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1500字_活着读后感1500字左右大全

活着读后感1500字

活着读后感1500字 活着读后感1500字(一):
《活着》读后感1500字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叫福贵的老人悲惨的一生。福贵以前是一个阔少爷, 家境很好,但到了他爹这一代,家道开始衰败,他爹爹生活奢侈、挥霍。而福贵 比起父亲来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吃喝嫖赌,无恶不做,最后在一次赌博中,上 当受骗,把自己家的土地全部输给了别人。他的家境一落千丈,父亲也被气死。

从此,他和母亲、妻子、女儿相依为命,过起了自力更生的农家生活。母亲由于 过于劳累,生病在床,一次,福贵去给母亲取药,被国民党抓住,作为庄丁送上 前线。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一次次的死亡,他思念自己的 亲人,渴望能够活下去。两年后,他幸运的回到了家,母亲原来已经死了。悲伤 之余,唯一能让他高兴的是他有了一个儿子,但是,他不幸命运这时候才刚刚拉 开序幕。福贵家庭虽然贫穷,一家人却生活的十分幸福,儿子有庆也在健康的成 长,一次学校组织给县长的太太献血。有庆由于先天的营养不良,再加上抽血过 多竟然死去。福贵又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自此,全家完全沉浸在了一种悲痛 的氛围之中。一向到又聋又哑的女儿出嫁时,全家才有了一点欢乐。然而,上天 并不怜悯这可怜的人,仍旧一次一次的把难以忍受的苦难向他降临。先是自己的 女儿难产而死。之后是自己的妻子难以忍受丧子、丧女的双 重打击而去世。福贵只得和女婿二喜以及外甥苦根生活在一齐。然而 更加让人难以意料的是,二喜却在劳动时,不慎被两块水泥板夹死。自己的唯一 一个亲人--外甥苦根最后也意外的离老人而去!!最后,和老人相依为伴的只有 一头老牛。

一次次的死亡,都是主人公老福贵不紧不满、平静宁和的叙述出来的, 该长哭当哭时,他无动于衷,该唏嘘感慨时,他不肯多谈半点。老福贵把所有汹 涌的情感都潜进了冷漠的叙述之中,我的心中却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我不敢想 象,谁也不敢想象,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换作是我们,我们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 气!但老福贵却活了下来,而且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老福贵是这样说的: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 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貌,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 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悲哀,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 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 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 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 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 一齐的……环境描写的句子 我真的不想折腾我的感情,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但是应对着这 样欲哭无泪、欲叹无声的叙述,谁的感情不像一锅煮沸的水呢? 人为什么而活着?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但是, 我却觉得作者余华说的更有道理。短篇作文 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 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妻子家珍,她对人活着的好处看 的明白清楚。她告诉福贵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 新鞋”。这不是对余华这种“活的哲理”的最好诠释吗?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 然的过程。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倾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 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 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活着读后感1500字(二):
活着读后感1500字 用了三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当时真是感慨良多,此刻坐在电脑前敲 下这些字,略记一下我的思绪。

对余华的关注也是正因别人,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次正确的选取, 余华的笔下的世界让我认识了另一种人生。对于这本书,早就想读了,只是当时没有找到,于是先读了《许三观 卖血记》,不一样的故事却又有着某种相似。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 读完小学和中学。以前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 小说4部,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种文字,在近三十 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8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 士勋章(2004年),中国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等。现为杭州市文联专业作 家。

这本书以一个故事的讲述作为脉络,我作为一个旁听者,和观众一齐 聆听着故事亲身体会者的讲述。主人公叫做福贵,典型的中国古老的名字。以前 父母总是会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代表着自己和祖辈的寄托。福贵的家人当然也 是想他能够大福大贵,可真的是这样,就不会有接下里的故事了。如果名字能够 决定一切,那么中国会减少多少杯具啊,但是寄托只是寄托,和现实还是有很多 难以企及的差距。年轻的福贵生活放荡,纨绔子弟能够说,家境优越,地主父亲。

