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 1“双师型”教师的起源与界定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在我国是由职教学者王义澄首 次描述定义的(1990年)。之后在职教师资建设中被不断关注, 并屡次出现于官方文件中,如近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文件 中“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就被空前推高。目前在高职院校 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被高度关注,并得到了大力发展, “双师型”教师受到了空前的青睐。何谓“双师型”教师, 目前在职教学界有多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孙建波的 “五种说”。从以上“五种说”说来看,对于“双师型”教 师的涵义界定,都没从规定性的角度定义,各个职业技术学 院根据自身实际的不同给出了纲领性的涵义界定。2高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释 教师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并在教育机构中承担教育 教学工作的人,是一种社会职业。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 小学教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其从业者必须掌 握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技能,才能胜任这一职业, 可见高等师范教育具有显著的高职教育属性。因此成熟于职 教领域的“双师型”教师也适用于高师师资建设,且高师领 域“重理论、轻实践”由来已久,从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 高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作为高 师的“双师型”教师不应是高校教师资格证和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简单罗列,应该是在作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与中小学 教师的教学实践的双重实践中,以完成中小学教育教学为切 入点,不断渗透、开发学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综合实战能 力。一方面授于学生通识知识、教师教育类知识、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知识。因此 高师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方面的行家,同时还 是精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里手,是真正的“学者型教师”, 也是真正的高校、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临床专家”。
3高师小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内涵解释 高师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师的一个专业,其师资队 伍建设中的“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应从属于前者高师的解释。
但体育教育专业有其特殊性,因而从微观角度,体育教育专 业的“双师”又有其更显微的内涵解释。体育教学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课堂教学活动多以直观的运动技术实践课程的形 式呈现,偏重于操作、运动技术、身体活动的行为表现,而以 知识记忆与分析的脑力思维活动相对较少,其重视“技能、 技术”的传授与学习,但又不是其全部。高师小学体育教育 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1)应具有宽厚的通识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身 体素质,卓越的运动技能技术,广泛的运动兴趣。(2)应具有 良好的教学水平,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精通高校体育教育 教学实践、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 际,解决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真正的教育教学“临床专家”。(3)熟悉小学体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解新课程标准理 念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需求,能指导学生完成教育 实习工作,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简言之,高师 小学体育教育专业视域下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有高校体 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又要有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与素质。
4高师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 实施措施 4.1培养模式 按目前的现状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适合采用 “在职间断培训”、“高校-小学”校校合作的模式进行。
学校就近寻找条件许可的合作小学,做为师资培训的合作实 验学校,建立牢固的校校合作体制。选择该专业的中青年教 师、小学体育教学法专职教师,让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走出 去,到合作小学进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训练。
4.2培养实施措施 4.2.1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培养 放下架子,端正态度,定期到基层小学、实习学校了解小 学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见习、实习、调研、观摩优质 体育课等形式来培养对小学体育工作的情意认知,确立小学 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4.2.2加强小学体育“新课标”下的相关文件、教辅教 材、教师 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了解小学体育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 教师用书《体育与健康》(三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 ~6年级)教材的学习,以及小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社会交 往、健康饮食等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学习。
4.2.3参与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教学实践 技能 接受“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教师,每个学期要完成以下 规定性内容,见表2。
4.2.4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科学研讨工作 参与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研讨工作,解决教学实践中 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临床指导”,以实践 经验丰富与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实现“先行后知,知而再行” 的反思性研讨活动。
5建议 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机构、使“双师型”教师培养 制度化,考评、考核定量化,以此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设健康发展。如,在高校科研处成立“双师型”教师师资建 设办公室,以各系科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小教法教师为成员, 进行各系科师资的培养方法、量化考核制度的制定。以规范 化、制度化、职称评模优先化的运作形式促进、激励“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建立“高校-小学”校校联合 的合作双赢共同体。建立牢固长期的合作机制,实现互惠双 赢。尽最大可能,增加合作学校的实践资金投入,帮其解决教学中的学术问题、教法问题,为其开展校该课题研究、新课 程开发,助其训练运动比赛队伍等,取得合作学校的信任与 重视。使合作小学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 践的“试验田”,从而促进高校双师师资建设的更大发展空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