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英语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的创新分析
哑巴英语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的创新分析 一、“哑巴英语”的成因 1.传统英语教学思维中一些落后的理念仍在作祟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获 取,而对于学生英语技能的训练没有达到同等重视的程度。确切地说,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英语学习往往当成一种知识培 训、知识巩固,而缺少对学生英语技巧的全面培训,甚至认 为,当一个人的英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自动产生英语 语言技能。笔者调查发现,在这错误认识驱使下的重知识而 轻技能式的英语教学行为至今还普遍存在。
众所周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 是要服务于日常交际而不是要成为语言知识专家,人们在日 常交际中所需使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只是英语知识海洋中的 沧海一粟。那么,把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主要花在英语语言 知识的学习上,而不是日常生活交往所必需的语言技能的训 练上,岂不是一种浪费?看一个有点极端的例子,中国的文 盲其汉语言知识不可谓不缺乏,但基本能说一口流利的汉 语;
他们并没有因为汉语言知识的缺乏而感到十分的不方便, 但是可以想象,如果他们身处中国却不能说流利的汉语会有 何种感受。
此外,虽然语言专家们对于人类是如何获得语言能力众 说纷纭,但是他们对于语言运用能力(即语言技能)的发展 和提高有着共同的看法,那就是包括英语在内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运用技能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听、 说、读、写实践训练而形成和提高的,而并非是在语言知识 积累到一定的量之后而自动产生的。
2.浮躁的教育教学功利化的考量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影 响 在人际交往中,以口头方式得体使用英语的能力是中学 生应该得到发展的英语语言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准中关于它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要求。然而反思我们目前的高 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发现,这一语言技能的培养已经普遍被 边缘化甚至是缺失。教育教学效果功利化追求得到充分体现 的应试教学模式的盛行是其主要原因,为考而教、为考而学、 为考而研、不考不教、不考不学、不考不研的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的高考英语试题主要包括检查学生听、读、写技能 的听力题、阅读理解题和书面表达题,因为实际操作的困难 而唯独没有直接检测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试题。尽管有高中 英语口语测试,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信度原本就不高的测 试成绩对高校录取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各种各样的中学生 英语口语竞赛每年都在进行,然而比起高考成绩,竞赛的结 果也就很难引起广大师生对英语口头表达技能训练的普遍 重视和积极性。
3.对于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 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用的忽视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面对应试压力,很多老师对于语言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相互促进作用思考和重视不够。
二、“英语哑巴”的“福音” 课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为了引导 “英语哑巴”开口说话,笔者从变革目前高中英语课文教学 中老师们的一些惯常做法入手,试图探究具有现实意义的治 疗“哑巴英语”的策略,以期为“英语哑巴”带来“福音” 并引发普遍的关注。
1.改变课文“读”的方式 目前在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中,学生大多被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带着问题阅读语篇,并同时依据语篇 内容给出问题答案的任务。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这一步 骤中,教师要求学生采用的课文阅读方式多为默读,确切地 说是默看。这是因为人在默看时,仅由视觉中枢把所看到的 文字素材传递给大脑,这样可以从容地进行思考和提高阅读 速度,并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然而,仅仅要求学生通过 默读(默看)的方式获取文章信息固然是考虑到了课文教学 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功能,但是这种做法却是把课文教学简 单化为阅读教学,而忽视了课文教学的其他功能,这其中就 包含训练学生英语口头表达技能的功能。
为了实现在课文教学中逐步训练学生英语口头表达技 能,高中起始年级阶段的英语课文教学课堂上可以尝试将默 读(默看)课文获取信息的方式调整为朗读课文来获取信息。
