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
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 妇产科学是与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并驾齐驱的临床医学四大主要 学科,是一门独立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 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女性病人生殖系统疾病学习的特殊性,患者不大愿意 配合临床教学。如何改革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效率 和效果,是一个重要而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近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 们作了一些偿试得岀几点体会。1、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试验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 提条件,教学观念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的 作用。一般的来讲,以往的教学模式很直白,很少缺乏临床与实践结合的部分, 在很多医学院中,医学教师大多数都比较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使用 知识与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我们就要积极 的转变了教育观念,首先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进行合理的转变。教师将培养医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医学院的学生们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 析病情,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主 要是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教学,对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参 与型教学2,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与主动行动,启发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 到临床实际中,锻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很少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在临床教师的安排下每天重 复的开“化验单”,粘贴“化验单”,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提倡教师把实 习同学真正当成“准住院医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工作中,认为自己也是临 床工作的主体,自己已经是“准医生”了,这样学生的自我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 主动的参与到临床实践中。这一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内部各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以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2、消除性别顾虑,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但由于妇产科学内容多而复杂, 又具有特殊性,以及扩招后学生总体素质下降,不愿意学习妇产科学的男生越来 越多。如何让男生学好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要对 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强调学好妇产科学的重要性,男生之所以不屑于学好妇产 科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绝大多数男生认为自己是专科生,而且又是男性,以后到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认为即使学好 了也无用武之地,还不如多看看其他书籍或千别的事情,他们将精力多放在内科、 外科的学习上,对西医妇产科学不屑一顾,持这种态度者占绝大多数;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产科患者拒绝男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 查的情况屡见不鲜,故男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阶段易陷入尴尬境地;
(3)个人 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性别差异使得男生对妇产科学有一种本能的心理抵触,而且 社会上对男医生做妇产科检查存在着偏见,认为男生从事妇产科工作就“不正经”, 男生在正常教学中看录像片也觉得难为情等;
(4)虽然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自行创业,但也不会从事妇产科学 方面的工作。
3、完善规章制度,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规 章制度是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教研室规范教学查房制度、 教学病例收治制度,学生实习转科等制度,严格实习生的管理与监督。此外,我 教研室还定期开展专业、课程、临床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同时听取专家组和学生 的意见,对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 题,合理采纳和改革教学方法。除此,我们还设立了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包括 出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对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教研室主 任、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开展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 对于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 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直观的了解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临床指导下 也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压缩性指导, 在讲解每个教学内容时候都有一定的多样化,把临床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临床 典型病例为主线,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教 师最好留有一定的医学作业,例如在结束一节医学临床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让学 生写出心得,自己拟定一些学习报告来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临床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技术,妇产科是所有医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们只有在合理的教学模 式下才能更好的学会知识。为了培养更多的妇产科人才教师们在临床带教的过程 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任玫 陈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