事务的自由。
(二) 委托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干预信托 我国信托法第21条、第23条、第40条分别规定了:委托人因特别事由 有权要求受托人调整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委托人有权解任存在重大过失的受托 人和委托人有权选任新受托人。而美国的信托法没有授予任何权利给委托人,日 本的信托法也只是规定了委托人请求法院调整的权利。这些委托人权利,在实质 上表明,委托人对于信托财产享有某种程度上的控制权,这当然来源于我国法律 对委托人信托财产所有权的认定,但也给财产独立性带来挑战,即便这体现了委 托人对信托的监督,但是直接行使权利,明显过于激进。(三) 委托人可因重大侵权行为变更受益人或解除信托 我国信托法第51条规定了委托人解除信托的权利。这项规定虽然符合 情理,但是不符合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要求。现在的信托多是商事信托,各方基于 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殊便利,进行了经济利益的预先安排,法律赋予委托人受侵 权时解除信托,而不是完全按照信托约定解除,存在过分干预经济活动的嫌疑。
委托人解除信托,导致信托财产受益和归属的变革,直接威胁着信托财产的独立 性。
(四) 委托人享有不当行为撤销权 我国信托法第22条规定了委托人有权申请法院撤销受托人违反信托 目的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委托人的这项权利在国外多是由受益人享有。委托人 一般不是信托财产利益的享有者,受益人作为实际利益相关方,应当由其行使撤 销权。我国的信托法中委托人享有并能行使过多的对信托财产权的权利,其实质 是破坏了信托关系中财产所有权和财产利益相分离的原则,最终是对信托财产独 立性起消极影响。四、 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信托的核心特征财产独立性需要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由于我国在相关 规定上的不明确、不完善、不健全,必然会有损信托优越性的发挥,制约我国信 托行业的发展,因而有必要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完善。
(一) 明确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受托人所有 从我国信托法的规定可以得出,委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这与 两大法系的国家都不同,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韩日等大陆法系对于信托财产的 归属均可推出由受托人所有。基于前文论述,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在我国信托法 中将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规定为受托人所有,这不仅是信托法理论的要求,而且也 是实践的必然选择。明确受托人归属,方能体现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才能体现信 托制度不同于委托代理制度,更好的体现信托的价值,同时实践中,受托人享有 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将更利于正常的经济法律活动,激发其管理财产的积极性。
我国信托法自2001年颁布一来,未有大的修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 认识的深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托在经济和金融中的特殊作用,有必要对原有的 围绕委托人信托财产所有权的规定作出相应修改,以适应商事信托迅速发展的今 天,也是信托成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一个健全完善的载体。(二) 建立健全信托财产登记制度 我国信托法第10条规定:设立信托,对于依据法律法规应当办理登记 的信托财产,应当办理信托登记。但是我国一直为建立可行的信托登记制度,这 与其他规定了信托登记的国家做法迥异,是制度配套上的明显缺失。这大大限制 了信托财产的范围,许多需要设立信托的财产难以被实践纳入,势必制约经济社 会的发展。笔者认为即便信托法不修改,信托登记制度也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建立 起来,原因是我国目前信托财产归委托人所有的前提下,唯有起公示作用的登记 制度才能起到对信托财产独立性的制度保障,否则信托财产的地位非常尴尬。建 立登记制度,可以明确哪些财产是信托财产,哪些财产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自由 财产,从而明确信托财产的界限,保持其独立性。并且登记起到一个公示作用, 利于利害关系人对信托关系各方的信息获取和监督,是我国商事信托发展成熟健 全的制度保障。
(三) 完善信托财产破产隔离保护 完善信托破产隔离职能是保护受益人和委托人利益的必然要求,目前 我国商事信托主要由六十多家大型信托公司开展,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化,这些 信托公司可能也面临着破产清算的风险,因而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破产隔离保护的 机制,以维护信托相关方的利益,并消除委托人的顾虑,从而反过来促进信托业 做大做强。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多是采用信托载体,因而完善信托的破产隔离机制,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信托法、破产法、证券法、信托公司 法等法律法规为信托财产破产隔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信托自产生到今天一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究其原因, 是其拥有信托财产独立性这一巨大优越性的创新,国内外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信 托法律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信托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我国应该不断 完善和健全信托法律制度,保障和促进信托的前行,特别是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的今天,信托会起到更为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作者:张磊 来源:商 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