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要有一个刺猬取暖的距离】刺猬是怎么取暖的

家校合作要有一个刺猬取暖的距离

家校合作要有一个刺猬取暖的距离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王永林 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办学” “开门办学”成了一些校长经常说的话。学校对家长开放的 领域越来越多,家校互相介入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办人民 满意的教育”也让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将家长的满意度测评作 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在一些地区家长 拥有一票否决学校的“话语权”。照理说,家长与学校的亲 密合作、充分沟通能形成较强的育人合力,但随着家校教育 责任主体的互相越界,家校教育成了模糊地带,却引发了系 列问题。

一、透视:家校越界教育的背后 (一)这是家校沟通还是教育干涉 案例1:“大家都是刚进一年级,凭什么就把我们家小 祺的学号排在最后47号?这个数字也很不好。这还没开始学 习我们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再说这个学号你是根据什么标准 来排的呢?要是不行就抽签。”开学第二天,一年级年轻的 吴老师就接到了家长的电话。从小吴老师那纠结而又无奈的 语气里大家明白了事情的大概,开学各班老师为了学习方便 都随机确定了学生的学号,可没想到小祺的妈妈对号码这么 介意,本来调整一下也无所谓,可现在已经公布给学生,再 调换更容易产生矛盾。家长的催问电话,让吴老师很是烦恼, 这学号又不是上车牌,还挑吉祥号。有心不理,又怕家长投诉,一调查,没事也会给人留下班主任工作能力不强,和家 长沟通不畅的印象,要是沾上了有投诉“一票否决”,那可 就亏了,否掉了职称晋升、否掉了评优评先,要是影响了学 校考核,还拖累了别人。

案例2:期末各班评“三好学生”,按照“德、智、体、 美”综合评定,这本是正常不过的事,可六年级的胡老师这 次可摊上事了。小飞的家长在学校大吵大闹,责问为什么他 们家的小飞期末成绩很好却没评到“三好生”。胡老师拿出 了学生的选票,跟家长解释,除了成绩还要看平时表现,最 终还要经过同学们的票选。可家长就是不依不饶,扬言要到 各个主管部门投诉,上传网络。虽然班主任一再坚持,可学 校为了息事宁人,竟然补发了一张奖状。最后胡老师愤而辞 去了班主任职务。

其实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老师因为怀孕需要经 常请假产检而遭到家长的联名要求更换老师;
因为一次考试 班级成绩低于平行班就要求换老师;
“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 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当实验品?”这样责问并不鲜见;
因 为对班级纪律或对老师的授课有疑问就让家长轮流驻班听 课;
因为孩子同桌成绩不理想,家长立即要求调位置;
还有 班级部分家长认为小学阶段孩子只要开心就好,另一部分家 长则认为老师的作业太少,甚至跟别的学校对比,认为老师 没有尽力;
有些家长更是通过网络对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行 为“指点”,内容涉及“一堂课该怎么教”“为什么让成绩一般的孩子当班干部”“课表这样排不合理”等微观性的教 学和管理问题,有的家长甚至选择去论坛发匿名帖“声讨” 老师。显然这样的家校深入“合作”,已经干涉了学校的教 育教学,影响了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这是家校合作还是责任转嫁 案例1:五年级的学生家长张女士最近很是恼火,因为 新来的数学老师经常发短信通知家长打印各种家庭作业,或 是试卷或是老师认为重要的真题。要是在班上还能打印好带 回去。可有时候下班到家才收到,就得到很远的打印店去打 印,工作一天已经很累,还得费心费时地打印试卷,可不做 又怕孩子第二天被老师批评,更怕影响孩子学习,甚是郁闷。

班级里像李女士这样家里没有打印机的还有很多。

案例2:三年级李琳琳的家长最近在朋友圈感慨,自己 差不多能做个兼职老师了。每天孩子的语、数、英各项作业 都要家长签字,背诵的要签、默写的要签、《补充习题》要 签、错题集要签,有时候还得进行批改,写上检查意见。要 是孩子急着上学,没怎么看就签上名字,凑巧那天作业做的 准确率不高或者有漏题,说不定就接到老师的问责电话。要 是遇上期末、调研,那就更忙了,一个一个词语地听写,一 篇一篇课文抽背,一题一题数学检查,有时候搞到深更半夜, 几欲崩溃。真是搞不清是孩子在读书还是她在读书,是老师 在教书还是她在教书。

