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鉴赏”语文拓展课的教学
“电影鉴赏”语文拓展课的教学 电影,尤其是经久不衰、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它涵盖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多门学科。不少影片由经典的文学名 著改编而来,这些电影在选材立意、情节线索、叙事技巧、结构安排、人物形象 塑造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很多学生抱怨周末只不过是“换 了一个地方写作业而已”。在思考如何布置周末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和教研组内 的几位电影爱好者进行了“电影鉴赏”语文拓展课的教学。
一、周五拓展课:以电影知识的讲解奠定鉴赏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搞清电影与小说的区别,笔者先布置七年级学生阅读《动 物农场》,阅读完之后,再利用周五的拓展课来观看电影《动物农场》,并要求 学生边看边记录,寻找电影和小说对表现人物和表达主题所采用手法的相似点和 不同点(细节描摹是两者的共通点,但是手法的呈现方式不同:一个通过特写镜 头、画面和背景音乐展现;
一个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体现)。有了阅读的 基础,在学生观看电影时,笔者有意识地在情节的高潮处暂停。如当播放到老少 校演讲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画面把其神态动作描写出来,然后翻开原作进行对比, 找出自己与原作的差距。又如在播放到尖嗓煽动大家反抗雪球时,笔者提供三种 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并探讨原因,以让学生明白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再通过 反复推敲琢磨,了解文字和电影间的联系。通过这堂课的探究,学生基本明白了 电影该如何看,明白了镜头、音乐对表现主题的关键作用。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了解电影的手法,笔者在第二堂拓展 课上推荐了微电影《黑洞》《下一层》给学生看,让他们明白如何来看懂微电影 所表达的主题。15~20分钟的影片,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了“象征”手法对主题的 作用。同时,笔者继续让学生关注背景音乐,探讨背景音乐对紧张、舒缓气氛的 烘托作用。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探究“典型人物的塑造除关注神态、语言、动 作等细节外还需关注服饰、配饰等物件”。
第三堂课,笔者先播放微电影《百花深处》《过山车》,让学生体味 人物的表现所隐含的深层寓意。接着播放《地球的那一端》《鸟鸟鸟》,并要求 学生关注通过动作来展现心理的表现手法。通过三次集中讲解,学生了解了电影的一些基本知识。接下来的拓展 课,笔者选择《神奇飞书》《彼得与狼》《父亲》等微电影,让学生自由探索, 多角度地进行解读,以达到思维的深入。在学生观看电影前,笔者布置任务:分 小组从特写镜头的选人、背景音乐的陪衬、画面色彩的选择、动作心理的联合等 角度作观看记录,同时探讨电影的主题。
二、周末作业:围绕经典电影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笔者推荐学生在周末观看的电影如下:
鉴于《动物农场》反映的是苏联的历史,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 推荐的第一部电影是美国电影《兵临城下》。这部电影以二战为背景,讲述的是 斯大林格勒战役。思考题的设置,一是围绕“特写镜头的意图和人性的优劣”来设 置,如探讨康宁格少校抽烟这个特写镜头的意图,政委丹尼洛夫与敌军康宁格少 校人性的对比,等等。二是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如结合瓦西里的表现来探讨“何 为英雄”。三是引导学生写人物评析,如写敌对双方的人身上的特质。
推荐的第二部电影是美国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也是 有关二战的,放在《兵临城下》之后观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次 围绕关键词来确定思考题:探讨电影中的“温暖”“宣传”“友谊”;
探讨“人性”在每 个人身上的体现。
同时,笔者还试着出一些 思考题还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考问题的 严谨度,如看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后让学生思考:请你想象一下,小男孩在 “纳粹”的教育与洗礼后,才认识那个犹太小男孩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 的思考题,关注的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以及人物的个性特征,学生要综观全局才能 解决。
思考题是学生深入观影的抓手,要想提升学生的表达和鉴赏能力,高 质量的思考题至关重要。
三、“群影鉴赏”课:以“同主题”“同国家”电影的对比来提升学生的思 维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电影鉴赏能力之后,笔者借鉴“群文阅读”的概念,开设了“群影鉴赏”课,即用一堂课对三部电影进行探究。
如就《动物农场》《兵临城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三部电影, 引导学生围绕“贯穿三部影片的线索各是什么”“三部影片中都有‘古堡’,这个设计 有什么意图”“美与丑在三部电影中的体现”展开探究。
又如以“爱”为主题,选择美国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国电影《钢 的琴》和法国电影《美女和野兽》,引导学生对比人物选择的差异、塑造人物手 段的异同、细节刻画和场面描摹的侧重等。
再如印度电影的对比。印度电影往往选用一个小的切口来体现一个温 暖的主题。《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面对所谓的“差生”;
《三傻大 闹宝莱坞》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绽放自己”的主题。
《为爱灭亡》《萨拉提的颜色》等电影也是如此。就这些电影,笔者让学生分析 主演阿米尔·汗在不同电影中的不同表现,进而延伸到对印度电影特色的探讨。
(责任编辑:方龙云)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7年5期 作者:李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