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 公共事业管理

浅析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

浅析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1999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专业发展 迅速,专业点迅速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各个层次均有院校开设此专业。但 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置略显 杂乱、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如何定位此专业,如何调整 专业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普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 人才这一体系上。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实际,此类人才应具体包括三大类 型,即应用型研究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复合人才。其基本的培养模式 应当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尊重学生的优良个性,强化个人优势培养,引导 学生个人优势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坚持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其核 心是切实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根据其个人 特点实施适合其发展的不同的教学模式。

1 坚持本科生教育导师制是实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针对性的实施因材施教和多元化人才 培养模式的前提。本科生导师制正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制度之一。本科生导师 制是指高校在对本科生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选聘一些具有较高思 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且要 在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学生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它能更好的贯彻全面育 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素 质的全面发展,彰显出高等教育的品质与价值。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实行学生教育导师制,为每个班级配备导师,全 面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导师工作以“尊重差异,因材施 教”为原则,贯穿于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

班级导师负责班级30人的学习与生活,是学生最为亲近的老师,对班级 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最为直接和真实的了解。其具体工作职责包括:指导学 生学习、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班级导师 均为专业课授课教师,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在授课的过程能够随时发现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点,尽早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并适时进行调整。专 业要求班级导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2 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设置课程是实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模式实施的工具,任何培养模式的实施都需要符 合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设置来完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管理 人才。其专业本身的特点使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呈现宽基础、专业性不明朗等问题。

这也造成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的局面,出现专业技能不强,无明显对口就 业岗位等问题。

社会认可度直接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应当紧紧把握毕业生的 就业去向,通过“出口”培养“入口”。因此应当在保证专业共性的前提下,结合毕业 生就业去向,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依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毕业生去向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企业就业、国家省市地方政府部门就业、国内 外继续深造。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针对这三大类就业去向,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缩短社会和校园之间的距离,切实做到多元化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企业,每年在此 类型单位就业的学生占到60%左右,因此,应当开设有助于学生在企业就业的相关 课程。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在企业从事行政助理大类工作,我们开设了文秘类(管理 学、现代文秘、公文写作、公务礼仪等)、财务会计类(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组织行为学等)专业课程。

国家教育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学习现代管 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 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从专业本身特征来 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有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意愿,但此类工作 大多需要进行全国或省市举行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时 应当有侧重性的开设培养学生基本公共管理类能力素质的课程。如开设公共事业 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社会工作实务、公共经 济学等相关课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也保证了学生的先进政治素养。

同时专业也经常开设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情况介绍的系统讲座,提高学生 公共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深造的主观意愿, 而且部分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努力是有考取硕士研究生或是第二学位的潜力 的。因此针对这部分希望并且具备一定潜力的学生来说,在大学四年内努力缩短 其同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在理论掌握、知识系统上的差别,进入国内外高校继续 学习深造也是本专业就业方向之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所学课程较为分散,知识体系较为多元,这也在 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专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根据2008届至 2011届毕业生考研的情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考取经济类、管理 类、教育类等多学科大类的研究生。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实 行多元化培养模式,针对本身成绩较好且有意愿继续深造的学生在数学、外语、 经济学等基础课程授课上实行AB班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 求。同时,为拓展学生考研专业可选择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 (一)、(二)、(三)、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门,合计15个学分的数学类基础 课。为学生打下坚实数学基础,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在专业选 择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候选余地。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是实行多元化人才 培养模式的平台 各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管理专业往往存在着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学生 应用技能缺失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强化实践 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技能培养。例如本专业开设了实用电子排版技术、Excel及行 政管理应用、办公自动化操作、会计实务实训等校内实践课程。并配合全国计算 机等级认证、国际商务秘书资格认证、会计从业资格认证等考试鼓励学生将所学 内容转化为国家及相关部门认可的证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今后就业做 好硬件准备。

同时,本专业还积极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行政服务大厅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根据专业所学内容在行政服务大厅各办 事窗口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工作实践。在此实践过程中不仅考察了学生的专业 素养,将专业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公共管理中,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为人处事、接触 社会的实际能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实施“3+1”教学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进行理论 知识学习,第四年主要以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为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今后发展 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进行学习或在校外进行实践。即针对需要继续进修 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在校内进行各类考试的准备,相关教师给予必要的辅 导。针对需要就业的学生,可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在校外的实践单位进行毕业实 践。在实际工作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 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攒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并将毕业实践单位和就业单 位结合起来,缩短学校和就业单位之间的距离。在毕业设计阶段,鼓励学生将毕业 设计和毕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确定毕业论文 题目,一边实习一边撰写论文。通过这一模式,学生毕业论文不再是空空而谈,而是 基于现实问题的分析,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直接 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