但是越是这样的家庭就越难有优秀的儿女,福贵的眼中,生活就是享受和挥霍, 不顾父亲的反对,不顾妻子的心伤…最后有一天,他把家业败光了,输在了赌博 上,输给了龙二。为了还债,父亲卖了家业,搬出了祖宅。然后父亲去世了,或 者说是被他气死的,接连的不幸还在继续… 一个人只有有所经历才会有所成长,仿佛福贵也就一夜之间长大了。

他向龙二租了五亩地,然后开始了未来的生活。所谓祸不单行,岳父带走了妻子 家珍,只留下了自己,母亲和幼小的女儿。不久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来了, 一家人团圆。其实无论多么不幸,只要有爱就还是会有幸福的。又过了不久,母 亲病了,妻子安排福贵到城里请医生,但是意外又发生了。阴差阳错间他进了军 队,开始了几年的胆战心惊,之后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也解放了福贵。回到家 里的福贵,母亲去世了,可爱的女儿也正因一场病而又聋又哑… 生活还在继续,此刻的福贵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他知道了自己的职 责,明白了自己的生活。那段中国的历史,真的不是我们正常人能够承受的。

生活如果没有了信仰和追求,就算是苟延残喘,无异于行尸走肉。虽 然没有了物质财富,但还有天伦之乐,还有妻女相伴左右,又有什么可追求的呢?贫苦的生活困扰着每个普通中国人,包括福贵一家。儿子有庆,到了 必须的上学年纪,他们为了有足够的钱,决定将女儿凤霞送给别人抚养,之后给 了别人当佣人。但是与凤霞的爱,还是让他们决定留下凤霞,一家人一齐,什么 困难都能够战胜。很快到了大跃进时期,此刻的妻子正因常年劳累得了软骨病, 妻子本是大家小姐,正因他却又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有庆和凤霞都是懂事的孩 子,这或许也算是不幸中的有幸吧!可事情很少有绝对的,正因善良,有庆为县 长夫人输血结果正因医生的自私和想要邀功,让年轻的有庆正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当然最早知道这个噩耗的是福贵,虽然他极度忍受不了,但为了妻子和女儿,他 还是把有庆埋在了村西的地里,找个借口安慰还在病中的妻子。可夜夜的脚步还 是暴露了事实,妻子还是知道了真相。一度,他以为妻子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 药了。可奇迹还是发生了,妻子竟然好了,能正常生活了。

没有了儿子,女儿还是他们的牵挂。正因又聋又哑,到了出嫁年纪的 凤霞只能在羡慕中和别人的闲话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最后有一天,女儿迎来了 她的春天。虽然这个女婿是个偏头,但是女儿与他两情相悦,这就足够了。而且 这个女婿还真的是个好人。女婿名叫二喜,风风光光地娶走了凤霞,两个人生活 还算不错。福贵和家珍都很满意,有一天女儿女婿告诉他们他们也有了爱的结晶, 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但是凤霞的生产却带走了她的生命,还是在那家医院, 那个夺走有庆生命的医院。

家珍不久之后也去世了,正因病魔,正因悲哀,正因无牵无挂。只剩 下他,女婿,还有女儿的孩子,苦根。二喜带着苦根每一天工作,怀念凤霞。但 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二喜被石板活活夹死了。当他赶到那家小小的医院,已经 见不到二喜的最后一面了。带着苦根,生活还是要继续。

苦难已经经历太多,就不会正因苦难的深入而有所难以承受了。

苦根真的是个苦孩子,没见过母亲的芳颜,不久父亲又去世了。

但是命运还是没放过他,正因贫穷,苦根竟然被一碗很难吃到的豆子 撑死了。(lz13)这种死法,也许有人会觉得很可笑,但是透过表面却有难以言尽 的凄凉。

于是,就只剩下他了,孤独的存在这个世上。最痛苦的不是死去,而 是留下来承受所有的痛苦,但是他已经不再痛苦了,正因他所爱的人都已经远离 痛苦了。之后,他的伴侣变成了一头牛,至少这样他就不会孤单了。人生的最 后时光,和一头牛相伴,他也学会了自娱自乐。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即使没 有一个人相伴,为了死去的亲人,爱人,还是要继续活着… 一个人的生活,没有什么舍不得,该是你的谁也拿不走,不是你的, 谁也留不住。

