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文章为探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72名成都医学 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及其对专业建设的看法进行了半结构化访 谈。访谈结果表明,受访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8%,65.3%的有过工作变动, 收入普遍偏低,就业最多的领域是企业(43.1%)和教育培训及公益事业(20.8%), 受访毕业生中有77.6%的认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对自己有帮助,并对专业的 实践体系、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对心理学的关注和认 可程度逐渐提高,社会对于心理学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适应社会需求, 2001年国家卫生部要求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设有临床心理科,同年医学院校中的首 批应用心理学专业随之建立[1]。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开设,为实现心理 学与医学的交融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何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构建具 有自身特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培养模式仍是各大医学院校不断探索的 问题。
目前,在医学院校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初衷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 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才,但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 为四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不符合执业医师资格报考条件[2],对毕业 生进入医疗卫生部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我国的心理咨 询与治疗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就业形势严峻,2015年教育部更是将应用心理学专 业列为“红牌专业”,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医学 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改革应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 入手。本研究对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对医学院校应 用心理学专业建设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成都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05级至2010 级的6届本科毕业生抽取72人,男性20人,女性52人,对其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 访谈内容包括当前工作状况、工作变动情况、对专业学习的看法、对专业建设的 建议等。
二、结果与分析(一)受访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状况 接受访谈的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为95.8%,65.3%的毕业生自参加工 作后有工作变动,毕业生的收入情况见表1。
(四)毕业生对专业学习的看法 受访毕业生中有77.6%的认为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自己有帮助,主 要表现在:加深自我认识,学会思考人生;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可以更好地自 我调控;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把握他人心理;学会理性客观地分析问题;对目前工 作有帮助(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教育、销售、心理咨询与治疗等)。5.6%的毕业 生认为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五)毕业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看法 受访毕业生对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体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 以及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体制等问题均提出意见和建议。
50%的受访毕业生对实践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实 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同时增加专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多与社会接触,多参与一些 与时俱进的科研课题;拓展实践领域,如医疗、教育、航空、整容咨询、HR、狱 警、青少年问题中心等;在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方面进行深入培训。
22.2%受访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提出意见:医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 生既学医学课程又学心理学课程,但感觉内容太庞杂,什么都学,结果什么没学 好,课程设置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
20.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体制有待改 进:主要集中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获得的是理学学位,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 格证和心理治疗师,大大限制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极 大地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5%的受访者对培养目标提出建议: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外的知识,多提供相关专业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参 加其他社会组织的相关讲座;尽早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三、讨论(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生存现状 就本次访谈结果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生存现状并不 乐观:
1.经济收入偏低 《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一项针对2011届大学 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484元(本科为 6155元,高职高专为4812元)[3],而在本次受访的毕业生中月薪5000元以上的不 足10%,在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受访者普遍报告目前收入情况并不理 想。
2.专业对口率低 就本次访谈结果来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尚可,但 多数受访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关系不大,只有少数毕业生在医院、学校 或者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从事心理咨询或教学工作,还有一些在企业从事人力资 源管理的工作,其他大部分毕业生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销售、行政、文秘等与专 业培养目标不同的工作,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能进入期望从事的行业。
究其原因,尽管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医学背景,目前 我国医学院校四年制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只能授予理学学位,该专业毕业生不具备 报考临床执业医师的资格,即使进入医院也大多只能从事行政管理和文秘的工作, 只有极少数能够对口从事心理辅助工作;而在医院以外的用人单位眼中,医学院 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并没有特殊的优势。此外,由 于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起步晚,普及程度不高,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才 需求有限,致使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工作一展所长,同 时获取满意回报,使很多毕业生选择转行。
在本次访谈中,笔者注意到一些可喜的现象,如本专业毕业生开始逐 渐进入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域(如公益组织、社工机构等)就职,他们的工作可能是 带领弱势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有生理或心理残障的群体进行康复训 练等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日后毕业生的就业思路, 同时还能为在校学生提供众多的实践机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二)课程设置的调整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时间都不长,办学经验不足, 缺乏成熟的参考模式[4]。几乎所有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都由 医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构成,而这两个学科课程繁多,学生难以在4年时间内完 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并实习,因此,在专业培养上对课程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形成 “基础医学+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培养模式[5],这使得该专业毕业生感觉 医学和心理学都学了,但都只学了皮毛,使之与其他非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 生竞争心理学相关工作岗位时反而存在不足。
(三)实践体系的调整 访谈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提到,应该进一步增加实践课程,不仅是学 时的增加,实践领域和内容也应该予以拓展。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于学校提供的医院、学 校、少管所,以及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社工组织等。从表3中可以看出,心理 咨询与治疗机构才是最希望进入的实习机构,然而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成熟的、具 有社会公信力的、具备培养大量实习生的实力、且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心理咨询与 治疗机构寥寥可数,导致本专业能够如愿进入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的实习生数量 极少。虽然医院能够为实习生提供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学习机会,但更多的实 习医院仍沿用与医学实习生相同的“转科”模式,并未因专业的不同而对应用心理 学专业实习生做出不同的实习安排,但这种实习模式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 职业训练。
目前,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心理咨询与治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与销售等方向。随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 在校学生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也越来越明确,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鼓励 他们多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如,人力资源管理、青少年问题处理、 犯罪心理研究、整容咨询、社工工作等),可以是学校统一组织的,亦可以是学 生凭个人能力获得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拓展实践领域,又可以让 学生有机会进行更深入的实践。
(四)培养目标的调整 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需要,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科学思维和实践 技能,在医疗、教育、行政、企业、事业、社区等单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 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不难看出, 该培养目标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本次访谈结果显示若根据就业率、薪 资和就业满意度看,目前的专业教育距实现该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然而,作为大 学,不仅是一个培养职业素养的地方,更应是一个促进和引导个人成长的殿堂, 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着眼于职业发展,更要突出其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 更深入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塑造更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现人文 关怀,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的特殊之处。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固然是 评判专业成败的硬指标,应是目前专业教育努力的方向,然而对于发掘学生的个 人潜力、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时常自省的习惯等目标不应该被应用心理学 专业教育轻视或遗忘。从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受访毕业生都承认应用心理学的 专业学习对其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专业学习对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即使 在非对口的工作中)有积极的意义。这样的结果,对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 和鼓励。
四、建议与对策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 效果。
第二,合理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 有针对性地建立和丰富见习和实习基地。
第三,合理设置医学与心理学课程安排,并利用医学院校的医学优势, 突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发掘与专业对口的职业,拓宽就业思路。
第四,丰富和深化现有培养目标,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学生个人成 长中的特殊积极作用。
第五,合理调整教育体制,力求学制与专业特色匹配。
作者:张惠 戴冰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