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剖析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剖析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范文 作为一名高中的音乐教师,当务之急是我们应该怎样用 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去面对高中生。在此,我 想结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折射的现代教育理念和 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2009年湖北新课改以来自己的教学 实践,从相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几个方面谈 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一、应体现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 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根本方式就是以情感人,以美 育人。在音乐课程中,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
1.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主,改变重技轻艺的思想, 提倡技术为音乐服务。
2.高中音乐课应以音乐欣赏为主,让音乐充满音乐课堂。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情感体验的主要渠道,让学 生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从感情的愉悦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 鸣。
3.由于听觉与视觉艺术同富形象思维的范畴,在音乐教 学中可以借助具有视像性、具体性的画面。如借用挂图、多 媒体等教学手段。我在音乐课堂上适当地应用了一些音乐课 件,有时甚至是播放电影片段,教学效果就非常好,很能引 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氛围也很轻松活泼。二、提倡综合化音乐课堂 (一)综合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正是适应这一理念,并且 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其意义表现在:
1.通过综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审美教育的质量, 促成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全 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有利于培养他们全面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寻找音乐与其他方面 的有机联系,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
1.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综合,主要指音乐与舞蹈、戏 曲、电影、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如让学生通过舞蹈来表现音 乐等。
2.音乐与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主要指音乐与政治、 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综合,如,有些音乐与这种文化 产生的民族、地理、历史条件、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这种 综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音乐与自然学科的综合,指音乐与数学、电脑、物理、 生理、体操的学科的综合。如在讲音值、节奏等内容时,就 完全可以与数量概念结合讲解。
三、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探究式学习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 师指导下主动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发现与探 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新的课程观认为:学习者是整个 课程的核心,它明确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了学生 的“学”,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点是非 常重要的,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挑战。
(一)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知识、信息的摄 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采用探究式学习更具可行性。
其意义表现在: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 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教学环境。
2.把学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加 强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同时加强课外音乐活 动。如:组建小乐队、合唱队等,多提供以学生为主体的实 践环境。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高中音乐长期不受重视,跟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也 很有关系,这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 和必修学科,相应的,我们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
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 教育、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改善功能。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 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了综合的评价机制,确 定了“异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 作性原则”等。在评价方式和方法上,提出了“形成性评价 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 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其意义在于:
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 极性。
2.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3.有利于多渠道地获取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提高教学 质量。
4.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社会交往 合作能力。
5.有利于锻炼师生的评价能力。
(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多让学生参与评价。
2.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捕捉学生的长处、兴趣、 爱好,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
3.在评价方式和方法上,还要因时、因地制宜,以鼓励 为主,培养学生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