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 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 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 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 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 不太可能的了。
摘 要:
孩子;
保持;
心里健康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 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 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 环境。那么,在现代家庭中,如何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呢? (一)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 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 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 要做到:
1、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 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2、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 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 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相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 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 子。
(二)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 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 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 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1、尊重孩子,尽管他们年龄小,也要把他们看成家庭中 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成员,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 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 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与家人 融洽的关系。
2、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要打骂孩 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 贺,绝不吝啬赞赏。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态度应是爱而不娇, 既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在这样民主自由、宽严适度气氛下 成长的孩子,必然表现出热情、直率、活泼、开朗、自信、 活动能力强、善与人共事、社会适应力等良好等优良品质。
(三)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1、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 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 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 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动听的 名字、短短的黑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
我很能干, 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 的双脚行、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 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 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 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2、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在培养孩子 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 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 家规家法。
3、为使孩子能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得到较好的生存和 发展,父母还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 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识到与人合作的 价值,可通过游戏来进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过马 路的游戏,先让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过马路;
再由父 母扮作盲人,让孩子扶着过马路。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 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 能,磨练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四)抚养方式要正确——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要,这一 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感情饥饿和被遗弃感等不健康 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孩子打容易受 到溺爱,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观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 确的教育。若把孩子交给其他亲戚抚养,由于生怕教育不好 孩子不好交待,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巨大的压力感往往使 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因而对孩子的言行过分敏感,这些都 是不利因素。
(五)环境的影响——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 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 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 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 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 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 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 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 绪在开始产生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之,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幼儿的 整体心理素质,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又要关注人文环 境的建设;
即要注重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 生活的方方面面;
即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少数幼儿;
即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参与。只有经过各 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