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是让别人看的思维导图_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 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 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 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眼下已经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常态。

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注重课外书籍的阅读。然而,深入阅读课 堂,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仍存在着阅读内容随意、 形式单一的现象,导致阅读效率低。同时,教师也对如何有 效指导学生的阅读存在着困惑。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 如何让教师的指导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如果 能借助某种工具将思维过程、阅读体验等转换成可视化的语 言,这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就会逐步走向深入,最终他们的 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思维导图”, 无疑是个很好的载体! 阅读思维导图,利用文字、图画、线条等的组合,图文 并茂地将无形的思维可视化,把纯粹单一的文字变成彩色的、 富有创意的个性图画,有利于信息的梳理、存储以及发散性 思维的开发。它操作性强,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也 可以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完成。它概括性强、信息量大,方 便学生展示交流。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导图也 日趋丰实、完善,彰显个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领他们的阅读向思维更深处漫溯。

一、巧用导图的形象性——为整本书阅读激趣思维导图以其形象、直观、个性的表达,把阅读过程中 单调乏味的文字变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图形,能发散学 生的思维,更能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是为了深层次 地品析感悟文本的语言和思想情感,是一次奇妙的探索、发 现之旅。

如,一开学,我先让学生把假期中阅读的好书以导图的 方式向大家展示、推荐,再以同伴的点赞数作为这本书的心 动指数,最后根据心动指数的高低确定本学期小组或班级的 共读书目。这样,既让假期的阅读“留痕”,又检测了学生 的阅读质量,同时也选择出一批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为学生 的阅读导航,可谓一举多得。以下为部分学生的假期阅读导 图。(图一、图二) 当孩子们拿着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神采飞扬地向同伴 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时,其效果不是以前纯文字的好书推荐 卡所能比拟的。风格迥异的导图如同一份份故事海报,亮丽 的图片、鲜艳的色彩、创意的图形和自由的线条,撞击着孩 子们大脑的每一个细胞,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大家 围在一张张阅读导图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哇,你推荐的书和我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导图完全不 一样哦!” “看了你的导图,我都忍不住了,你先借我读读呗,我 要先睹为快!”“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以得益。”我想在这 样强烈的阅读期待下开启的整本书阅读之旅,我们已经迈出 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借用导图的提炼性——为整本书阅读把脉 对阅读整本书来说,思维导图的功用是多元的,它既能 梳理信息、整体构建,又可以引发思维、增强记忆,还可以 提供思路、复述故事、交流分享、提高认识。“整本书阅读”, 关键是整体。在读书交流时,我们要始终有整体的观念。比 如,对情节连贯性较强的小说类作品而言,要让学生抓住人 物和事件的主要线索,提炼成连贯的、整体的画面,让隐形 的思维直观化。

比如,共读《鲁滨孙漂流记》时,先让学生自由初读, 对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让孩子们试着画一画鲁滨孙的 漂流路线图:“他依次到过哪些地方?待了几年? 干了些 什么?”这样,从整体上梳理了整个故事的文路,让学生初 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印象,既方便记忆,又能为孩子复述整 个故事提供思路,是一份很好的“阅读地图”。一些孩子还 尝试把自己的思维导图用电脑进行了再加工,可谓独具匠心。

三、妙用导图的启迪性——为整本书阅读提质 师生共读整本书,一些教师常常不注意阅读规律,大包 大揽、无微不至地“指点”。如此,反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 兴趣,破坏了学生的阅读“胃口”,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 性。也有的教师只提供一份推荐阅读的书单,让学生自由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浅尝辄止。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指导时 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在指导学生阅读《木偶奇遇记》时, 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在导读课上,我利用头脑风暴理论,借助故事题目的题 眼“奇遇”两字,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提前对故事发展进行预测,形成思维导图,使他们对文本产 生阅读期待,也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体悟打下基础。经过一 段时间的自主阅读之后,课堂上,我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对阅 读导图进行解说。从文本的解读到图形的设计、重点的提炼, 乃至线形符号的创意,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 在故事情节上围绕“奇遇”进行建构,有的从主角匹诺曹性 格的一次次转变为切入口进行解读,还有的从童话故事奇特 的想象进入研读。全班47个读者,就有47份“私人订制”的 阅读导图。(图三、图四) 看似简单的一张思维导图,其包含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丰 富多彩的。学生要对整本书有全盘的阅读体验,先对文本进 行内化,然后对所获得的阅读体验进行梳理、整合、概括、 表达,并对如何展示进行设计、编排。同时,在与同伴分享 交流时,他们要进行解说、辩论……俗话说:文章写长并不 难,长话短说才是真本事。把一本书读薄,读成一张图,是 真正的深层次阅读,是学生阅读思维系统化的体现。

四、活用导图的发散性——为整本书阅读增效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更 多的理解切入点,对文本的解读更具个性与创意,也更富有 真实性。

在《狼王梦》阅读推进课上,我先启发学生:“古诗有 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一本书时,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读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然后师 生在一起讨论:可以从哪些视角阅读这个故事。学生们经过 交流分享,确定了狼群的角度、狼崽的角度、母狼的角度、 梦想的角度等多个视角。(图五)当从不同的多个角度去解 读人物、品读故事时,孩子们收获的必将是不一样的“狼王 梦”。

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我还引导学生开展比较阅读,感 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狼”的形象。这样从一本书的多角度品 读到延展至一类书的阅读。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阅读活动, 孩子们对“狼”的形象的解读更丰满、更具张力! 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寻梦?撑一支长 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整本书有效、深度的阅读指 导,教师要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这支“长篙”,引领孩子的阅 读向思维更深处漫溯,让他们满载一船的阅读收获,在书海 里快乐地遨游! [本文转自 第—论文网代写小学教育论文] wWw.dYLW.nEt[ 参 考 文 献 ] [1] 沈美红.让阅读点亮孩子的智慧人生[J].教学 研究,2013(5). [2] 朱建华.探寻深度阅读的途径[J].小学语文教 学,2015(7). [3] 李美月.“悦”读五部曲[J].新课堂,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