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助推阅读阅读升华写作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
写作助推阅读阅读升华写作对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几点认 识 北宋进士刘彝在《画旨》中有日:“读万卷书,行万里 路。”我以为,写作就是“行万里路”。写作之于阅读,是 外在表达,也是后续实践,更是延展升华。一般说来,我们 是先有阅读,才有写作,所以,写作是读书“之后”的“行 万里路”。后来,我们又是边阅读边写作,边写作边阅读, 所以,写作又是读书“之中”的“行万里路”。从理论上说,阅读和写作,本是水乳交融,但到了语文 教学,“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就像油和水一样泾渭分 明”①。原因很多:课时紧张,写作教学投入少,考试任务 重,“写作教学见效周期长……写作没有独立的教材,没有 单独设课,无法取得独立地位”②,等等,这导致了我们在 蜻蜓点水、打游击般的写作教学中,很难真正融合阅读和写 作,以充分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结合自 身创作体会与写作教学实践,阐述阅读与写作融合的策略和 实例,引出一种写作教学模式,以供讨论、争鸣。
一、阅读对写作说“带上你的故事跟我走”:阅读—— 写作——阅读 我们常苦恼一个问题:我们辛苦真切地给学生推荐名著 佳作,学生读后为何没有深刻的印象?且很少能读以致用? 我想,根源还是推荐的指向性不强。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中学生阅读的理解力、自觉性、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又讲到争论不休的“阅读中心论”和“写作核心 论”的问题,笔者比较赞同江苏管建刚老师的观点:“以‘写 作’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以 ‘一生要写一本书’为方向和目标的语文教学。那不是拔高, 那只是观念问题。……阅读之于语文,是浇水、施肥;
写作 才是收获。”③笔者尝试“阅读——写作——阅读”模式, 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写作目的和任务去阅读,写作之后再去阅 读,因为“写作热情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④,而第二 步的“阅读”注重引导学生重读和同类阅读,因为“一般说 来,同一题材的文章(或作品)对学生来说吸引力是很强的” ⑤,收到可喜的效果。
(一)写作是一种同质激发:阅读——同质激发——同 质阅读 2012年暑假,我给学生的作业全面改革,没有题目,没 有试卷,只有阅读和写作:1.读几个袖珍本系列(系列6《布 瓜的世界》、系列8《你们我们他们》),尝试“微博创作” (140-400字);
2.读顾城的童话哲理诗《走了一万一千里 路》,用童话、哲学的思维和方式看世界、写人生;
3.读 曹文轩的《草房子》,写已离我们远去的初小生活,抒我们 心底深处的悲悯情怀。
7月份,还在外地的我欣喜地收到了班上朱瑶佳同学通 过手机发给我的一首即兴哲理诗《星星与星星台灯》,细读, 发人深省:星星与星星台灯相遇了/当顽皮的风掀起了窗帘时/星星说:“你应该很孤独吧,独自一人立于桌上?”“星 星”说:“不,我并不孤独,因为我看着孩子甜美的睡颜。” //星星望着数以千计的甜美睡颜/而“星星”/承载着一 个孩子梦中的/喜怒哀乐。
顾城的哲理诗充满童话色彩和辩证思考以及对人情世 相的深度审视,上面这首阐述了“得与失”“优与劣”等辩 证关系的诗作,是受了他《台灯与路灯》(选自《走了一万 一千里路》)的影响:华美又俊俏的台灯觉得自己有个主人, 安稳自在,风雨不着,还有美丽的外套——灯罩,它呼吁冷 落地站在街角的可怜的路灯向它学习,也做一只台灯,过台 灯的生活;
但每晚都有满天星斗向它微笑的路灯却觉得它在 路边是正直地站着,不求酬劳,不向主人躬身折腰,它的光 属于千万人,为众人照亮通向黎明的大道,婉拒了台灯的美 意。它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当然,学生的创作角度和意 象也已发生变化,变成了自己的诗。于是,我又推荐学生再 去阅读顾城的另外一部童话哲理诗集《我会像青草一样呼 吸》,鼓励他再创作此类佳作。
这正是笔者在暑假作业中提到的“抒我们心底深处的悲 悯情怀”,所谓“悲悯情怀”,“倾听”是关键一环,包括 他人的快乐、悲伤、辉煌、苦难、理解、疑问、成熟、天真、 优点、缺陷,这也正是《草房子》着墨较多的一个主题。比 如蒋一轮老师面对秃鹤企图讲述自己被狗咬的“故事”以引 起众人的关注(秃鹤因为秃顶总被大家嘲笑,秃鹤以让学校倒霉报复了众人,受到了众人的冷对)时的冷漠态度;