至于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一起制作小报、同读一本书、做亲子实验、和孩子一起看指定电影、进行亲子诗 文竞赛,那是太正常的事了,当然很多时候演变成“全家总 动员”,孩子的作业真的变成了“家庭作业”。隔三差五还 要配合学校到班级里教孩子们包水饺、做寿司、摆果盘、剪 窗花……很多家长感觉要是没两把刷子都让孩子在班级里 抬不起头,甚至感觉枉为孩子的父母。

这样的“家校合作”造成的影响首先是角色混淆,情绪 对立,家长做了学校、老师、学生的事,老师又做了家长的 事,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学生不像学生,都不能 专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其次是彼此感到身心疲惫,因为 家长的过多介入,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多方顾忌,教育的 专业性难以实施,感觉谁都可以对课堂“指指点点”,教师 缺少教育尊严,造成部分教师不敢管、不愿管,不得不迁就 家长和学生不合理的要求,产生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消极思 想。而家长在一次次的陪读、检查中也是抱怨不断,影响了 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三是在这样的合作下,孩子并没有 取得明显地进步。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孩子的身心发展, 实现的前提是家校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不 能达成很好的统一,有时候反而起到了阻滞的作用。

二、思考:家校合作互相越界的根源 (一)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理解不够全面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 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但现在很多人把“人民满意”等同于家 长满意,到处扯着大旗说事。家长只是人民的一部分,人民 中也包括教师和学生本身。“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不是只 对某一个孩子,是教育整体情况,更不是一位家长对自己孩 子教育的满意,不能以偏盖全。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是符合 教育规律,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真正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绝大多数人满意的教育,更多地体现在 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方面。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专业性很 强的工作,它的评定更多地应该由教育内行的人参与。这样 可以避免学校产生“外行评价内行”“外行决定内行”的抱 怨,也可以避免学校和教师片面地为了满意率而无原则地取 悦家长,学校也能够“理直气壮”地办教育,教师也能够“心 无旁骛”地抓教学。

(二)家长、教师的权责不够明确 家校合作的关键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能够明确自 己的权利和职责,能够定位好自身的角色,并在家长与学校 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何赋权承责,赋于家长和 教师怎样的权利和责任?这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没有 一个明确的条例或制度,大家都是出于自己理解和判断。立 场不同,出发点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就难免出现 诸如家长说“你培养年轻教师可以理解,但我们家孩子只有 一个,凭什么拿我们孩子练手。”教师说“家庭作业是在家 里完成的,家长检查是责任。”这样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级入学的时候,就有一个明确的家校责任手册或一份制度,也 许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缺少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 目前,QQ群、微信群成了家校沟通的主阵地,有时候个 别现象在群里公然发问,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将问题升 温。当家长和学校、教师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多采用直接 向当事人责问,向上级主管部门投诉,联名抗议等形式。虽 然在教育先进的省份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家委会,但据笔者了 解其所起作用却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是开学开个会,结束开 个会;
有的是为了出台政策或者不方便学校出面的事情应个 景,走个过场。在家委会成员的选择上也是选取对学校当前 工作比较认同的家长参加,参与个体缺少代表性。家委会成 员在主动参与学校工作方面缺少应有的氛围。当教师遭到投 诉,家长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也缺少家长、学校、社会人士共 同组成的申诉、调解机构和相应的应急机制,造成教师产生 教育主管机构“一调查,没有问题,也会说不清”思想。

(四)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认识不足 三、探寻:家校合作形成聚力的路径 (一)建构科学有效的家校议事体系 1.建立家校合作的议事机构 当前学校的发展变革需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家长、社 区的有效参与是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必要条件。《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 理和监督”,“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 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各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校级家 委会成员来自于各年级,年级家委会成员来自于各班级,要 达到每班至少有一位家长,还要是不同层次的家长代表,他 们对家校合作有着一定的参与热情。要明确家委会成员的权 利和义务。学校应该在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等方面定期向家 委会汇报并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校服征订、综合实践地点确 定、膳食管理等方面必须要有家长共同参与商讨,平时的工 作主动邀请家长参与监督。家长的有效参与既起到考虑周密、 提醒监督的作用,也起到向其他家长宣传解释的桥梁作用。