活着,有好处就好,还是有很多不好表达… 我们都要好好活着。

活着读后感1500字(三):
《活着》读后感1500字 即便是柔和了结局,由张艺谋导演、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 同名电影至今仍因敏感的政治问题未能够透过广电审批,无法进入影院公映。

这是作为电影的悲哀,却是作为小说的幸运。主人公福贵青年时是一 个阔少爷,嗜赌成性的他将家中祖辈积攒下来的庞大家业全部输光,省悟后的他 和母亲、女儿过起了穷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青年时的过错 付出沉重的代价:他去为母亲求医,半途上却被国民党残兵抓了壮丁;
县长的老 婆生孩子需要输血,结果儿子被不负职责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之后发现县长竟 是福贵在国民党军队时同生共死的小战友春生春生在席卷全国的文革中经不住 迫害,悬梁自尽;
凤霞嫁了个好女婿,可没想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
两个孩子 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
几年后,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惨死,福贵便把外 孙接到了乡下和他相依为命;
但是好日子没几年,小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 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终,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做伴,每一天朝 出暮归奔波于田间…… 名为《活着》,讲述的却是关于一个个关于死亡的事情。它在一个广 阔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但有意地淡化了社会政治背景,而更主要的是把它当 作孕育苦难的生存环境,一个磨练人性的“炼炉”。如果没有这条不可否认的环境 线索,人物和事件就像照相馆里拍一寸照,换来换去都是一抹色单调的背衬。主 人公福贵的一生就挣扎在这样一个“炼炉”中,他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的 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户外给他带来的震荡与困窘,目睹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逝。

许多评论家认为,《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是作者在自己 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无门的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新路。然而作者自己似乎都还 没有准备好如何走下去,这从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就能够体 现。任何读者都会觉得小说开头更像是孩子信手的涂鸦“我比此刻年轻十岁的时 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 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村舍田野……这位老人之后和我 一齐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 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与同时代的苏童、莫言风格类似。

就像作者在小说前言中所说,“人是为或者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 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钟情煽情的作家,因此他 在创作中也用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为了叙 述而叙述,毫无矫揉造作之态。99zuowen,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 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入人心的表现手法 完成了一次对生命好处的哲学追问。

小说主人公福贵过往的一生是痛苦的,然而,他淡然地讲述了他无法 想象的经历。福贵以死去亲人的名字称呼老牛,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情寄托到了 老牛身上,而老牛似亲人般给予了福贵继续活着的期望。福贵与亲人之间本能、 朴素、温暖的亲情不仅仅没有消失,而且在苦难的折磨下不断得到充实和升华, 并成为福贵坦然直面人生变故的精神支柱。如果有一天老牛死去,福贵活着的期 望依然不会破灭,他还要为自己而活着,而且会好好地活着。因此,在小说的末 尾,福贵郑重其事地对他自己的后事做出妥善安排:他在枕头下放上十元钱,以 便发现尸体的人能够好好安葬他。善待自己也是慰藉亲人的一种方式。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 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生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 夜来临。”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仅 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好处。对命运最有力的反抗,是对 生命的召唤。不管是为了崇高轰轰烈烈地死,还是不为任何卑微坚韧地活着,都 是一种生命的尊严。

活着读后感1500字(四):活着读后感1500字 活着,承载了多少好处、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 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 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
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 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 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而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没 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 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 切,无视现实的职责;
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 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主角的重担;
看尽生死后,麻 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 藏,老年做和尚。"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 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但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 触及。小说以时刻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 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 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之后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 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
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完美的期望,让 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 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 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主角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 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 说。大多数人就应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 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期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 每一天来回奔命。因此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 为杯具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 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正因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正因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 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 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 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
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 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 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 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 《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 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职责,去忍受现实给予我 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因此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 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最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 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 们和时刻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告诉 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好处?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好处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 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好处。