给邱 二爷家做儿子的细马,因为油麻地小学几乎无人能听懂他的 江南方音从而无人耐心与他交流,决定辍学放羊,在与羊群 的“对话”中才找到了温暖,等等。所以,“在带着明确的 写作目的的条件下阅读相关材料,如果组织得法,阅读与写 作都能有所裨益”⑥。而由这种“倾听”“悲悯情怀”,我 另外推荐学生去看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莫言的《丑 兵》、日本导演高桥伴明的电影《禅》等经典作品,大大地 加深了学生们对“悲悯情怀”的感知。
(二)在比较阅读中写作:比较阅读——比较写作—— 同质比较阅读 在一堂写作教学课上,我推荐学生去看莫言的著名小说 《白狗秋千架》及其改编的电影《暖》(霍建起导演,秋实 编剧)时,留给学生一个十分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任务:对 原著和改编电影进行比较阅读。实际上原著和电影在很多角 度的处理上是大有不同的,比较意义重大。这背后是原著作 家和改编电影的导演、编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 同,是小说艺术和电影艺术的不同。这个作业在引导学生拓 宽写作的样式、提升写作层次上有重大突破价值。
我们发现,带着目的性和指向性,学生在阅读中更有可 能看到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精华。
二、写作对阅读说“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写作 ——阅读—一写作 学生的作品不如人意或美中不足,怎么办?教师的职业 习惯是圈点修改,提出指导意见。这里的修改有两种,一是 教师直接给出更好的结果,二是只给修改意见指明方向。我 们应该多做第二种修改。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技能的获得 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包办代替的。”叶圣陶先生 也有类似表述:“要改变精批细改的做法,要启发学生自己 修改文章。”“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给些引导 和指点。”这个“启发”“引导和指点”,笔者认为,极其 重要而高明的一点还是带领学生去阅读。管建刚老师在《我 的作文教学主张》一书里说:“指向‘写作’的阅读,本质 上是一种‘寻找’。”⑦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在写作后阅读同 类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思想,寻找表达气质”⑧, 阅读之后再修改甚至重写自己的作品,效果也十分显著。
(一)好的写作源于个性而尖锐的阅读视角 2012年高考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尝试着写作浙江的高考 作文,其中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鼓掌是一种本真》,以“一 分胆量”“三分坚持…‘六分坦然”三部曲的创新性结构, 肯定了在路边鼓掌的人及行为,并在结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 “鼓掌”行为及人群的缺失:“也许是我们把这个女孩的想 法看得过于珍稀,这本该就是一个孩子所固有的创造力,是 一个年少的孩子本真的选择,但不知为什么,这普通的个性 激起了人们内心的层层涟漪。”文章在思想上也有一定深度。但笔者个人觉得它还是有美中不足,可以更深刻。因为 如上我们所关注到的还是“23号”这个群体,思维有一定的 局限性,难有更加震撼的新意。如果再回头细读深研刘继荣 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们可以发现,还有一群特殊的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那就是为“23号”鼓掌的人,包括 那群在堵车焦躁时被她的笑话逗乐、拿到她剪的生肖剪纸, 然后对她赞叹不已、连声道谢的孩子们,包括后来终于由衷 感叹她“为人实在很优秀啊”的班主任,包括最后“蓦地一 暖”,决定让孩子“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的母亲。所 以我让她再去阅读刘继荣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然后修 改她的作品,在作品中增加了这层认识后深刻了许多,最终 发表在《温州都市报》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2012年的 浙江高考作文题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 原文(而不是传统的一小段材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要 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判断。有观点甚至认为:“作文是个体生 命的宣示,既然是‘个体’生命的宣示,任何作文必然打上 独一无二的个性色彩。”⑨值得我们注意。
