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育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学什么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育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育研究 —、引言 国内院校于1982年开始引进欧美的MBA教中育,1993年把工商管理 学科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至2004年中国有343所普 通高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1]。工商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 了大量高级管理人才,然而,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教育部高教司于 2004年对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 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从供需来看,总体平衡但存在局部供给不足和局部供给过 剩;从学生能力和素质看,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能力、开拓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 力需要加强;从人才培养的过程来看,高校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 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和教学管理弱化,缺乏专业实习,忽视个性培 养,人才‘趋同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缺乏案例教学,教学 经费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高教司从宏观上给出了5点政策建议[1]其中,有 四点都是如何突出办学特色。本文从微观上探析如何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 育。

二、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实验时间不足。这由三方面原因引起:有些高校缺乏实验室没有专 门实验教师;有些高校有实验室但对实验课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实验教+才,实 验时间不足;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大型企业软件。目前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普 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即可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际并 非如此。企业、政府等用人单位不是需要会考试的人而是需要能干实事的人。许 多学生通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但不会使用企业常用软件、不懂数据库的基本操 作。

2外语学而不用。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大多从小学总课时的20%左右, 在学生业余时间中这个比例还更高些;然而,外语能力差几乎是中国非外语专业 学生的通病。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测试办法不科学,仅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测试, 不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因为测试方法导致教学环节设计不科学。教学 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为了达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标准。语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仅凭一张试卷考察学生的语法、词汇、阅读能力,并不能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很多非外语专业学生,不会利用所学外语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许 多学生连本专业外文文献都看不懂更谈不上用外语写作专业文章。三是没有营造 学习外语的环境。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哑巴外语’永远提不高外语的 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外语教育并不重视语言环境的营造,有的学校外语课堂不 能实现全外语教学,有的甚至是汉语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缺乏用外语交流的机 会。

3通识教育未达目的,人文教育弱化。“传统上通识 教育(generaleducation)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数学和自 然科学教育等。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愈益加强的时代通识教 育的范畴也相应地得到了拓宽很多大学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的 教育包括进去,并在通识教育中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更注重通识 教育的整合性、目的性和确定性。目前的人文教育具有明显的知识化、科学化、 工具化倾向,存在明显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设置不够科学。

而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其培养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 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6中国的通识教育总体来看没有达到 目的,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重要原 因之一。

4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探究学习。其一,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仍以教 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 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其二,大学难以为工商专业提 供专门的实践平台,而目前高校和企业缺乏联系,难以通过企业管理实践开展探 究学习,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囫囵吞枣,缺乏由感性向理性升华的过程。然而,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对的大多是企业、政府等部门中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更 需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特色教育探析 根据上述问题分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教 育。1强化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外语教师的师资水平,改革外语的考 试考核办法,营造外语交际和外语写作等强化外语应用能力的的良好学习氛围。

2.重视试验课程。建立专门实验室编写专门的试验教林保证试验课时, 配备专门实验课教师提高实验课的质量严格实验课的考试考查制度。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李曼丽[6]给出了中国大学本科通识 教育的政策建议,我们认为,除此之外,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面向人、 事务的管理,其专业课中就包含有通识教育内容,管理心理学、管理沟通、企业 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变革管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7](P56~ffi)等因此专业课和 通识教育课程能够有机地融合,需要研究的是,考虑二者融合的情况下,如何科 学地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的教材如何改革使二者互为补充从而强化通识教 育,为学生打下广博的通识基础使之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4改革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必须从 教学方法上改革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组 织能力,具体包括:第1转变教师学生角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学 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使学生占主导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甩创造多种机会锻 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第二,开展探究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适合于探究学习,我们面临的问题大多来自于实 践且具有非程序化问题的特点,这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差异性,显然,仅限 于课堂讲授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使用己学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第 三,小组团队学习。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考评单位小组内互助合作小 组间竞争合作。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沟通 能力、团队精神。

5.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中国 实际通过税收政策及行政管理手段,引导、鼓励企业为高校捐资、提供试验实习 基地鼓励“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大学自身的优势资源,培养专业特色。每所大学都有其特色 和优势,将这些优势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工商管理 专业的办学特色。例如,有些理工科院校,在理工上有办学优势,可以将工商管 理与之结合,目前己有高校吸收理工科的大三、大四学生进入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这样,学生成为具有理工和工商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深受企业欢迎。

结合区域实际发挥区位优势。每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同,面临的管理问题也不 相同,这一方面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方面为工商 管理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在沿海地区,贸易和对外加工是其优势产 业,那么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懂得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

四、结语 特色教育是解决中国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趋同化”的一条有 效途径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从试 验课程改革、外语应用能力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教学方法改革、鼓 励企业参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设计、专业特色培养等方面开展工商管理专 业的特色教育。对于具体高校这些方法尚需进一步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