在居委会可以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由家长、学校、社 区工作人员、法律顾问共同组成,平时用于指导家长提升家 校合作的能力,帮助建立各类学生德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 当教师和家长产生矛盾而家委会又无法调解时,可以担任家 长、教师权利申诉委员会,可以召开听证会,让双方当事人 有说话的地方。

高校可以建立家校合作的研究项目,研究指导家校合作 的科学操作。省一级的政府部门可以设立家校教育的专门机 构。其实在这方面国外也有很多的经验可循,例如美国就设 立了“全美家长参与教育联合会”,专门致力于呼吁并组织 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区教委工作和学校管理当中,在地方层 面,美国各州的教育委员会、法国各级地方教育管理委员会中都必须有家长代表,德国各州的教育行政委员会在通过课 程计划时必须有家长参与。

2.制定家校合作的政策法规 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的今天,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正日 益深入人心,这都需要学校在制度层面上做出回应。教育主 管部门应该制订家校合作的政策法规,对家校合作的范围和 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在学校办学效果的衡量方面要有详细 的跟踪考评。其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学校更好地发展,办 符合教育规律的“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有投诉“一 票否决”。

(二)明确家校主体的具体权责范围 在家校合作中生产互相越界、互相干涉的现象,一个关 键因素就是家长和老师都不能明确自己的权责范围。虽然教 育部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 指导意见》,其中提到 “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指导下履行 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职责。” 但界定模糊。学校可以通过签定协议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 和义务。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先例:在美国加州,通过制定政 策、专项拨款的方式鼓励教师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的 责任和义务,约束双方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在英国,父母 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会与校方签订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包括学校对家长做出的承诺,以及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做出的 承诺两部分。在香港教育署于1999年6月,鼓励各学校自行制定一份《家校合作宣言》,明确规定家长、教师、学生各自 的责任,使各方面努力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也可 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地借鉴。

对于家校各方主体的权责范围,有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不 应围绕学校开设的课程转,不要围绕着应付学校和考试转, 要以教育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也有指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和学会学习的职责,但不 是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学校教育属于专业领域,教 师是专业人才,所谓术有专攻,如何科学安排各科教师,教 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等,学校和教师往往会有自己的考虑, 家长不宜过多干涉,即便家长有认为不妥的地方,也应通过 家长委员会等机构提出建议,以取得妥善的解决方案。而批 改作业、辅导功课、印制试卷……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领域 的专业教育活动,不能向家长转移。

在家长进课堂方面,很多学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 采取家长自愿申报,特长优先的方式,征集家长志愿者,而 不是“统一要求”或“轮流做庄”,让家长志愿者们带领学 生们做手工、烘焙蛋挞、讲解异国风情、折纸、讲解国防知 识、讲法律、话雾霾、做实验、拍卖物品、DIY曲奇制作等。

有的学校家长义工还协助指挥放学交通、管理图书室、参加 综合实践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强化家校协作的理念认知培训 1.强化家校协作宣传。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报刊栏等方式, 结合开学、结业、平时的特殊节日进行家校协作的宣传。让 家长和老师意识到家校合作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 既要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把握好介入 的尺度。

2.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父 母、或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法定监护人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 有首要责任。儿童的最大利益将是他们主要关心的事。”我 国《教育法》也要求:“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适当方 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 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 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 护人进行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表述, 更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学习了解。只有对“儿童主体”这一定 位坚定不移,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深入理解,才不会因为 一次考试、一次教师调整而牵动神经。

3.进行家校协作能力的培训。家校有效合作需要老师和 家长之间换位思考,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充分包容和互相 信任,这需要一定的合作技巧。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国 内外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先进理论和实践,来提升家校协作 能力。例如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家长教师联谊会、永远起 航计划、阿旺斯计划等家校合作项目,都可以为有效合作提供实践中介。

家校合作是现代办学制度的必然趋势。如何科学有效地 进行合作,让人不禁想起刺猬取暖的故事:寒冷的冬天,刺 猬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却因为忍受不了彼 此的长刺,很快就各自跑开。可是天气实在太冷,它们又想 要靠在一起取暖,于是反复地聚、分,不断在受冻与受刺中 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出了一个既可以互相取暖而又不 至于被彼此刺伤的距离。家校合作也应该保持这样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