(二)好的写作源于足够的高端阅读积累与阅读借鉴 2012年5月,我组织学生参加第四届“鲁迅青少年文学 奖”大赛,8个学生写了8篇小说,其中周聂云同学的《三轮车》的写作过程最曲折,改了多稿,终于进入决赛,修改过 程颇为典型。初稿和定稿的前三分之二部分的故事情节是一 样的,大致如此:年关,一位电动三轮车夫被一胖一瘦两位 交警逮着,在这个城市里,这种三轮车是被禁止的,于是两 位交警打算拖走三轮车。车夫有两个孩子,老婆跟人跑了, 三轮车是四处借钱买来的,于是他向两位交警跪下,乞求交 警放他一把。此时,围观群众纷纷替车夫出头,指责交警没 有同情心,胖交警于是提出用罚款500元代替扣车,可是喝 了酒的两位交警又因满身酒味被群众抓住把柄“还治其身”。
僵持不下之际,胖交警的父亲开着电动三轮车路过,来到人 群中,认出胖交警,了解现场情况后对儿子打骂有加,坚定 站在群众一边。但同时,父亲又成了群众责问胖交警的另一 把柄。
原稿的结局是:在胖交警父亲的一番道理下,胖交警认 识到错误,当场向那位车夫和有关群众道歉,并心生一计要 向上头报告,让管理部门放宽对电动三轮车的限制,离去时 还往那位车夫的口袋里塞了一百块钱,人群里传来温馨的笑 声。
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新意,而且没有深度,甚至不能 成为小说。而且,与前面三分之二部分的文字充满讽刺揭露 意味的风格格格不入。我找来这位学生,谈了自己的理解:
既然是讽刺揭露风格,那就要贯彻到底,作品的社会性才强, 主题才深刻。为了达到这种讽刺揭露效果,一个“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结局可能会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对短篇小说。“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为他们提供模仿、借鉴的‘样 板’,让他们在模仿、借鉴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能”⑩,于 是我建议学生阅读一批欧·亨利式结尾的短篇小说,如美国 欧·亨利的《爱的牺牲》《二十年以后》《证券经纪人的浪 漫故事》,法国莫泊桑的《项链》《珠宝》,美国爱伦·坡 的《夜归人》,英国萨基的《敞开着的窗户》,法国德吕翁 的《时来运转》,等等。看完之后,结局焕然一新:
在胖交警父亲的一番道理下,场面仍是僵持,此时瘦交 警打电话叫来队长,队长同志一番“甜言蜜语”,说得大伙 儿喜笑颜开,心下舒展,他还当即指示放掉车夫,并自己掏 给车夫三百块钱作为慰问。胖交警父亲也对这队长表示赞赏, 为儿子在这样的队长手下做事感到放心,欣慰地离开了。人 群散去之时,队长对胖交警耳语:“趁现在那个车夫刚走不 远,你们俩马上找个地方把他的车扣了!……还有,把我那 三百块钱也一并拿回来!”而当胖交警问队长:“队长,我 爹……那辆车……你看……”队长则轻描淡写地回答道:“你 爹……你爹有开三轮车吗?我没看见啊……”说着,眼睛并 不看那胖小子,然后装腔作势地咳了两声,迈步离去。
这个结局比原来的高明了许多,讽刺揭露意味十分尖锐, 非常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的一个横截面,暴露了人性中的缺陷, 读者看后都要不禁“偷笑”一番,进而赞叹其出入意料。
有观点认为:“遇到适合借鉴的范文,要及时地把‘读’ 和‘写’有机结合起来。”⑩吕叔湘先生也认为:“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 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写作助推阅读,在阅读中贯穿写作,让阅读落到实处、 高处,告别纯粹的阅读;
阅读升华写作,在写作中渗透阅读, 让写作历经高端指引、精益求精,告别纯粹的写作。实践证 明,笔者的“阅读——写作——阅读”“写作——阅读—— 写作”两种模式是可以让阅读和写作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而且笔者深感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对写作的领悟迅速,写作水 平进步明显,打破了我和很多人原先都持有的“学生到了高 中,写作水平基本定型了”的惯性认识。
注释:
[1]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09. [2]程翔,程翔与语文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1:175. [3][7][8]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2,153,154. [4[5][10][11]沈龙明等,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 教学艺术[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11,196, 214,203. [9]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