那到底该怎样活着? 老人对生命的态度总是让我很敬畏。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荡后,眼前 的一切都已经变得无所谓了。他们不担心是否会被炒鱿鱼,不担心是否有战争,不担心下一周的股市行情或者说是不愿去操心了。这就如同余华所说的就是为了 活着而活着。

这么说来,老人的态度也就是孩童的态度了。在我们绞尽脑汁去寻思 到底什么是活着、该怎样活着的时候,造物主在我们背后偷偷的笑了。原来,他 早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终点就是起点。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手握答案,只是这轻 易而来的结论在没有经历现实的验证之前我们不愿意坚信。于是,我们用一生的 时刻来验证它。验证结束,生命也就接近终点了。

呵呵,无数大家都说不清的事,我怎样又能说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 余华的《活着》以后说一些关于活着的话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们去多言。我们还是像福贵那样,日出 而作,日落而归。然后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跟一个飘过的人一齐翻阅那些或痛苦 或甜蜜的回忆,最后拍拍屁股,在夕阳下抽着烟斗回家去! 活着读后感1500字(五):
《活着》读后感1500字 这辈子想起来就这样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 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这样的命。年轻的时候靠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到头 来命都差点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 着。” 余华《活着》 《活着》是一篇读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翻开书页的不忍,那 种合上书本后的隐隐不快,我很想知道一个人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 撑他在遭遇到一连串的打击后还能顽强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双亲的 痛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最后的落单与那头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回 首以前,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福贵是生 者的赞誉或是悲哀,之于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却又不得不为他的淡然而心生丝丝敬 意他用平静的面容掩饰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平淡是福, 活着真好。是呀活着真好,更何况是活在幸福当中。一向以来我都是个平凡的女 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样貌,平凡的日子波澜不惊,也曾幻想过不平凡,也曾 期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轰轰烈烈,然而父母告诉我,平凡点好,平凡了就会淡然, 就会宠辱不惊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老师说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读书, 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淀、成长;
朋友亦说,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一天都开 心得没心没肺。平凡好吗?我对着镜子问那满镜的平凡,镜子里的朦胧玻璃后的 水银说,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别人是一种幸福。

于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阁楼,我在散发微微霉气的书架上寻觅的时候, 那本薄薄的小书兀自闯入我的镜片,泛黄的书页,向我倾诉着它的不简单,那个 叫做余华的人,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正常却也不正常的故事, 福贵于是闯进了我的生活,情绪在那娓娓叙说的过程中起了涟漪,《活着》就是 这样,用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的一次对生命好处的哲学追问。纵使余华不是 一个擅于煽情的作家,然而与平常之处的发掘,那漫不经心的笔触却直击读者的 心灵。

人之处总是单纯得像杯白开水,那时候的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平凡什么 是轰烈,那时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强烈的目的,也许是一时的好奇也许是一 时的氛围让自己有了瞬时的冲动。于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总与“半途而废”相伴, 也总会为了搭几块积木而拒绝吃饭这一切,全看兴趣的大小。在此刻看来小时候 的行为是那么的脆弱,正因背后支撑这一行为的唯有兴趣,全没有什么“崇高的 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个时候的自己也从不会迷茫不会对自己的生命感慨万 千,于是,那时的生命也是最有韧性的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很多时候,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的日子里,感觉幸福一下子远行,孤独 与寂寞,悲哀与难过,许许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袭来,有过快乐的忧伤, 也有忧伤的绝望,扬起的嘴角,是那么的倔强,没有泪水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有 心痛。一个人的坚强,那种超负荷的难捱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然而所有的悲观在 遭遇到福贵时变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贵时变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 乐,而是还没有适应快乐。因此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时候捉襟见肘,自 己不坚强也要打着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没有资格难过,我还能够 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点滴,好好活着,为了自己也为了关心自己的人, 为了这更长更远的明天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