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

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策略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应该 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多年来初中数学教 学最突出的问题还是耗时多,效率低。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 师问,学生答;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的“师 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辛苦, 学生痛苦。这种状况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 实施,也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因此,笔者对 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构建了初中数学 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以 教师的创新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帮 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不是完全 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 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 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 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 深,使学生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不断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自身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笔者现所授的课程 是八年级(1)班和八年级(8)班的数学课,从七年级起就 有针对性地逐步对学生采用预设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 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极大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一、设境导入——预设与生成的前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 用,做好铺垫,创设好情境,引导好学生。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根据课程 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事例、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A.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他们产生 共鸣。B.借助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有用资源,产生直观感受。

比如,在学习《你的判断对吗》,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 有些结论光靠观察来判断是不准确的,要靠严格的推理,数 学离不开说理。从学生的热门话题:刘谦入手,奇妙的魔术 给我带来的一次次视觉的震撼。学生对此非常痴迷,这正是 切入课题最好的素材。接着用在网上收集的有趣的错觉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亲身体会到“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 学生一边惊叹世界的神奇,一边对今天要学的内容充满了神 往。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体会非常深刻。同时激发了 他们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C.设计有趣的课堂教学模 式,丰富学生课堂生活。

二、互动交流——预设与生成的途径 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促 进。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制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从 封闭的“复习铺垫”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真实性和挑战 性的问题,首先,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 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在问题解决任务的驱 动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得到激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因此,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 参与为师生积极有效互动提供了思维涌动的源动力。其次, 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 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只不过在这 些方案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而这恰恰能使学生的各种基础 性“资源生成”得以实现。因此,不同学生所生成的“基础 性资源”为师生有效互动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资源”。为 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急于 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 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 的课型和内容,运用互动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 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促进知 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资源生成——预设与生成的主体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过程,为了推进教学,促进 “过程生成”,首先,教师要有渴望意料之外情况发生的放 开心态,有了这种放开的心态,教师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 过程中对“人”有深层次的关注;
其次,教师对课堂信息要 有一定的敏感度,努力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生资源;

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并作出准确 的价值判断,向着“育人”目标实现的方向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地得到生 成和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又可能会动态生成出许多新资 源:包括新的问题、新的认识、新的方案等等,需要通过教 师的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量的目 标发展。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难点时,教 师可选择这样的方法:手拿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提 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 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 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举例, 因为学生对这样的情景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并且非常的熟 悉,也非常的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利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和积极 情感,再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水到渠成。

四、提升感悟——预设与生成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绝对不是依靠学生的单向活动就可以自 发地推进,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推进者”角色作用 的主动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有效的互动,学生就可能 变成一盘散沙,教学也将失去意义。因此,教师的回应反馈 将直接影响课堂的进展,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往更深次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回应反馈无效,教师和学生就会停留在原来 的水平上没有任何进展;
回应反馈有效,学生又会生成出许 多新资源,教师再回应反馈……这样就能使课堂教学过程不 断地往前推进。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回应反馈:第一,当个别学生资源对于全班学生有价值时, 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
第二,当不同学生对知识 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尽管这种见解 有时还比较稚嫩,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疏理并加以提炼和 提升;
第三,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准 确表达的情况时,这正是学生思维含糊不清、甚至混乱的具 体表现。学生的“模糊”恰恰说明他们有想法,说明他们有 发展的需要。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模糊提升到清晰,这一提 升也正是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 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 亲历和验证,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巩固运用——预设与生成的升华 依据目标,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 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 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下课前5-10分钟的时间,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课堂检测,老师可以在行间走动抽改, 可以让学生互批等多种形式反馈。老师对这节课的效果很快 就掌握了,学生也通过随堂测验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和学生们没有虚度这一 年多的时间,而我也没有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 们轻松地学到了学习的方法,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现在一 进课堂,学生们就会主动开始学习,会主动提出问题,而能解决问题的同学也会主动答疑,甚至很多学生主动站到讲台 上解答疑问,讲解习题归纳总结学习内容。这样的教与学也 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七年级期终测试中,全班及格率100%, 平均分82.7分。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一个起点,今后我将继 续沿着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前行,迎接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董银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论与实 践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豪华.精心预设,生成完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10年35期 [3] 盛德荣.解决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J].新课 程(中).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