通过让学生朗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课文,教师首先可以发现并指出他们在单词发音、单词连读、语调变化、句 中停顿以及语速掌控等方面的不足,然后指导他们通过一定 的训练而进行有关知识的弥补,并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利用 课后零散时间进行不懈的朗读练习。通过这种“朗读练习→ 朗读指导→朗读再练习”循环往复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式的 的朗读训练,学生们在读英语时则会逐渐字正腔圆、口齿伶 俐,而不再是结结巴巴,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为真实交际 中能说出英语打下必备的基础。英语专家刘承沛教授曾说, “朗读和听写是学外语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基础阶段必须坚 持。千万不能因为现行各种英语测试不考这两项而放弃。” 朗读练习虽是英语口头表达技能训练的初级形式,它所产生 的最大益处却在于让学生享受说英语的乐趣,提高他们说英 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他们在实际交际中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
有了兴趣和自信心,何愁不会调动起他们自觉利用课余零散 时间自主训练英语口头表达技能的积极性呢? 当然,笔者并非是要倡导在课文教学中完全用朗读取代 默读(默看),而是要根据教学目的而有所侧重。但是,我 们绝不可将目光仅仅盯着阅读训练而忽视利用课文教学进 行朗读指导,决不可无视朗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 达技能的必要性。
2.改变问题“答”的方式 在进行课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后,为了检查学生能否从 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教师会要求学生回答有关问题。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师 生间就回答问题的方式常有一种“默契”,那就是学生直接 读出含有回答问题所需相关信息的语句或者语段,甚至直接 说出“根据文章第某节第某行可知”即可。这种回答问题的 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以较短的时间判断出学生是否获取有效 信息,但这种方式的长期使用则会造成问题驱使下的学生英 语思维训练的不足,甚至是缺失,而与此同时,含有英语思 维内涵的口头表达技能训练也就随之缺失。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如果说课文朗读训练是高中英语 口头表达技能训练的基础,那么课文阅读理解题的英语思考 和回答训练则是高中英语口头表达技能训练的延伸,是对实 际英语交际的真实模拟。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打破这种问题 回答方式的“默契”,取而代之,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英语语 言去回答问题。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根据问题要求,用英 语对课文中相关语句、语段进行信息再加工,然后对问题做 出回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受到了挑战、得 到了训练;
与此同时,学生还能渐渐学会根据问题设问的方 式,使用更为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 情感,能够在各种问题所营造的丰富多彩的交际情境中学会 把握用语分寸和调整英语表达方式。这个过程使得学生的英 语口头表达技能训练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增加了思维内 涵,增添了真实交际性。
需要指出的是,从传统意义上讲,这种课文阅读理解题的英语思考和回答训练方式在使用的初期将面临很大的挑 战,那就是由于学生答题时间的延长而给教师按时完成教学 进度造成很大压力。但是,仅仅为了完成进度而忽略了对学 生口头表达技能进行必要训练的英语教学又有什么意义 呢?教学不是简单地完成教教材,而是要科学地利用教材去 教学生、去发展学生;
那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所谓 的教学进度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也未尝不可!更何况随着 训练的深入,学生的英语思维速度也必将逐步提高,这种回 答训练所花费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会随之减少。
综上所述,这种课文阅读理解题的英语思考和回答训练 的使用,看似是学生回答问题方式变化的一小步,却是学生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所迈出的一大步!长期坚持在课文 教学中使用该方式,历经几年高中英语学习,学生在日常人 际交往中有效使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就会随着他们 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而同步有效提高。
3.培养背诵篇章的习惯 课文背诵训练不仅离不开口头表述,而且对学生的英语 口头表达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另外一方面,它体现了 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要求,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口头 表达储备丰富的语言材料,提供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所以 帮助学生养成背诵课文语篇的良好习惯必将有助于他们英 语口头表达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1.背诵内容的量要从少到多,从语句到语段,再至语篇,循序渐进;
2.背诵内容的英语语知运用要从简到繁,逐步覆盖学生 需要掌握的主要语言知识;
3.背诵内容的话题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国内外普遍 关心的问题(例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
绝大多数高中学生缺少真实英语语言环境,从某种意义 上讲,英语课文就是他们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通过背 诵这些语篇,在品味英语语言知识使用方法、自觉增强英语 语感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文化素养,丰富他们的 英语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