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成长
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成长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 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 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 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 形成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上都提到 了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由此可见,学生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 对生活的体验、经历、认识和感悟。体验学习是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每一个儿童在 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 为能力的源动力。一、植根于儿童的经历,触发情感体验 情感性是体验学习的重要特点,体验本身就伴随着情感, 情感才是体验的动力。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拨动 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感情“动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积极 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道德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 内化道德知识并践行道德认知。基于此,品德教学中,教师 应立足儿童的实际生活,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历,从熟悉 的事物和场景入手,使呈现的内容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进 一步升华,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钱从哪里来》一课,出租车司机一天的辛苦工 作,是学生父母的一个缩影,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 触到的,并能够理解的一项工作。出租车司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身影和画面,激起了学生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勾起了 学生对父母为家庭生活奔波的往事,学生心中包含对父母的 理解、尊重和感激,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又如,执教二年级下册《家乡物产多又多》一课,教师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课上晒晒自己所了解的家乡物产, 引导学生在汇报时给物产分类,有水果类、工艺品类、渔牧 产类、食品类等。同时,了解家乡物产的方法,有问大人、 田间观察、看电视、上网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老友 粉视频”,了解其特点;
开展壮志路小学“舌尖上的水街” 活动,展销家乡的物产。以上活动根植学生的经历,看完“老 友粉视频”后,教师除了让学生能够说出其来历、特点以外, 还要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或者让学生讲讲老友粉的小事, 说说家乡人的老友粉情节,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 感,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二、体验活动引导反思,激发体验自觉 生活体验论提出:“以体验反思实践为主,采取从生活 体验、从反思体悟、从实践内化的模式出发。”生活体验论 强调品德教育应着重体验意义与生活实践,让学生接触真实 的事物,掌握体验事物及现象的感觉,进而将此体验概念化、 实践化与生活化。
例如,《家庭小账本》第一课时,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 计“父母的工作我最懂”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调查活动 并体验父母的工作,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此时追问:“爸爸工作忙吗?他有没有跟你说过工作的事?看到他这么忙 碌,你有什么感受?”通过活动,引领学生亲身感受父母的 工作,唤起学生的记忆,促进学生对问题认识进一步加深, 使得后续引导建立在学生自身情感体验上,从而让学生学会 理解父母,突破认识瓶颈,激发学生体验自觉。
小学品德课不仅仅是要开展体验活动,更重要的是引导 学生进行反思。课程标准也指出:“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 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 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式是形成认识、转化行 为能力的源动力。”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有爱心、有责任 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例如,在“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生活体 验馆的环节:小丽有拖延症,两个小时还没有完成作业,如 果你是小丽,你能完成吗?为什么?通过模拟表演,集体讨 论:“为什么之前2小时不能完成,现在40分钟就完成了呢?” 教师板书:定目标 合理安排。通过体验,让学生懂得善于 动脑、克服困难、珍惜时间。
又如,执教《校外探路》一课,教师先结合第一课时学 过的平面图,出示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 及生活经历贴路牌,认识主要的路名;
其次分小组寻找学校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标志性建筑;
再次教师出示路线图范例, 引导学生归纳画路线图的方法,了解路线图的作用。值得称 赞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效运用路线图范例,引导学生归纳画路线图的方法:确定出发点、标明方向、用简 单图形标出沿途标志性建筑、用箭头指明路线方向、标出目 的地,不仅让学生学会画路线图,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 验探路的乐趣。
三、体验延伸生活实践,促进知行统一 品德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创造更美好的社 会。因此,体验一定要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体验是 为生活而学习的“实践性”学习,促使学生以更丰富、更多 元、更有信心的方式表现自己。如《钱从哪里来》教学即将 结束时,我出示“我能做、我要做”的行动表,号召学生在 生活中做家务,成为家庭的小主人,在实践中积极做好自己 的事,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为父母盛饭菜……通过体验反 思,才能达到知行统一。
例如,教学《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教师采取以下教 学策略:(1)猜一猜:用肢体比划时间,认识钟表;
(2) 演一演:劝说有不良作息的明明;
(3)谈一谈:实话实说 自己的作息时间;
(4)排一排:同一时段要写作业、踢球、 洗衣服该怎么合理安排。在学生谈自己的作息时间时,教师 应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按时休息、按时上学的意义。此外, 教师还可以加入早睡早起的科学依据。如在实践环节设计一 个两难问题,即闯红灯与按时到校,这样会比原来设计的排 一排环节更具实效性,毕竟原来的设计更倾向于统筹问题。
四、从三个观察视角反思课堂教学是否促进学生成长1.学生的思维是否灵动 学生的思维是否灵动,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指针。
学生发言的面、发言的次数是重要的体现。当学生在课堂上 自发举手时,就表明他们的大脑正在积极运转,有强烈的表 达欲望,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因此,用具有思考 价值的问题点燃并保护学生举手的热情,是观察和衡量一节 课是否成功的重要表征之一。例如,教学《站立起来的中国 人》一课,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北京申奥成功?” 先告诉学生申奥要从经济实力、社会安定、体育大国、举办 经验、设施条件五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核,这是学生原来的知 识盲点。经过教师点拨,学生根据条件寻找依据,思维活跃。
2.学生的身体是否活动 体验活动要有层次,要把握好时间,要适度。例如,《和 钟姐姐交朋友》一课,教师用钟面做板书,学生每回答一个 关键问题,教师就奖励一朵花,并贴在钟面上相应的时刻, 低年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学生的情绪是否悦动 情绪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观察 情绪,就像是倾听或观察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他们对某一课 的学习效果。例如,《家里的钱从哪里来》一课教学,学生 因为有体验,所以在写行为卡的时候,能够自然流露对父母 的感恩。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打动他们的心灵, 才能让他们在饱满的情绪状态中进行认知活动,触发真实的道德体验,转化为行为能力。又如,在《我和小伙伴》一课 教学中,师生做“小羊过桥”的实验,还请学生演一演。学 生通过表演、交流、反思,想出两只羊安全过河的方法。教 材是生活的缩影,要让学生明白两只羊只有谦让才能顺利过 桥,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课内延伸到 生活中,品德课则更有实效。
总之,在思品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基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